本文已獲「所有的鄉愁都是因為饞」授權轉載
(ID:wochan321)
不是只有電影有預告片
遊記也是
潮汕之地,
不僅輩出盛產富甲天下的商賈,
更以琳琅滿目的地道潮汕美食遐邇全國,
從鮮到會動的牛肉到南北合璧的雙烹粽,
從盪氣迴腸的乾麵到骨骼清奇的豬雜湯,
從想像力豐富的粿類到Q爽彈牙的肉丸,
於是,我們兩個穿著校服,
走進最尋常巷陌的汕頭,
探索屬於這座城市的密碼。
以下是我們的行程路線,2天1晚,供大家參考:
【DAY1】:深圳出發至汕頭——海記牛肉——廣場老牌豆花甜湯——海濱長廊公園——老媽宮粽球——小公園——糖蔥薄餅——邱淑英蠔烙——亞強果汁冰
【DAY2】:小公園——愛西乾麵——飄香小食店——中山公園——福合埕牛肉丸——汕頭圖書館——金新腸粉——亞強果汁冰——從汕頭返回深圳
不含高鐵票,兩人兩天一晚共花費689元,人均只有344.5元。
我標了每個地方的大概位置和美食清單,各位蜂蜂直接保存就可以出發開始饕餮之旅啦!
以下是我關於潮汕的小嘮叨:
1、不要把所有的胃容量放在一家飯館!
2、聽說不做好防曬措施曬一天就可以偽裝成非洲朋友。
3、不想被她們吸乾的話,帶個驅蚊液吧~
4、大廣東天氣變化的速度比女朋友情緒的變化還要快一些。
5、這裡的計程車非常少,好在城市也不大。
6、不幸遇到的計程車/摩的司機還都是不宰客會死星人!
DAY1【會動的牛肉與會講故事的廢墟】
越長大越明白,
世間很多事,原本參商。
在最恰恰好的時候遇到你,也許就錯過了最懵懂青澀的年華。
穿著校服的年紀,並沒能和你牽手走過放學的街道,給你講你不會的加減乘除法則。
這時正值畢業季,各種校服大軍已經霸佔了各種社交軟體,
為了彌補沒有一起穿過校服的小遺憾,我們決定——
到一個未謀面的城市,
假裝我們是早戀的同學,
來一次穿校服的旅行。
潮汕地區,既有豐富的美食盛宴,又有飽經風霜的老建築,自然就成為了我們的首選。
元氣滿滿的一天,太陽剛剛爬起,蔚藍的天空中飄著幾朵白雲——早早起床的我們正式開始了以【尋夢校服青春時光,感受潮汕地道美食】為主題的愉快旅行!
海記牛肉店(八合裡總店)
說到潮汕火鍋,每位食客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它鮮到會動的牛肉,在潮汕,每塊牛肉都有自己特有的名字和特色的吃法,現點,現切,庖丁解牛,遊刃有餘。
我們的美食計劃第一站就是汕頭聞名遐邇的火鍋——海記牛肉店了,這家店曾經被《舌尖上的中國》詳細介紹過,以新鮮的牛肉火鍋聞名,已經在多個地方開分店了,而它的總店就是汕頭的八合裏海記咯。
海記除了牛肉火鍋,也賣自己的手打牛肉丸等一些牛肉或牛肉製品,直接打包帶走。
推開門,一股濃濃的牛肉味撲面而來,似乎還帶著一點牛奶的氣味?坐下服務生拿出菜譜,簡直像堂生物課,牛的各種部位被精準的命名。
下面靈魂畫手建洲老師將用生動形象的慄子為大家講解各個部位的吃法和位置~
我們點了手打牛肉丸、吊龍、嫩肉、牛肚還有一些配菜(¥140)。
潮汕火鍋都屬於清湯鍋,湯底用碎牛骨和生薑,追求的是「濃而不濁、清而不寡」。
牛肉丸不愧是潮汕火鍋的最招牌,格外的Q彈爽口,能品出新鮮的牛肉味,肯定要把以往吃的牛肉丸甩很遠咯。
這種肥瘦相間的肉叫「吊龍」,就是牛背上的肉,口感香滑剋扣,有嚼勁,又很鮮嫩。
這種特別細膩的肉叫做嫩肉,肉有一點點甜,格外軟、嫩、滑,是我最喜歡的。
新鮮到會動的牛肉在潮汕人眼中被吃出藝術,這樣的牛肉火鍋讓我們兩個吃得非常滿足。
我們把去過的每家店根據個人口味評分,當然每個人對美食的理解千差萬別。
口味的話,我是個東北銀,小夢是服北人,僅供大家參考。
吃的非常過癮的我們從海記出來一邊散步一邊拍照,更主要的是消化食物,為下一家留出胃~
廣場老牌豆花甜湯
中午的牛肉吃得太飽啦,再吃主食肯定是吃不下了,我們決定先去吃點甜點——廣場老牌豆花甜湯。
店主張師傅從汕頭人民廣場的路邊攤幹起,但是生意過於紅火,就開起了店鋪,所以叫「廣場老牌豆花甜湯」,當然,從名字你就容易看出他們家的招牌肯定是「潮式豆腐花「和」甜湯「咯。
我們到的時候這裡已經開始排隊,老闆一碗接一碗地不停地盛豆花,豆花三元一份,很實惠,甜湯可以自己搭配,我們點了一份豆花(¥3)和薏米綠豆蓮子搭配的甜湯(¥10)。
印象裡好吃的豆花是「滑嫩清香」,而這的豆花一點也不軟滑,用勺子挖起來像果凍,比我見過的豆花都要「結實」——口感很厚實,豆香濃鬱,但又有淡淡的像「糊」的粗獷感,撒了糖之後特別甜,完全不遜於江南的甜,讓我不禁感嘆,原來擅長追溯食物之原味的潮汕人民也有重口的一面。
總之,這樣「潮式豆腐花「是非常值得體驗的。
與豆花猛烈熱情的甜膩濃稠比起來,甜湯是清淡微甜的口味,雖是溫的,但在這酷熱的夏天喝起來仍然覺得清甜溫潤。
老媽宮粽球(外馬路老店)
從存心學校出來,就遇到了汕頭的天后宮(媽祖廟,也叫老媽宮)和關帝廟,香火蠻興旺,屋簷很精緻,但是面積並不大。
當然來著附近遊玩兒的旅客更主要的目標往往不是天后宮和關帝廟了,而是天后宮(老媽宮)對面的——老媽宮粽球。
這家店是1920年創建的,至今已經將近百年,幾乎每個來汕頭旅行的人都不會錯過這裡,進入店中,掛著琳琅滿目的各種獎狀,是代代慘澹經營的榮耀,店中的牌匾「食定正知」正表明了他的精髓。
南方的鹹粽黨和北方的甜粽黨經常吵得不可開交,然而在這裡,兩黨間的矛盾卻得到了完美的融合。這家的招牌雙烹粽球(¥10)就是一半甜、一半鹹,裡面包羅萬象,將糯米、乾貝、蝦米、香菇、蛋黃、南乳肉、蓮蓉、慄子、羔燒白果都濃縮在這一個小小的粽子裡。
粽子外面會淋上一層甜味醬料,剝開吃入口中,甜、鹹、鮮、糯各種口味既各具特點,又得到了均衡的融合。
正印證了阿卡利的那句話「榮耀劍下取,均衡亂中求」 ^_^
糖蔥薄餅風吹餅
走著走著,我們竟然遇到了之前跟著導航在人民廣場沒找到的路邊攤「糖蔥薄餅」,原來小公園也有啊,這也是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特色小吃。
一張風吹餅,卷著糖漿拉拔成的白色長條糖蔥,配以芝麻和香菜,一口下去,酥脆、甘甜。這樣的創意小吃真是打開了糖酥吃法的新大門,來旅行的朋友一定要體驗一下。(¥5)
丘淑英西天巷蠔烙
因為改造,小公園附近很多路和建築已經被各種圍起來,很多巷子已經走不通,導航並不準確了,我們繞路找到了藏在西天巷的老店——邱淑英蠔烙。
這家店也是一家老字號了,主打的自然是蠔烙,主人就是店裡照片上的邱奶奶,雖然年事已高,雖然有家人幫忙,但每一份蠔烙都是由邱奶奶親自烙的,這份堅持與執著讓這家店充滿了情懷。
店裡也沒有菜單,只賣兩種食物:蠔烙和魚丸湯,所以只需告訴店家你吃哪種。
因為店家不同意我們拍製作的過程,所以我們也沒能拍到邱奶奶做蠔烙的樣子。
我們點了一份蠔烙(¥40),自然也是邱奶奶親子下廚做好的。這家的蠔烙和我之前在其他各種城市的蠔烙不同,整體是偏糊的感覺,蠔烙煎得略微燻黑,所以會比普通的蠔烙酥脆一點,但是特別鹹(不知道是我們的口味不同還是我們這份做鹹了)——我和小夢都不是特別能駕馭,只吃下了一半,這四十一份的蠔烙著實讓我們小失望了一下。
亞強果汁冰
看了一會兒月色,在海邊走一走,但是由於飽腹感還是很強,感覺本來打算的海鮮小炒吃不下了,所以我們決定投身亞強果汁冰的懷抱。
站在路邊攔了十幾分鐘也沒攔到一輛的士,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試了一下滴滴,竟然叫到了——所以建議在汕頭旅行的小夥伴可以的選滴滴,計程車實在是很難攔而且全都不打表,你們懂的。
上車和司機師傅聊天得知這家果汁冰在當地非常火,開業時間也是很任性下午兩點半到凌晨兩點,而且經常是排隊排很長。
最初的時候我覺得果汁冰這東西每個地方都有,算不得什麼潮汕特色,所以並沒有把她列為必去的地方,但發現竟然如此火爆頓時充滿興致,打算一探究竟,心裡充滿了期待和好奇。
亞強果汁冰店前頭擺放各種蔬菜水果,看起來很誘人,不過摸了摸其實很多都是模型啦。不過賣家榨汁用的水果都是儲存在後面冰箱裡面的水果,看起來很新鮮,中杯果汁的價格從10元到30元不等,經過十幾分鐘的長隊,我們點了一份榴槤果汁(¥30)和一份芒果椰子肉(¥10)
因為用的水果都很新鮮加上分量特別足,果汁很濃,味道醇,兩杯都很好喝,算是果汁冰中的極品了吧!——所以我們明白了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排隊等她。
亞強果汁冰
一路喝著好喝的果汁冰,漫步在鋪滿月光白的柏油路,夜晚的微風拂過,清涼而愜意——晚安,汕頭。
一座城市最真實的才情風骨往往就是烙印在當地人的朝夕中,而清晨來一碗豬雜湯就是當地人最常選擇的早餐方式。
愛西乾麵(外馬路店)
為了體驗這樣的早餐,我們這天早早便起床打車(唯一一次成功打到的士啊!)返回小公園尋找能吃出八十年歷史風情的「愛西乾麵」。
愛西乾麵就大隱隱於小公園的騎樓中,當然這裡的「愛西」不是韓語「愛西八」中的愛西,一方面因為它在汕頭埠西,另一方面是這家店的後面是一家古老的旅行社叫「西南通」。來這裡的人,多數人的標配就是乾麵和豬雜湯這對兒「黃金搭檔」了。
雖然當時周末的清晨還沒有打破多數人的熟睡,但我們到來時這家店已經人頭攢動,我們也學著當地人點了乾麵和豬雜湯(共計¥20)。
所謂乾麵,像極了武漢的熱乾麵。在淋上濃香的芝麻醬同時,還放了些豬肉蔥花等輔料,拌一拌,一口下去,芝麻醬的香氣配上彈牙麵條,熱騰騰,香噴噴,勁道十足,味道實在是感人!從小對芝麻醬愛得深沉的我對這個乾麵實在是愛到不行。
乾麵吃多了容易口乾,所以豬雜湯就成了他最好的基友,濃稠的高湯加上肥厚的豬雜,輔以酸菜解膩,味道鮮香。
很喜歡這樣的小店,傳說這裡已經維持八十年味道不變,從食材到製作工藝都得到了傳承,據說很多遊子返鄉第一件事就是來常常這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飄香小食店(國平路店)
走走停停啪啪啪(拍照),終於把肚子裡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啦!又可以吃下一家啦!我們的目標鎖定在就在小公園片區附近的飄香小食店。
飄香小食店就在小公園老城區裡面,50多年的老店,是潮州小吃的集大成者,從各種粿到蠔烙牛肉丸,應有盡有,似乎已經包羅了絕大多數能想到的潮汕特色小食。
雖然不是飯點,我們走進來時,店裡人已經很多,除了當地人似乎也有一些遊客。
這塊招牌似乎在告訴著食客這家店不僅技藝純熟,更見證過無數個春花秋月、四季輪迴。
剛開始我們還以為這些看起來好像可以吃的就是我們要買的食物,知道店家告訴我們才知道這是還未下鍋的粿。
在老闆的推薦下,我們店了一份小食拼盤,其實就是各種粿拼盤,還有黃瓜鮮蝦湯以及一份炸魚(共¥75)
所謂粿,是潮汕地區傳統的小食。粿皮用大米和糯米做成,餡兒的話因為我們店的是拼盤所以各種各樣都有,竹筍、紫薯、韭菜、蘿蔔等等等等。一般來說粿都是包著餡兒之後蒸或者炸的(其實粿和我們北方人說的「糕」差不多),但是好像似乎潮汕人對粿愛得深刻,所以還有炒粿(和炒河粉差不多)、粿條(類似湯粉)、粿汁(把粿加水煮成醬狀,有點像米糊)等吃法。同時粿也是潮汕地區重要的貢品。
去過香港的朋友應該知道香港的茶餐廳裡面都有很多「XXX貴刁」的,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是不是,好像是某種具有神秘東方魔力的珍貴食材耶,但其實「貴刁」就是粵語的「粿條」的音譯啦!
油炸過的粿蘸辣醬吃,粿皮同樣柔軟,但粿餡各異——甜的、鹹的各種口味,每種都不一樣,各有特點,難以形容。不過對我倆來說,吃多了會稍有點膩,油炸的也會比較容易快速的產生飽腹感,但一下可以嘗到這麼多樣各具特色的小食,所以也是很值得一試。
鮮蝦和黃瓜似乎像牛肉和蘿蔔一樣天生就是一對兒,在哈爾濱的時候最喜歡吃的之一就是東方餃子王的黃瓜蝦仁餃子,與黃瓜配在一起好像更容易讓蝦肉中的「鮮」表現出來,鮮蝦黃瓜湯蠻不錯,很鮮。
炸魚的魚肉很鮮嫩,魚的品種因為聽力有點捉急沒能聽懂,魚肉中也幾乎沒有刺,大口吃炸魚的感覺還是很棒。
福合埕牛肉丸(長平店)
休息得差不多了,更重要的是消化得差不多了,我們打快車前往下一站富苑飲食。
不幸的是當我們到了發現這家餐館在非正常午餐晚餐時間是不營業的,服務生告訴我們晚上5點之後才可以吃,好在就在它附近還有一家我們計劃中的美味——福合埕牛肉丸。
汕頭小公園那邊有一條夜市街叫福合埕,這家專注牛肉的店就在那裡逐漸興起、發展,因此「福合埕牛肉丸」,現在不僅在汕頭有多家分店,在深圳我竟然也見過福合埕牛肉丸。除了可以在餐廳享受美味,他們家還有可以買到外帶的各種牛肉丸等牛肉製品可以帶回家自己烹飪。
由名字你就能看出他們家店的招牌一定是各種牛肉咯,而且也是和海記一樣的那種新鮮宰殺的牛肉,而且福合埕除了類似昨天吃過的牛肉火鍋,也會賣傳統潮汕特色的牛肉丸粿條等小吃,我們這次就是衝著小吃來的。點了一份牛肉丸嫩牛粿和一份沙茶牛肉粿(共¥50)。
同樣是手打牛肉丸,福合埕一點也不遜色於海記,嫩嫩的鮮肉片,彈彈的牛肉丸,還有入口滾燙的粿條,這些絕妙的搭配,造就了極佳的口感。
這道沙茶牛肉粿是我更愛的了,新鮮的牛肉又軟又嫩,口感一級棒,又伴著濃稠噴香的沙茶醬,一口把鮮、嫩、甜、甘、香收入口中。
金新腸粉(金新南路店)
因為之前打聽似乎從汕頭到潮汕高鐵站上車了還要坐一個多小時,擔心趕不上高鐵的我們只好放棄五點才能吃到的富苑飲食。
消暑完畢,我們把目標鎖定在金新腸粉——汕頭的老字號腸粉。
來的時候金新路這一片都在施工,非常的吵。看了菜譜,我們點了一份「肉蛋蝦水生」(¥10),問了老闆,這裡的「水生」就是蠔仔,所以顧名思義,我們點的腸粉裡面有鮮肉、雞蛋、蝦仁(幹的鮮的混合)還有很多蠔仔。
潮汕腸粉和廣式腸粉從製作的工具到方式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金新的料很足,因為我們在深圳早餐經常就是腸粉所以並未感覺有太大驚喜,不過值得表揚的是雖然只要10塊錢但是裡面的蠔仔分量真是足!
來的路上和載我們過來的快車小哥兒聊天,他說汕頭真正好吃的腸粉都不是我們去的這些有店鋪的,一般都大隱隱於路邊攤,汕頭人很喜歡吃腸粉,早餐晚餐都會吃,也有小販開發出「黑色腸粉」等暗黑界的料理方法。
金新腸粉旁邊還有家粿汁,回酒店取行李的路上還路過這家春梅鵝肉店都是攻略上蠻推薦的,但是我們實在是太飽了,只好暫時別過,下次再來品嘗咯。
昨天亞強果汁冰之分量足、味道美給我們留下的印象過於深刻,我們臨走前再買幾杯路上喝,拍了五六分鐘的隊買了木瓜牛奶、檸檬橙和奇異果火龍果三種——另外兩種都比較常規,我們意外的發現奇異果和火龍果搭配在一起竟然還能拼出很奇妙的酸甜,很驚喜。
走到酒店後,取過行李,前往客運站坐車前往高鐵站。
從汕頭到高鐵站的方式有幾種,可以坐我們之前坐的181等公交車,也可以到客運站買大巴票做長途巴士過去,長途巴士從整數點每半小時一班發出,票價¥18/人,走的路線和公交不一樣,上高速直達高鐵站,不過耗時也要將近一小時。
Goodbye,汕頭,希望還有機會吃到你會動的牛肉和盪氣迴腸的乾麵——愉快的周末吃吃吃之旅至此結束。
THE END
原文原載於螞蜂窩網,刁饞編輯部進行綜編,經作者同意發布。
深夜談吃是覆蓋千萬受眾的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