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的山楂樹》講述的是1970年代一群北京的知識青年響應國家號召到黑龍江雙龍大隊插隊的悲歡離合的人生故事。關於知青的故事我看過好多,但是讓人記憶深刻的還是這部《遠方的山楂樹》。如果你插過隊或者和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有過接觸,你就會很喜歡這部電視劇。看這部電視劇得準備好手絹,當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的時候好使用,因為你看這部電視劇,會被劇情感動得淚流滿面,仿佛那個年代的人活靈活現地出現在眼前,可以說是通過時光穿越把一群知識青年的悲歡離合和各自的坎坷命運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一部40多集的電視劇是不能用三言兩語說完的,在此僅以個人的觀點對《遠方的山楂樹》加以點讚。
電視劇《遠方的山楂樹》一開播就吸引觀眾的眼球,這部電視劇不同於以往的軍旅劇、城市鄉村大戲,而是通過幾個知識青年的悲歡離合這條線索來反映1970年代上山下鄉的北京知識青年在黑龍江雙龍村插隊的感人故事。彭天翼和知青們的人物形象刻畫的非常深入人心,劇中包袱不斷,讓人一會高興,一會悲傷,劇情和勞動場面也細緻入微,和當年青年點的情景一模一樣。劇中主人公是彭天翼,他在《壯士出川》中扮演過楊彪團長,銀幕形象極佳,受到人們的稱讚。
一曲蘇聯歌曲《山楂樹》為該電視劇拉開了序幕。蔣欣童為什麼在冰天雪地、雪花飛舞的夜晚被雙龍大隊的社員們抓捕?彭天翼為什麼在此時此刻騎馬飛奔回來?影片一開始就出現懸念,讓人急切地想往下看,想知道後邊的結果如何。為什麼雙龍大隊的工作組組長要和這群知青們發火,襯託出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彭天翼雪夜飛馬趕回雙龍大隊知青點,輕而易舉地化解了這場危機。看似很棘手的事情,幾句話就化幹戈為玉帛,情節起伏較大,引人入勝,懸念一個接著一個,所有這些都是這首《山楂樹》歌曲所引發的,因此,劇名叫做《遠方的山楂樹》最適合了。
工作組組長許盼生其實是知道彭天翼唱的《山楂樹》是怎麼一回事,可當他知道一曲《山楂樹》是彭天翼自己創作的歌詞歌頌知青的歌時,也就一概不追究了,這與常規想法完全不一樣。除了工作組長許盼生的演技到位以外,我想他也是十分同情和理解這些知識青年的,這一點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許盼生還表揚了蔣欣童,這與開始抓捕蔣欣童到後來表揚蔣欣童,可以說是反差較大,一正一反,劇情起伏不斷。這一場劇情我們不能深究這件事情的原因,而要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和結果,這就是這一節的亮點。
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這是一句經典的語句。彭天翼和青年點長羅永澤以及這幫知識青年都是喜歡學習魯迅全集的,雖然身披黃大衣、腳蹬大頭鞋、晴綸秋衣帶拉鏈,這都是七十年代經典的穿著,但是愛學習,敢於拼搏,互相團結,友愛互助還是他們揮之不去的優點。看著他們砌石頭牆,在大田裡幹農活,以後上大學、回城,才知道人應該到這種艱苦的地方鍛鍊,不知道什麼是苦,生活中就永遠沒有甜,這句經典的臺詞影響著這一代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們。
一波三折的高考,幸運之神總是與彭天翼插肩而過。高考是人一生當中的大事,第一次錯過高考是因為彭天翼去找離家出走的失去記憶的蔣欣童,被去東北的火車拉走去往山海關,陰差陽錯沒能趕上第二天的高考,這可是以往同類電視劇沒有看到的情節。這一節讓人看了催人淚下,高考關乎於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情,由於蔣欣童的失憶,錯把彭天翼當成羅永澤,才造成了這一遺憾。在火車上被乘警錯當成拐騙兒童的罪犯,當真相明了時,火車已開出天津站,等到火車開往山海關時,蔣欣童卻又恢復了記憶,這時就算下車也不能趕回北京了,北京的高考註定與彭天翼無緣了。我們怎麼看待這一問題,是不去找離家出走的蔣欣童,還是像彭天翼那樣助人為樂,我想只要看過這部電視劇的觀眾都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人在有的時候還真不能袖手旁觀。
電視劇中第一次錯過高考這一節很感人,也最接近知識青年的實際情況。彭天翼面對這個意外也是有一些無助,後來只能在墓地和離世的父親述說。後來當決定和宋赫男在民政局辦理離婚時與蔣欣童和羅永澤意外相遇,宋赫男卻又不離婚了,世事難料,有坦途也有坎坷,有幸福也有悲傷,有嘲笑也有眼淚,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
第二次錯過高考是因為彭天翼要帶領村民建立粉條廠而臨近火車進站時刻,坐著田寶亮的拖拉機去火車站,誰知道陰差陽錯拖拉機半路壞了,彭天翼耽誤了回北京的火車,錯過了第二天的高考。這兩次錯過高考都是因為彭天翼為了別人,有一種捨身忘己的精神,才錯過了高考。這兩次高考都和錯過火車有關,第一次是火車開了他沒能下來,第二次是拖拉機壞了沒能趕上回北京的火車。人生沒有幾個第二次,彭天翼可以說與高考無緣了,但他的人生之旅還有另外一番景象。至於羅永澤下鄉收古董這一節,就請觀眾給予評判。這就是《遠方的山楂樹》給我們帶來的回憶和啟示,不知道大家的觀點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