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司要求全員做業務,可我不敢發朋友圈宣傳
疫情之後,各行各業都陷入了同一種困境:業務不好做,我們公司也不例外。為了增加業績,個個都卯足了勁,老闆也是想盡了辦法搶佔市場。
這不,我們公司前段時間新下了一個規定,每個人都必須對外收單,不管是業務人員還是行政人員,都不例外,收回來的服務費可以不用全交公司,只需要交夠成本就行。
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收回來單子,只需要交不到1%的服務費給公司,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並且提成另算。
至於能賺到多少就看自己的本事嘍。說實話,這是一個很好的賺錢機會,有的人收一單能賺好幾千,有的人能賺上萬塊,這可是比上班更賺錢的方式。
當然,這樣的規定並不會影響公司的收益,因為我們不是一線銷售,作為後端部門不用營銷客戶,只需要完成前端一線銷售員給到的單子就能順利拿到提前。
現在因為行情不好,為了業績的好看,才出了這麼一個新的規定刺激後端的二線營銷員對外拓展。
這樣一來,員工賺到錢滿意了,公司的業績也上去了,行業的競爭力也能上去。
雖然後端的營銷員沒有一線的銷售經歷,但因為長期和客戶以及各類合作方打交道,也積累了不少老客戶,甚至還有很多轉介紹。所以這樣的規定對他們不是難事,甚至可以說是值得高興的事。
但對於那些沒有接觸過業務的行政人員來說,就是一大難事了。錢誰不想掙,可天天坐在辦公室,沒老客戶也沒渠道資源,每個月只能看著kpi考核干著急。
其中大部分的行政人員都說看到他們都在發朋友圈宣傳,可自己就是打死都不敢發。
一是不知道如何撰寫文案,如何吸引客戶;二是害怕發了有人來諮詢,自己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不得不說,這說出了多少職場人的心聲。除了那些真正在一線做業務的人,很多人在職場混跡多年,讓發個文案宣傳下公司新產品,不是不會寫,就是不敢發。
因為技能太單一,離了本職工作不會別的技能,所以什麼不會做,也什麼都不敢做。
都說銷售是門檻最低的職業,但是如果你再不肯多學點技能,可能連門檻最低的銷售你都擠不進去了。
職場本是修羅場,進來的人只有不斷修煉自己才能生存下來,不斷獲取新的技能才能不被淘汰。
但越來越多的人卻過成了養老院,覺得只要能買社保、餓不死就行了,沒事幹嘛要花時間去學那麼多,學了不一定用得上,用上了不一定成功。
這就是現代職場人的佛繫心態。這樣的心態平時看不出來啥,但到了危機時刻立見高下。
今年疫情就是最好的例子,停工停擺的兩個月,多少人被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天天嚷嚷著要上班。可那些技能滿點的人,從未有過焦慮,因為他們早就有了工作之外的傍身技能,他們做短視頻,線上直播帶貨,寫文章……
這足以看出多學技能的好處了吧。
02
陳赫工作室招聘助理,看完條件,只恨自己沒多學點職場技能
身在職場多掌握點技能有做多重要?多學點,不僅事業走得更快更高,可能追星都比別人快一步。
前幾天,陳赫工作室發布了直播間招聘助理的微博。任職條件可以說相當吸引人。
大家可以細品一下:必須吃零食,必須按時敷面膜,必須吃兩斤小龍蝦,必須嗦螺螄粉,必須開懷大笑,必須準點下班。
就說看完想不想去,有沒有衝動立馬寫簡歷,是不是想在線艾特自薦……
看完任職條件有多興奮,看到工作職責就有多悔恨。
仔細琢磨下,你就會發現並沒有那麼簡單輕鬆。工作職責就三條,但足以把80%的職場人甩在身後。
第一,直播中要協助主播介紹產品;第二,配合主播策劃,優化直播內容;第三,和粉絲玩起來,提高用戶參與度。這三條職責要求隨便單拎一條出來,就已經能嚇退不少人了。
協助主播介紹產品,你看看李佳琦的助理付鵬就知道了,只要李佳琦說出的口紅色號,他在幾秒之內就能找出來;
配合主播策劃,優化直播內容這一條,說明不僅得有策劃能力,還得具備新媒體思維和全局觀概念;
和粉絲玩起來,提高用戶參與度這一條就更難了,不僅要有運營能力,還得能活躍氣氛,能接得住主播拋出來的話。
總結一句話就是,你得有真材實料。文能寫方案,武能玩得動,還得記性隨時在線。
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麼想法,反正我就一個感覺:真是後悔自己沒能多學點技能。當然我不是後悔不能假公濟私地接近明星,而是這樣的招聘條件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為什麼這麼說?
之前看網上說,現在90後的職業方向和70、80後是截然不同的選擇,不少90後都更傾向於直播、短視頻這種新型職業,而70、80後還在傾向於一份朝九晚五的穩定工作。
所以看到這樣的招聘條件才會覺得後悔,甚至說是害怕。因為那些技能是我們大部分都不會的,而現在的新媒體發展得如火如荼,新式職業不斷挑戰著傳統職業。如果我們再不肯學習新的技能,就只能被拍在沙灘上了。
不知你在看到心怡職業,被要求嚇退的時候,是否有後悔過自己學得太少;不知你在失業期間,投遞簡歷沒回音的時候,是否有那麼一絲希望多學點的衝動。
說實話,我有過。
當我看到別人的文章被大號轉載的時候,我後悔自己沒早點學寫作;當我看到別人的視頻播放量過千萬的時候,我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會視頻製作。
你有後悔過嗎?
03
技能不怕多,就怕樣樣死磕
在職場技能滿點是什麼樣的感受?可以說,那就是橫著走,一個人就是一個團隊。
都知道李榮浩是一位實力歌手,但他的實力遠不止歌唱得好,他詞也寫得好,曲也譜得好,甚至製作人和後期的活兒他都全部包攬了。
去年在他新歌《年少有為》裡,可以清晰地看到李榮浩包攬了從作詞人到錄音師的所有工作,就連MV的劇本和導演都是自己,網友紛紛調侃說:想賺李榮浩的錢,那是不可能滴。
沒想到李榮浩針對這份調侃還進行了回應,說自己從第一張專輯到現在一共49首歌,其中有42首都是自己完成的,中間不過是花了一點電費。
果然像網友說的,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呀。
不都說工作需要團隊協作,共同作戰嗎?一個人活成一個團隊,不就是搞孤立,不懂合作嗎?
錯,一個人活成一個團隊不是孤立,這是一種本事,只有那些真正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做得到的。
同事合作是因為你一個人辦不到,如果你能像李榮浩一樣事事精通,件件門清,還需要合作嗎?你就是一個團隊呀,不用因為意見不合而爭吵,也不用因為利潤分配不均而開撕。
當你擁有一個團隊的技能時,也就擁有了絕對的話語權,不用低聲下氣求別人的幫助,更不用看任何人臉色行事。
當別的歌手四處求人寫歌的時候,李榮浩只需要花點時間就能搞出一張專輯;當別的歌手求人製作的時候,李榮浩只需要浪費點電費就能搞定。
所以,多掌握一點技能沒有什麼壞處,除了比別人少刷一部劇,少玩一款新遊戲。
成年人的職場,不怕你技能多,就怕你樣樣死磕。
因為你每項技能都過硬的時候,你就成了別人最怕的人,也站在了行業的尖端,自然也就沒有了中年危機的焦慮和恐慌。大多數人恐慌的原因在於,失去了本職工作也就失去了收入來源。
如果你技能足夠多,自然機會也就比別人多。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這樣不行那樣行吧。比如李榮浩哪天要是不想再出現在幕前,可以退居幕後搞創作嘛。
自然要是你也能活成一個團隊,要是本職工作不行了,可以幹別的嘛。比如像我朋友,會室內設計、會攝影、會修圖,她就從不愁沒工作幹,疫情期間人照樣在家雲接單。
所以,身在職場,哪能不多學點技能呢?
04
多一份技能,人生就多一種可能
的確,技能越多選擇越廣。但我們大部分人都成不了一個團隊,也活不成李榮浩。
那麼至少在能力範圍內,能掌握就多掌握,能多學絕不少學吧!
畢竟多一份技能,人生就多一種可能。
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沒有寫作之前,工作上會因為同事的挑釁而生氣,會因為領導的不公正、不重視而悶悶不樂。
但自從我寫作後,工作上這些小情緒通通沒了,我不會再因為領導的不重視而情緒低落,我會慶幸自己終於成了邊緣人物;也不會因為同事刻意的貶低而鬱悶,反而會覺得對方格局小。
這中間的改變源於我有了本職工作之外的傍身技能,以前會因為同事的挑釁不開心是害怕失去工作,會因為領導的不重視情緒低落是因為覺得工作沒有存在感。
現在的我,對於那些斤斤計較的同事會微笑著讓她「作」,也會祈求領導天天看不到我,因為我不再害怕突然的失業,也不再從工作中找存在感。
這份底氣來源於我多學的技能,就算哪一天我突然被開除我也不再害怕。
所以,多掌握一份技能,人生就多一種選擇,自然也就多了一種可能。
如果我不會寫作,可能我也會被生活逼迫成斤斤計較的人,被現實逼迫著去溜須拍馬屁,活成自己鄙視的那種職場人吧。
多學技能不是為了掙多少錢,也不是為了證明你多成功,而是讓你身陷囹圄時能有多一份選擇。
可能你學了很多技能,卻沒一樣讓你賺到錢,也沒一樣讓你功成名就。不過只要時間夠長,你的技能還在不斷精進,總有一天會嘗到多樣技能帶來的甜頭。
正如網上那句很火的話一樣,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