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鄧倫脫粉」的話題,一直佔據在熱搜榜第一位。
由於好奇,點開一看後才明白了事情的緣由。
原來是鄧倫的忠實粉絲不滿最近鄧倫頻頻上綜藝節目,從而寫了一篇「脫粉文章」。
鄧倫的這一次「脫粉事件」與前不見周迅被嘲諷的緣由是一模一樣的。
周迅也是因為上了《樂隊的夏天2》這一綜藝節目而被觀眾所嘲諷。
細究緣由,不排除有一些所謂的「黑粉」帶節奏。然而,相信大部分粉絲還是希望自己喜歡的明星往好處發展的。
但是,上綜藝節目難道就是往「壞處」發展了嗎?或者這種發「脫粉文章」的行為是否可取呢?
今天,我們就從「鄧倫脫粉」這一事件說起。
先簡單來盤點一下鄧倫最近幾年參加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五季》、《我是大偵探》、《上新了 故宮》、《密室大逃脫》、《我要打籃球》和《極限挑戰第六季》。
這樣一看確實鄧倫最近幾年是挺「忙」的。
隨著,鄧倫綜藝節目上的多了,影視劇也就幾乎找不到他的「影子」了,這也是那篇有關「鄧倫脫粉」文章的中心思想。
鄧倫的忠實粉絲希望鄧倫把精力花在演戲上,不希望他參加這些沒有用的「綜藝節目」。
這種出發點,固然是好的。但是細究一下,你會發現鄧倫這些綜藝節目還是「有用」的。
我們來細分一下鄧倫參加的這些綜藝的綜藝類型,你就會發現這些綜藝對於一個青年演員來說是能夠提升自己的。
其中有:親子類的、解密益智類的、大型文化類的、籃球競技類的。
這樣一看,鄧倫參加的綜藝節目不但「有用」,而且還是一些青年演員們喜歡的綜藝類型。
而且最近他與李沁合作的抗疫劇《在一起》已經曝出了預告,相信不久後就會給大家見面了。
那篇「脫粉文章」中,還表達出不滿意鄧倫的演藝生涯規劃。這時,我不由得想起的一句話。
「絕對不要為你一輩子做好計劃,因為人的變化在兩三年內都是巨大的,而且時刻都會產生新的想法。你真正可以做到的是,想好你現在做什麼。」
——威廉 德雷謝維奇《優秀的綿羊》
鄧倫是一個很適合這句話的人,其實他在2017年時,主演了三部劇。然後選擇「休養生息」一下,並沒有什麼問題,反而過度勞累,才會給他帶來「問題」。
這個「問題」可能是身體問題,也可能是劇的質量問題。
所以,對於明星去參加綜藝節目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
其次,就是對於粉絲髮這種「脫粉文章」的行為來說了。
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
因為網絡是一個「大雜缸」,你什麼東西都可以往裡面「吐」。
但是你「吐」完,就會有一些不明所以的人跟著你一起「吐」,這就是人的「從眾心理」。
實驗表明只有小部分的人能夠保持獨立性,不被從眾,也因為這樣「從眾心理」是個普遍的心理現象。
所以,對於一個曾經的忠實粉絲而言,你本意是想「犧牲」自己,讓你的偶像變好。
可是這樣一來,反而有可能適得其反。這對於你的偶像來說也是一種「三重傷害」。
作為忠實粉絲的「你」走了,第一重傷害。「走」後留下一篇「脫粉文章」,第二重傷害。「你」的「脫粉文章」迎來了一大部分人的「無腦」輿論,第三重傷害。
這「三重傷害」對於還是青年演員的鄧倫來說,可謂是「招招斃命」。
所以說,如果愛,請深愛。如不愛,別傷害。再不愛,別「回踩」。默默地,請離開。
其實對於每一個有偶像的人來說,哪一個不想看到自己的偶像沒有毛病,十全十美。
但是,還是莫言在《檀香刑》寫的那句話: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事就是十全十美了。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
這句話,也送給正在看完文章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