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微型小說欣賞丨謝志強:分離,關於微型小說的主題

2021-02-19 微型小說選刊

表  情           烏拉圭/馬裡奧·貝內德蒂

米爾頓·埃斯東瓦曾是個神童。七歲時就能彈奏勃拉姆斯的五號作品第三奏鳴曲;十一歲時,他在歐美國家的大都會舉辦的一系列音樂會上,受到批評界和觀眾的一致歡迎。

然而,當他年滿二十歲時,人們卻在這位年輕的鋼琴家身上看到一種明顯的變化。他開始過分注重虛誇的動作、面部的作態、皺眉頭、陶醉的眼神和其他種種類似的效果。他把這一切叫作「他的表情」。

漸漸地,埃斯東瓦練就了一套獨到的「表情」。演奏《憂傷》用一種表情,演奏《花園裡的小女孩》用另一種表情,演奏《波洛涅茲舞曲》用第三種表情。在每場音樂會之前,他都要對著鏡子練習,但是瘋狂地崇拜他的聽眾卻認為他的表情非常自然,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喝彩和跺腳聲。

第一個令人不安的徵兆是在星期六的一次朗誦會上出現的。觀眾注意到某種奇怪的東西。在他們的掌聲中包含著些許驚愕。實際上,埃斯東瓦是用《土耳其進行曲》的表情演奏《沉沒的大教堂》的。

但是六個月以後災難降臨了,醫生們稱之為空白遺忘症。

空白的內容是指樂譜。在二十四小時的時間裡,米爾頓·埃斯東瓦永遠忘記了他的長長的節目單上的一切小夜曲、序曲和奏鳴曲。

令人驚訝的,真正令人驚訝的是,他一點兒也沒有忘記他每次演奏時所採用的虛誇而做作的表情。他永遠不能再舉辦一場鋼琴演奏音樂會,但是有一點能夠使他感到安慰:即使今天,在禮拜六的夜晚,最忠實的朋友們仍然聚在他家裡欣賞他的「表情」的無聲的獨奏音樂會。

分離:關於微型小說的主題

謝志強

今天,我圍繞一個主題詞,即分離,來談談我對微型小說主題的看法。我選了三篇微型小說來說明:《表情》《表象統治的世界》《聲音模仿者》。第二篇的題目,明顯地有哲學意味,是不是?

我的一些文學朋友,常常會針對一篇具體的作品,問我這篇微型小說的主題是什麼。確實,一篇作品,總要總會傳達什麼。我曾當過中學語文教師,那時,我教語文,不得不按統一的套路,通過什麼故事,表現了(或歌頌或揭露了)什麼什麼主題。幾乎形成公式或模式。

但是,我創作微型小說的實踐中,漸漸發現,微型小說的主題不是那麼簡單的歸納,它常常呈現出模糊、混沌,按我們的話說是多義性,這與作家對世界的看法、對表現的方式有關。如果存在著所謂的主題,那麼,也不能理解得那麼狹窄。

我認為,微型小說創作的本質問題(或說基本問題)是怎麼看,怎麼寫。有了怎麼看,才會有怎麼寫。怎麼看?作家要有洞察力、穿透力。要看到常人忽視了的看不見的東西。

作家面對世界,如何去看去認識?這種「看」,我把它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表象世界,二是用心靈可以看到的世界本質。而現實往往極力掩蓋、遮蔽自己,作家要穿透現實表象的迷霧、假象去抵達它的本真。這就需要作家有一種獨特的看待現實的方法或視角。

第一個層面的「看」,是經驗範疇的視角,它導致故事的雷同、意蘊的雷同,因為,大家都能看到。第二層面的「看」,是超驗能力的視角,它是在別人看不見的情況下所見,就是發現。它們提示的存在的真相肯定很特別,雖然不是發生在經驗範疇裡的事情,但是,它是一種可能,只不過,它以另一種陌生化的方式呈現了存在的境況。作家要警惕被馴服、被定式的感知世界的方式。

所謂的主題,就是在這種提示存在中呈現了。例如,加西亞·馬爾克斯小說孤獨的主題、奧爾罕·帕慕克小說呼愁的主題,像作品中的氣息、氣象、氣候。我想,真正意義的主題,應當是很寬泛,它是一種籠罩,一種土質。人物就在其中。

我把要舉例的三篇不同國籍(文學超越了它)、不同風格(表達方式的獨特性)微型小說放置到一塊兒,因為,我無意之中也發現了自己。我曾寫過一個人和他的影子,一個人和他的左腿,一個人和他的氣味,一個人和……總之,一個人的整體和他的局部的分離。帕慕克在自傳《伊斯坦堡》裡寫了奧示罕的分身,他說:「我相信我的世界存在一些我看不見的東西。」即相似的東西,或說雙重性的東西。我想,作家的任務就是表現獨特的發現。

現在來「看」三位作家的三篇微型小說。我再次強調,它們不是經驗範疇的東西,就是我們用肉眼所不能看見的現實。

第一篇,烏拉圭作家馬裡奧·貝內德蒂的《表情》,不足700字。主人公是個神童,他演奏的各種名曲大受歡迎。可是,他沒有深化演奏,而是注重自己演奏中身體的「表情」,由於過分追求「表情」,而忘記了樂曲,他只能給觀眾表演他的「表情」了。結尾是:最忠實的朋友們仍然聚在他的家裡欣賞他的「表情」的無聲的獨奏音樂會。

鋼琴演奏的主體是樂曲,但是,主人公拋開樂曲,表演自己的「表情」。鋼琴家與演奏樂曲分離,卻與「表情」融合,這種荒誕的分離,是主人公的悲哀。不過,主人公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而是執迷地發展到了極端。而且,每一種樂曲都有一種「表情」,後來,「表情」也越位了。藝術的悲劇,還有「朋友們」的共謀的畸形的欣賞,更強化了悲劇的氣氛。我聯想到荒誕派戲劇作家貝克特,他的戲劇中的人物,往往說歸說,動歸動,動作和語言截然分離,這體現出貝克特對世界的看法。

國內曾譯過這位拉丁美洲短篇小說大師的一部作品集《讓我們墜入誘惑》。貝內德蒂筆下的人物幾乎都受了誘惑生活在幻覺中(幻影、虛幻、夢境),正是這種誘惑,體現在《表情》中,主人公沉浸在「表情」的幻覺之中,「表情」的誘惑使他不知不覺走上了歧途(失卻藝術的真諦)。貝內德蒂的觀點也許能加深對這篇微型小說的解讀。他說:「難以置信的東西不是發自一個難以置信的源泉(或像中國的表現超自然的事物的古老傳說中的那樣),而是來自現實中的一個絕對可信、確實存在的材料(一種感受、一件事情、一種緊張狀態、一種神經機能病的衝動)。」貝內德蒂用了幻想發生在真實環境中的方法。寫了一個鋼琴演奏家「表情」演奏史。

第二篇,法國作家貝爾納·韋爾貝的《表象統治的世界》。(……未完

(刊於《微型小說選刊》2018年第2期)

外國微型小說欣賞丨謝志強:關於微型小說作品的背景(黑井千次的《小偷的留言》)


聲明:本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僅做學習、 交流,以及推廣微型小說,不作商業用途。

《微型小說選刊》投稿、薦稿郵箱:

wxxsxk23@163.com

《微型小說選刊·金故事》投稿、薦稿郵箱:

jingushi23@163.com

歡迎各位踴躍投稿、薦稿!期待您的優質稿件!

《微型小說選刊》每冊定價4元,全年96元

國內統一刊號:CN36-1089/I

郵發代號:44-22

《微型小說選刊·金故事》每冊定價4元,全年48元

國內統一刊號:CN36-1089/I

郵發代號:44-3

發行部熱線:0791-88524703

歡迎訂閱,更多精彩微型小說等著您!

長按關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官方微信公眾號

更多文藝好書一網打盡!

相關焦點

  • 2020「武陵」杯·世界華語微型小說年度獎揭曉
    尚一網訊(記者 胡秋菊)12月9日,記者從常德市武陵區文聯獲悉:2020「武陵」杯·世界華語微型小說年度獎評選結果日前揭曉。申平的微小說《軍功馬》獲特等獎,戴希的《命運》、袁良才的《最後一隻蒼鷹》、邢慶傑的《借款記》3篇微小說獲一等獎;大海的《當歸》、唐波清的《父親與經濟學》、夏嫿(美國)的《約克廣場的流浪漢》等7篇微小說獲二等獎;孫博(加拿大)的《方艙醫院的伢們王》、謝志強的《小兵孫大雁》等17篇微小說獲三等獎。
  • 微型小說大家談|袁龍:《中國香港及東南亞華文微型小說的「情節弱化」》
    中國香港劉以鬯的《打錯了》,秀實的《某個休士頓女子》,《香港極短篇》《香港微型小說選》《做臉》,東瑞的《相逢未必能相見》《東瑞小小說》《留在記憶裡》等微型小說集以及東南亞莫名妙、鄭若瑟、袁霓、司馬攻、黃孟文、希尼爾等人的微型小說集中很多篇章存在「情節弱化」的傾向。比較典型的如劉以鬯的《寒風吹在臉上像刀割》。
  • 微型小說之所以叫『微型』,就是它的篇幅短小,字數有限
    「微型小說之所以叫『微型』,就是它的篇幅短小,字數有限,由於這些限制,微型小說更適於取『單線結構』來結構作品。」[4]一般的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在結構設置上基本都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具體事件,而微型小說受自身文體特徵的制約,它的結構基本上只能有一個具體事件構成,以單線式結構貫穿小說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這是微型小說與其他類型小說在結構設置上的根本區別,而採用這種單線式結構也更能夠讓微型小說的結構在篇幅的限制中呈現出跌宕起伏的動態美。
  • 李景文:絕對隱私(微型小說)
    (發表於2008年第4期《東方劍》,第13期《微型小說選刊》轉載;2009年11月獲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第七屆全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年度評選三等獎)李景文,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理事。
  • 李景文:「AA」制愛情(微型小說)
    (發表於1997年第9期《百花園》,入選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版《普通人的N種生活》)李景文,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理事。榮獲全國微型小說年度評選獎、世界華文微小說徵文大獎賽優秀獎等十餘次。李景文微型小說集《看天》1999年1月出版,全書12萬字。
  • 花城出版社《2018中國微型小說年選》徵稿啟事
    各位作者:為展現中國微型小說的年度成就,我出版社已連續多年出版《微型小說年選》,向廣大讀者提供高質量的微型小說作品
  • 花城出版社:《2019'中國微型小說年選》徵稿啟事
    為展現中國微型小說的年度成就,我出版社已連續多年出版《微型小說年選》,向廣大讀者提供高質量的微型小說作品。
  • 微型小說:手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在《陝西農民報》刊發影評《野山是可信的》、《陝西科技報》刊發小小說《偷豬崽》、《陝西成人教育》雜誌刊發小小說《撐》。後輟筆。近年在「寶雞日報」、「扶風文苑」、《作家世界》、「公務員高參」「江南傳媒」、《情感文學》、「西府作家」、「西部文學家」、「詩天子」等公眾號發表小小說、詩歌、散文多篇。現為「華文原創小說」籤約作家。
  • 大家談|遠牽:《快消時代的微型小說何去何從》
    回歸微型小說創作的現狀,一個問題浮出水面,當下快消時代的微型小說當如何是好?下面結合近段時期的觀察,筆者談談對快消時代微型小說將何去何從這一問題的幾點看法,權且作為初涉微型小說這一領域的一名創作兼研究者,對當前創作趨向產生的一些粗淺認識。微型小說的千字篇幅決定了它形制的「小」,「小」既限制它又成就它。微型小說只能在「小」上做文章,要以小見大,恐怕是對微型小說的一種美好願望。
  • 微型小說:劉大爺
    二嘎子挺聰明,他吃完餃子偷偷的看了一眼李家的大丫頭,然後轉頭向大家說,我以後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家人天天都能吃上白麵餃子……也許是一種巧合,後來李家的大丫頭竟然真的嫁給了二嘎子,二丫頭後來嫁到了外地,而劉大爺一直還是單身。二嘎子沒到六十歲就去世了;那時候李家的老人也早就已經不在了,而二嘎子的媳婦與劉大爺,也已經進入老太太老頭子的行列。
  • 微型小說:裸婚
    往期精彩內容:微型小說:徵婚微型小說:偽裝微型小說:醉女
  • 微型小說朱耀華:懷舊電話
    帶給您輕生活、慢生活的高品質享受請點擊上方藍色「手機文藝輕刊」加關注【總第72期】作者簡介        朱耀華,湖北利川人,土家族,上世紀90年代始從事文學創作,在《文學港》、《百花園》等報刊發表作品20餘萬字,以小小說為主,多篇被收入各年度《中國微型小說精選
  • 書薦|武俠微型小說選《清風劍》出版啦~
    系首屆「溫瑞安杯」世界華文武俠微型小說大賽作品精選
  • 新刊搶鮮讀丨謝志強:這邊 那邊
    這邊 那邊謝志強韓香到連隊的第一天,就拿起坎土曼墾荒。
  • 首獎1萬元|第二屆「溫瑞安杯」世界華文武俠微型小說大賽徵文啟事
    微型小說是時代的新文體,受眾面極廣,為廣大讀者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體裁。在整個社會,整個文壇「微」風勁吹的情況下,得到溫瑞安先生的授權後,天翼閱讀等圓滿地舉辦了首屆「溫瑞安杯·世界華文武俠微小說徵文大賽」,並正式出版了凌鼎年主編的《清風劍——首屆「溫瑞安杯·世界華文武俠微小說徵文大賽作品精選》,現決定再接再厲舉辦第二屆「溫瑞安杯·世界華文武俠微小說徵文大賽」,以推進微型小說的發展,豐富武俠小說的多樣性,歡迎海內外微型小說愛好者、武俠小說愛好者積極創作,積極參與。
  • 我喜愛的微型小說(小小說):徐慧芬卷
    右起:作家徐慧芬、《天池小小說》主編  黃靈香   (李永康攝於上海)徐慧芬,女,上海市作協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理事
  • 黔臺杯•第三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賽評選揭曉
    中國微型小說學會聯合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主辦的「黔臺杯·第三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賽」經過初選、覆審,在終評委主任葉辛,終評委蔣子龍、孫顒、酈國義、江曾培、【泰國】司馬攻、【新加坡】希尼爾的評審
  • 「原創|微型小說」李忠:當之無愧
    原創作者:李忠圖文編輯:阿拉善未來文化藝術傳媒微型小說:《當之無愧》第一屆「十八層地獄接著主持人黑風老妖說:「下面請大家欣賞第二位候選人的精彩瞬間。」,話音剛落,其它四位候選人異口同聲地說道:「不用播放了,不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四位和他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以卵擊石啊!佩服佩服,我們四個都棄權了。」
  • 人海瞭望丨喬井:立場
    (刊於《微型小說選刊》1995年第12期)人海瞭望丨魏邦良:飯局人海瞭望丨司玉笙:哭靈人海瞭望丨謝志強:紅地毯把說實話的村民與不說實話的縣官弄到一塊,就會有矛盾,就會有故事,這個故事就叫《立場》。(吳  金)聲明:本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僅做學習、 交流,以及推廣微型小說,不作商業用途。
  • 「博愛」杯第五屆全國微型小說徵文選登(二十七)
    曾獲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中山杯華僑華人文學獎、北京市廣電局優秀劇本獎、「英雄兒女杯」電影劇本獎、粼國劇本創意大賽獎、大灣區杯網絡文學大賽「最時代獎」、新移民文學突出貢獻獎,以及20多項微小說、閃小說、散文大賽特等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