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郭濤,是貴州高速集團營運事業部凱裡中心是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2019年8月16日被派駐到從江縣東朗鎮擺德村協助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雜草叢生的小路、老舊破敗的房屋、昏暗斑駁的光線、飽經風霜的面容,這是我剛到擺德村開展「精準扶貧」走訪中所見到的一幕幕。從江縣東朗鎮擺德村共有373戶,1984人。村民住房大多是老舊房屋,存在透風漏雨、人畜混居等情況。近幾年來,群眾由於思想和生活習慣等原因,對於房屋整治的支持力度不大。2019年9月,擺德村駐村幫扶隊接到上級要求,要在一個月內全部完成住房保障整治工作,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攻堅任務。
為了在一個月內保質保量完成住房整治任務,切實改變老百姓的居住環境,我與第一書記一次次到老百姓家進行溝通,爭取每一名群眾支持。
第一次來到村民韋老根家,他看見房屋非常破舊,樓上透風漏雨,樓下人畜混居,還有殘疾的老父親居住在穀倉底下,當時他感到非常的心疼,但是心裡更多的是忐忑。我了解,韋老根三個孩子,孩子都還小,都還在讀書,他妻子身體不舒服,無法幫助勞動,主要勞動力就只有韋老根一個人。剛開始韋老根對住房整治工作有牴觸心理,再加上語言不通,我在韋老根這裡遭遇了第一次「碰壁」。為得到他的支持,我只能拉著懂苗語的本地村幹部,一次次上門為韋老根和家人宣講政策,告知他們脫貧攻堅房屋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藉口「做客」帶他們到其他村民組參觀其他人住房整治後的新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耐心動員下,韋老根終於同意支持房屋整治工作。通過一戶一戶走訪,一戶一戶耐心做思想工作,短短一周時間,我連續攻克幾個連本地村幹都頭疼不已的住房保障整治「困難戶」,並幫助他們快速辦理好各種手續,協助第一書記成功完成1個月的住房保障整治任務!
在開展住房整治這段時間裡,我深深地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而是要帶著感情去幫扶。常常說心連心,但如果沒有踏足老百姓的家中,沒有親眼看到過群眾勤勞的身影,不了解群眾生活的坎坷,就不可能把扶貧工作做好。
吳隆清張學霖/文圖
編輯申瑜
編審黃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