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內閣16日通過一項法案,要求參與德國5G網絡建設等關鍵基礎設施的公司確保其設備不被用於破壞、間諜或恐怖主義活動。分析人士稱,此舉可能為華為參與德國5G建設設置「高門檻」,但和美國、英國和瑞典不同,德國並未完全將華為拒之門外。
「高門檻」
據悉,德國聯邦內閣通過的《信息技術安全法》已被提交至德國聯邦議院,經審議後將正式通過。
據《金融時報》報導,德國內政部長霍斯特·澤霍費爾將該法案稱為「德國安全網絡的重大突破」。該法案對參與德國5G建設供應商的審查將比迄今為止嚴格得多。
根據這項法案,供應商必須提前將計劃在基礎設施中部署的關鍵組件通知有關部門。如果官員認為這些組件與公共利益相衝突,「特別是在國家安全方面」,就將禁用這些設備。
供應商還被要求提交「保證書」,確保產品不會被用於破壞、間諜活動或恐怖主義目的。如果政府部門得出結論,認為某個供應商違反了這項書面保證,或者意識到組件存在漏洞卻沒有進行修復,該供應商也將被禁止參與德國5G建設。
此後,華為發表聲明對該法案草案表示歡迎。「對於5G的推出,我們認為法案意味著對所有技術供應商,德國都將實行更高要求、更統一的安全標準。」華為補充道,該法案將允許所有供應商在滿足安全要求的情況下公平競爭,「這種基於事實和標準的方法,是應對全球網絡安全挑戰的典範。」
此前,美國政府以所謂「國家安全威脅」為由,對華為進行一系列打壓。川普政府還一再向美國盟友施壓遊說,要求這些國家對華為採取強硬立場。
在美國壓力下,英國政府11月底為禁用華為5G設備立下時間表,宣布英國電信公司從2021年9月開始,不得安裝新的華為5G設備。
不過,歐盟並未禁止中國企業參與歐洲5G網絡建設。匈牙利、葡萄牙、塞爾維亞等歐洲國家此前承諾,不會將特定國家的特定企業排除在5G建設之外。
德國總理默克爾此前曾表態拒絕禁用華為,但遭到部分德國官員反對。
釋放什麼信號?
德國通過「IT安全法」草案,釋放什麼信號?對此,各方看法不一。
美聯社指出,這項法案並不像美國政客要求的那樣,在德國完全禁用華為。
在被問及川普政府威脅切斷與使用華為設備國家之間的情報共享時,德國聯邦政府發言人賽貝特拒絕發表評論,但他強調稱:「這項法案關乎信息安全的基本問題,而非個別供應商。」
《華爾街日報》認為,這項法案讓華為在歐洲大陸取得了一場小小的勝利,德國政府朝允許在5G網絡中使用華為又邁進一步。
「中美貿易之爭讓歐洲國家左右為難,究竟是站在美國一邊,還是在中間佔據一席之地。英國和波蘭已選擇加入美國,對華為進行抵制,但法國和德國卻決定只對華為技術進行嚴格監控,而不對其發展施加限制。」《華爾街日報》寫道。
文章認為,德國在華為問題上尋求「中間立場」,是因為德國工業對中國的依賴。中國是德國最大貿易夥伴,也是許多德國企業的最大市場,比如中國三分之一的新車銷量來自德國製造商,中國是德國大眾、戴姆勒和寶馬汽車公司的最大單一市場。
此外,儘管德國是歐洲最富裕國家之一,但在高速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方面卻落後於其他國家,這讓德國電信運營商使用華為技術,快速、全面地推出5G服務顯得更為重要。
不過,也有人認為該法案可能會為德國變相禁用華為鋪路。
據《金融時報》報導,有密切參與該法案討論的議員表示,該法案會讓華為幾乎不可能被納入德國下一代行動網路建設。
「很明顯,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法案如何實施。」德國社會民主黨議員尼爾斯·施密德(Nils Schmid)說。「關鍵在於,這讓我們有能力排除華為。現在,這完全取決於是否有政治意願這樣做。」
施密德指出,雖然默克爾拒絕禁用華為,但過去幾個月,默克爾遭受了來自社會民主黨和所在執政黨的很大壓力。一些議員更傾向於美國立場,將華為視為安全威脅。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