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必須得康。
如果你想國家未來在外事保護上越來越積極,那麼戰狼2這類電影最好一直能大賣。
每個時代流行的電影題材,往往象徵著這個時代背後的大眾心理。
戰狼2如果上映於二十年前,恐怕看的人會尷尬不已:彼時實力太差,任何在海外揚我國威的行為都顯得不切實際。
1997年,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珠海號飛彈驅逐艦、南倉號補給艦出訪美國、墨西哥、秘魯、智利,航程2.4萬海裡,歷時98天,創下中國海軍多項新紀錄。
3月21日,編隊訪問珍珠港。時任美帝太平洋艦隊司令阿奇克萊明斯上將在碼頭迎接,和他一同在港迎接的還有美帝的戰鬥機、直升機、護衛艦、潛艇。
可謂立體化歡迎。
在這個時候,像戰狼2這樣的電影,對中國人是沒有說服力的。
2008年我在奈及利亞,從落地到歸國的小半年時間裡,我從沒和大使館聯繫過。
沒有用,同鄉商會更能保護你。
哪裡有小偷有搶劫,哪裡會被警察勒索,移民局抓人敲竹槓找誰撈人,都靠同鄉商會。
要麼和中字頭國企的員工區抱團,要麼找印度人社區混入其中。中國人在外出了事,只要不死人,找大使館基本沒用,因為「給國家添麻煩」。
這句話不是現在才有的。那時候你到各國的中國外事機構去辦事,往往要面對一張張臭臉黑臉,讓你恍惚間還以為自己身處國內。
儘管北京奧運會的轉播看得人熱血沸騰,但那時候要是上映戰狼2,海外中國人——尤其是自己出國門打拼的中國人——大概是看不下去的。
後來,有了利比亞撤僑、葉門撤僑,有了航母,有了很多二十年前普通中國人想像不到的東西,戰狼2這種電影,慢慢就有人看得下去了。
不僅是因為有著真實的原型,更是因為民眾想看;不僅是因為想看,更是因為民眾希望國家就像電影裡一樣:強大,且保護自己的國民。
電影本身是對真實事件的藝術化商業化加工,但電影票房的火爆,反應了民眾對未來的期許。即使觀影者的絕大多數人從未出過國門,但他們都是這麼想的。
各種駐外辦事機構的臭臉黑臉消失了嗎?據我所知,沒有;「給國家添麻煩」這句話消失了嗎?言猶在耳。
但是,民眾對國家的期望已經形成。動員政治影響力乃至軍力,保護海外中國人與中國海外利益,不再是一種國家供應的奢侈品。
在以前,真的就是奢侈品。
海外華商市場被公然打砸搶的照片被實時發到天涯貓撲,國內新聞不起漣漪;
中國人在海外客死他鄉,頂多出現在當地華商報的訃告裡;
只有國家主導的海外項目被搞黃了,外媒關注報導了,國內才能聽到某些機構發言人一兩句不鹹不淡的「呼籲」。
在那個時候,出了國門,自求多福,這是在外中國人的基本心態。
但戰狼2票房的爆火,象徵著民眾完成了心理狀態上的切換:
國家有能力保護海外中國人與中國利益了,也該保護起來了。
心理狀態切換完成後,每一部戰狼2式的電影,其實都是一次提醒:
這是我們該做的,也是能做的。
這對官方機構能有多大影響,不知道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民眾的提醒,不管是喜歡這部電影還是厭惡,他們都在討論同一個話題:
對「海外中國」的保護。
在討論過程中,有的人藥丸,有的人入關,但是只要討論,總會倒逼出一些進展,總好過以前的兩手一攤、置之不理。
所以對我來說,戰狼3我一定會去看,而且一定會歡樂地參與各種鍵盤對線。因為不論糖果還是鞭子,總是動起來了。
「海外中國」會越來越龐大,刺激官方機構在這個領域動起來,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