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籤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們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會。這一莊嚴宣言猶如燈塔的光芒,給千百萬在那摧殘生命的不義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帶來了希望。它之到來猶如歡樂的黎明,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長之夜。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一百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裡,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裡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之於眾。就某種意義而言,今天我們是為了要求兌現諾言而匯集到華盛頓來的。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草擬憲法和獨立宣言時,曾以氣壯山河的詞句向每一個美國人許下了諾言,他們承諾給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剝奪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就有色公民而論,美國顯然沒有實踐它的諾言。美國沒有履行這項神聖的義務,只是給黑人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支票上蓋上「資金不足」的戳子後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我們不相信,在這個國家巨大的機會之庫裡已沒有足夠的儲備。因此今天我們要求將支票兌現這張支票——將給予我們寶貴的自由和正義的保障。我們來到這個聖地也是為了提醒美國,現在是非常急迫的時刻。現在決非侈談冷靜下來或服用漸進主義的鎮靜劑的時候。現在是實現民主的諾言的時候。現在是從種族隔離的荒涼陰暗的深谷攀登種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時候,現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兒女開放機會之門的時候。如果美國忽視時間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決心,那麼,這對美國來說,將是致命傷。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1963年並不意味著鬥爭的結束,而是開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氣就會滿足;如果國家安之若素,毫無反應,這些人必會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權利,美國就不可能有安寧或平靜;正義的光明的一天不到來,叛亂的旋風就將繼續動搖這個國家的基礎。但是對於等候在正義之宮門口的心急如焚的人們,有些話我是必須說的。在爭取合法地位的過程中,我們不要採取錯誤的做法。我們不要為了滿足對自由的渴望而抱著敵對和仇恨之杯痛飲。我們鬥爭時必須求遠舉止得體,紀律嚴明。我們不能容許我們的具有嶄新內容的抗議蛻變為暴力行動。我們要不斷地升華到以精神力量對付物質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現在黑人社會充滿著了不起的新的戰鬥精神,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為我們的許多白人兄弟已經認識到,他們的命運與我們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他們今天參加遊行集會就是明證;他們的自由與我們的自由是息息相關的。我們不能單獨行動。美國民權運動代表合影,其中白人為眾議院議員威廉·萊恩當我們行動時,我們必須保證向前進。我們不能倒退。現在有人問熱心民權運動的人,「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滿足?」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只要我們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軀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車旅館和城裡的旅館找到住宿之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動範圍只是從少數民族聚居的小貧民區轉移到大貧民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個黑人不能參加選舉,只要紐約有一個黑人認為他投票無濟於事,我們就絕不會滿足。不!我們現在並不滿足,我們將來也不滿足,除非正義和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湧澎湃,滾滾而來。我並非沒有注意到,參加今天集會的人中,有些受盡苦難和折磨;有些剛剛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於尋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慘遭瘋狂迫害的打擊,並在警察暴行的旋風中搖搖欲墜。你們是人為痛苦的長期受難者。堅持下去吧,要堅決相信,忍受不應得的痛苦是一種贖罪。讓我們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阿拉巴馬去,回到南卡羅來納去,回到喬治亞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們北方城市中的貧民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區去,要心中有數,這種狀況是能夠也必將改變的。我們不要陷入絕望而不克自拔。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我夢想有一天,阿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裡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並進。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我懷著這種信念回到南方。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嶙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爭吵的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鬥爭,一起坐牢,一起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是會自由的。在自由到來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兒女們將以新的含義高唱這支歌:「我的祖國,美麗的自由之鄉,我為您歌唱。您是父輩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驕傲,讓自由之聲響徹每個山岡。」如果美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個夢想必須實現。讓自由之聲從新罕布夏州的巍峨峰巔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紐約州的崇山峻岭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賓夕法尼亞州阿勒格尼山的頂峰響起來!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建設一個真正自由平等的共和國。這不止是他一個人的夢想,也不止是每一個美國黑人的夢想,更是所有美國人的夢想,也應成為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的夢想。早在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就指出:「我們認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皆生而平等,享有造物主賦予他們的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但是,直到美國獨立近兩百年後馬丁·路德·金生活的時代,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依然非常嚴重,這既不符合「美國夢」,更背離了美國國父們的承諾。因此,金才反覆呼籲,要回歸美國建國最初的「承諾」,在保證每個人的自由和平等的前提下,黑人和白人能夠和睦相處。在人們的認知中,美國是自由民主的最佳典範。即便如此,美國都有民權運動時期那樣的「黑歷史」。這說明,自由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是需要爭取的。縱觀美國歷史,從獨立戰爭到南北內戰,再到1950年代大規模的民權運動,無一不是美國人為了追求自由而導致的。可以說,美國的歷史,就是一部為自由而戰的歷史。為此,在《我有一個夢想》發表的紀念日這天,先知書店誠意推薦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著名歷史學家丹尼爾·布爾斯廷的《美國人三部曲》。從更多維的歷史角度,來理解馬丁·路德·金的「美國夢」,以及美國人為了鍛造這個夢想,究竟付出了怎樣的努力。《美國人三部曲》是一部在被低估的美國通史,其實它無論是在歷史學界還是在通俗文學領域,都享有盛名。一經問世,就摘下了美國史學界最高獎項「班克羅夫特獎」和美國最著名的文學獎「普立茲獎」,還獲得美國史學家協會頒發的「帕克曼獎」。作者布爾斯廷的史觀別具一格,他把美國史從國會、法庭、白宮轉到了普通美國人的廚房、教堂和高速公路上,生動地描繪了從殖民地時期到現代民主時期,美國文明的發展歷程。而且,布爾斯廷格外注重作品的「可讀性」,他一生二十多部作品,都是以鮮活有趣的語言和故事來闡述紛繁複雜的史料。閱讀《美國人三部曲》,了解美國文明抗爭史,理解更真實的「美國夢」,讓自由夢成為現實。點擊掃碼,一鍵收藏,讚賞小編。註:親愛的書友,感謝您的閱讀和分享。閱讀更多好文,收藏更多好書,請添加店長微信17611682633.(溫馨提醒:因為號將滿,僅限於分享本文或者購書的書友,請見諒)
靈魂的力量——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運動|林達
真實的美國(深度)
法國大革命是對美國革命的拙劣模仿
美元強勢的底氣來自哪裡?
觀念的奠基者:八位西方思想家
亞當斯:我為什麼要研究政治和戰爭?
川普崛起,全球化危機與民主反思
制度的力量
杜蘭特談歷史的教訓:只有天才和蠢材,才敢無所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