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香港電影界有這樣一個評價:雙周一成。
雙周一成:周星馳,周潤發,成龍,當時三人是香港電影的領軍人物。
基本上每年的票房榜單前十名甚至前五名,都是他們的電影。
三人在電影中都是自成一派獨特的風格,周潤發在大家的印象當中。
總是會在電影中飾演大佬的角色,如何《上海灘》中的許文強,《英雄本色》中的小馬哥。這些角色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龍因為是戲班出身,所以在功夫動作片中大放異彩,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捕獲了許多功夫迷。並且成龍幾乎每部電影的危險動作都是親自上陣。
所以常常導致滿身傷痕,所以成龍在大家的眼中是功夫片的代表人物,敬業、玩命。
而周星馳則是無釐頭喜劇的開山鼻祖,眾所周知喜劇角色需要的演繹技術,遠遠超越尋常的角色,在國內的喜劇電影界中,賈玲,鄧超,沈騰等等都算後起之秀。
但是周星馳在喜劇電影界中地位無人能及,影響力屈指可數。
周星馳在大家的眼中就是喜劇之王,其實周星馳的搞笑不在於臺詞,而是周星馳對每個角色的理解,如果換做其他人來演繹,就會嚴重變味道。
每個角色都能被周星馳演繹成經典,周星馳演出了那麼多電影,能被觀眾記住的不是某一個角色,而是全部。
很多人認為周星馳的演技一成不變,但我認為周星馳能賦予不同的角色賦予不同的搞笑成分。
在大家的認知當中,周星馳是因為喜劇而聞名,但是有一句話是:喜劇的內核往往都是悲劇。
所以為什麼說世界喜劇大師卓別林,會身患嚴重的抑鬱症。
其實周星馳的電影並不是單純的用來搞笑,其實在電影的有著許多的涵義,所以為什麼很多人都說周星馳的電影既是喜劇,也是悲劇。
周星馳曾說:
「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這句話賦予了周星馳最高的地位,就是因為周星馳創造了獨屬於他的周氏喜劇。
有人對香港電影做了一個評價:香港電影分為兩種喜劇,一種是周星馳無釐頭的模式,另一種是其他。
喜劇電影一直都被隔離在眾多頒獎禮之外,但是周星馳卻將自己的喜劇天賦,推向了世界。
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一個點,周星馳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
電影貼近觀眾的生活,能夠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周星馳的電影多位自身的經歷,以喜劇為名演繹自己的一生悲劇的經歷。
《喜劇之王》是周星馳自導自演的一部經典電影,在電影中周星馳飾演著一個四處跑龍套的小演員,為了得到演出的機會,哪怕是沒有錢,只需要有一個便當就行。
而且又因為自己的弱小和默默無聞,被人各種看不起。
除了電影本身的劇情,何不是在描述自己曾經的生活。
最開始看周星馳電影無時無刻都是開懷大笑,但隨著自己年紀越來越大後,再次回首發現那也是詮釋著自己的生活啊。
我認為周星馳是把悲劇的生活用喜劇的形式去表示,提到周星馳我又想到卓別林。
卓別林的喜劇享譽世界,卓別林身患嚴重的抑鬱症,當他去看醫生時。
醫生卻說:
我們這裡來了一個非常幽默的人,每個人都能被他逗開心,建議你去找他。
而卓別林卻說:
我就是你口中那個非常幽默的人
世人都評價周星馳電影無釐頭,但是在我看來的無釐頭是:誇張、諷刺、自嘲。
除開周星馳自身演繹的魅力以外,王晶也帶領了無釐頭電影的浪潮,早期的周星馳出演了許多王晶的無釐頭電影,《賭俠》、《逃學威龍》、《整蒙專家》等等一系列都是王晶執導。
如果王晶沒有將無釐頭商業化,沒有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俗話融入到劇情裡,周星馳只靠自己的表演也無法將無釐頭電影成為經典。
早期的王晶和周星馳有著多次合作,雖然後來兩人被傳來不和,王晶曾在節目中回應過外界傳出的矛盾:只是合作的關係,沒有不和也不是朋友。
兩人雖不再合作,但是王晶對周星馳的評價頗高,走綜藝《圓桌派》主持人詢問王晶:你覺得他是最好的喜劇演員。
王晶自述道:是,他從來都是,後面三十年都很難有人追到他。主持人:沈騰呢?
王晶也是回答道不行,可以看出周星馳如今在喜劇電影界當中的地位,而且王晶也曾說過周星馳的演技在他的心中永遠是排在第一位。
如今的星爺早已白頭,也不再出現在銀之中,轉為了幕後人員。很多人都說星爺如今的電影是在賣情懷,但是我卻認為周星馳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男人。
當初在《西遊·降妖伏魔》開拍前,因為自己的初戀身患癌症,不得以將這部電影提前開拍,無奈的是在電影成片之前,就已經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