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騰訊《一線》消息;
「有種感覺就叫摩肩接踵,我曾被架著挪動穿過人山人海。」5月1日的漢口江灘,鬥魚嘉年華活動現場52.18萬人次園區體驗,2.3億人次在線觀看……在剛剛過去的2018首屆國際武漢鬥魚直播節暨鬥魚嘉年華活動中,可謂數據搶眼,成績響亮。
根據官方消息,剛剛落幕的鬥魚直播節,首日現場體驗觀眾約15.68萬人次,持續三天的鬥魚直播節,海內外現場體驗觀眾累計為52.18萬人次、全網線上直播觀看2.3億人次,從線下到線上數據均創下直播行業歷史新高,最終完美收官。
期間,2018國際武漢鬥魚直播節文化產業招商洽談會上,涉及網絡直播、遊戲、版權保護、商業綜合體、文化旅遊、影視投資等領域,共計19個文化產業項目籤約落地,籤約金額80.9億元。
而這一方面,歸功於鬥魚直播長期堅持的立足用戶,推進多元化「直播+」戰略的布局理念;另一方面是鬥魚藉此時機,大力探索跨界融合、深化優質資源、直播生態場景化等也是本次鬥魚直播節亮眼戰績給出好助攻。
多元融合 深化優質資源合作
自2018年3月,鬥魚率先完成E輪融資後,與騰訊在「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理念上達成一致,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鬥魚將在版權、資源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的流量加持,為平臺吸引一大批用戶。
除了騰訊的合作外,在首屆國際武漢鬥魚直播節上,眾品牌加盟借勢鬥魚直播節的營銷成為熱點。比如,品牌企業的跨界融合長安福特翼搏、天使紀元、英特爾、索尼,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以及可口可樂、騰訊、滴滴、美團、國美電器、美圖手機等來自通訊、視頻、網際網路、數碼、手機、快消、房產領域的眾品牌企業都達成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展示。
這種多元融合品牌的方式,也是鬥魚一貫以來的「直播+」戰略的有力佐證。
驚豔尬舞
行走在鬥魚直播節的園區內,觀眾們隨處感受「行走中的主播」的現場直播,或二次元的裝扮表演等直播娛樂盛宴的同時,也能體驗到英特爾、搜狗、KOB等年輕人喜歡的各種極具網際網路、電子風格的表達等。業內認為,這種多領域品牌覆蓋了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共同服務於鬥魚直播節的觀眾,是介於鬥魚直播的服務與內容之間,這些品牌不光讓鬥魚直播節增光異彩,滿足觀眾體驗需求,更讓鬥魚「直播+」生態多了更多的想像。
「直播+」戰略主要強調直播不僅僅限於直播間,而在於直播和多方場景的結合和衍生拓展。鬥魚直播節期間,鬥魚創始人兼CEO陳少傑向媒體介紹:「一方面,『直播+』在內容消費端開創出更豐富的直播內容,帶來更多元的垂直切入機會,從而不斷提升直播平臺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另一方面,「直播+」可以看作是直播平臺在內容供給側方面的升級,滿足用戶更多元化的心理與精神需求,也將極大的提升用戶的黏性。」
謀求多贏 構建直播多贏生態圈
作為網際網路的新業態,網絡直播是繼社交、電商之後,第三大引領世界的新興數字產業。有觀點認為,網絡直播的出現使全球範圍內縮短了創新傳播距離,加速了創新傳播,構建了多贏網絡生態圈。
火爆現場
對於未來直播行業,獨角獸鬥魚的掌舵人陳少傑有著自己獨特的判斷。以鬥魚直播節為例,他認為,一方面,鬥魚直播節以「直播+主題樂園」的模式,打穿了線上線下的區隔,將線上的關注度轉移到線下,為線下帶來了高人氣和高客流,牽引出包括門票、交通、酒店、飲食和周邊衍生零售及旅遊休閒等,為「網際網路+實體經濟」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樣本;另一方面就是主播,遊戲和內容也通過鬥魚直播節這種打通線上線下的機會,從線上走向線下,也是向傳統明星靠近的契機,增加了曝光度和關注度。
鬥魚直播節能夠跨行業、跨領域的承載各種品牌文化,也脫離不了鬥魚一貫的多元化「直播+」戰略。就鬥魚自身來說,除了垂直於電競遊戲,更涵蓋了娛樂、顏值秀場、科技教育、正能量、體育、汽車、財經、數碼科技、電商等多種領域,並融入短視頻、語音、社交等綜合性功能,這些領域的品牌合作商在借勢鬥魚直播這種線下活動時,也賦予彼此共同品牌文化認知。
這表現在盈利方面。有行業觀察者估算,依據2018年鬥魚直播節到場遊客量約52萬人次,在不計算贈票的情況下,持續三天的鬥魚直播節門票收入約1970萬元;再以現場110個小型展位來算,大型舞臺或展位約20個,其中小型展位價格最低的9平米小展位售價3萬元,大型舞臺展位售價約二十萬元到二百萬元不等;折合平均價格來看,展位招商所獲收入在2300萬元以上,再加上首席廣告商福特汽車的500萬元廣告費,鬥魚直播節在3天內的收入可能接近5000萬元。
天仙美女既視感
不可置否,謀求多贏是時下各企業、各行業發展的共識。對於此次加入鬥魚直播節,遊族方面就曾表示,鬥魚選擇與遊族合作看中的是旗下遊戲《天使紀元》的高人氣,欲擴大平臺對遊戲人群的影響力,遊族方面也將依託於鬥魚豐富的線上資源與此次高流量的線下活動,提高遊戲知名度的同時,持續深耕下沉市場,此次合作將是一次雙贏的結果。
可以預見,鬥魚通過直播節這種場景化體驗,攜手眾多品牌合作開啟了新玩法,也進一步深化「直播+」生態,為處在瓶頸期的多方企業平臺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或將讓「直播+」共贏生態圈的構建落地,再次拓展直播行業發展空間。(綜合校稿/劉哨龍)
密密麻麻既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