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央視出名的男主持人,瞬間湧上大家腦海的人是莊正嚴肅的康輝?還是幽默風趣的撒貝寧、反應靈敏的尼格買提?而今天小編想要介紹的也是一位央視鏡頭下的"老熟人",他外表英俊硬朗,中英文同聲傳譯,主持風格親切、輕鬆,還參與過許多重大事件直播,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儀式上那充滿磁性的聲音更是圈了不少粉,他一口流利的英語羨煞多少電視機前的觀眾……他,就是中央電視臺雙語主持人、北京語言大學傑出校友季小軍。
季小軍,1972年9月出生於浙江省義烏市,現任中央電視臺雙語主持人。本科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原北京語言文化大學),並取得了英國諾丁漢大學MBA學位。1994年被國家教育部錄用為公務員,在國際合作司工作;2000年,進入中央電視臺,成為英語頻道的主持人,並先後主持過新聞播報類節目《環球瞭望》、體育新聞資訊類節目《體育新聞》、主持CCTV-9外語播報類節目《文化快報》、博鰲亞洲論壇之巔峰對話圓桌論壇、"啟航2013"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與經緯和春妮共同主持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暨"天壇獎"頒獎典禮、CCTV-NEWS英語訪談類節目《名人坊》等節目。擔任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及閉幕式的英語解說、北京帕運開幕式的英語司儀、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的英文司儀等工作。
機會只垂青有準備的人
翻開季小軍的人生簡歷,似乎每一步都走得非常順利———198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義烏中學;1990年,以超過文科省重點線50多分的高考總分被北京語言大學(現北京語言大學)錄取;1994年,被國家教育部錄用為公務員,在國際合作司工作;1998年,赴英國諾丁漢大學留學,次年獲得MBA碩士學位;2000年,加盟中央電視臺……
他的每一次成功,都源自平時的準備與積累。以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電視直播為例,季小軍坦言,在開幕式前一個月左右,他還覺得奧運會離自己很遠,當時導演組已經選了另一名英語主持人。有一天,他突然接到央視主持人周濤的電話,讓他馬上去試音。此時,他根本來不及去做充分的準備,憑著紮實的英語和主持功底,他順利被選中。
小有成就的背後
季小軍出生在義烏城西街道橫塘村一個普通的農村教師之家。進入央視後,季小軍主持多個英語、雙語節目,曾擔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的英文司儀,出任帕運會、世博會、亞運會等大型活動的司儀主持人。季小軍說他有今天的成績,說難也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
季小軍主持節目
說難,是因為學語言是很枯燥的事。跟所有上世紀80年代的初中生一樣,季小軍直到初一才開始接觸英語,也會用中文標註英語發音。從初中到高中,他從未上過校外的英語培訓班,當時還沒有複讀機或點讀機等設備,除了英語課本,就只能聽聽英語磁帶。上大學時,為了積累詞彙,他曾背過一本有著5000詞彙量的精選詞彙表。後來被英國諾丁漢大學以全額獎學金的獎勵留學。他說,如果沒有當初的學習積累,他也說不了一口標準流利的中英文,更別說能登上央視的舞臺,因此,不尋常的背後一定有尋常的積累。
北京語言大學50周年校慶啟動儀式——採訪傑出校友季小軍
不過,季小軍覺得自己今天小有成就,其實也不是那麼難,只要用心、刻苦,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如果我當初沒認真學普通話,沒有好好學英語,就沒有機會參加學校演講、擔任校園廣播主持人;如果我沒有這些積累,也就不可能獲得獎學金留學機會,更不可能有機會進入央視。"在季小軍看來,所有的事情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
從公務員轉型到主持人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成為央視主持人之前,季小軍還曾是教育部公務員。1994年,季小軍從北語畢業後進了教育部國際司,工作內容之一就是翻譯。剛開始,他作為剛畢業的新人,即使是翻譯非正式發言都十分緊張。但經過一次次的磨練之後,他漸漸開始勝任翻譯工作,先是在正式會談上翻譯,後來是給部長擔任翻譯,再到後來給副總理擔任翻譯……
1997年,在一次英國教育交流活動上,季小軍帶著英國10所大學的校長赴西安、上海等地考察,其中時任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校長Sir Colin Campbell對他印象特別好,還邀請他到英國諾丁漢大學讀書。次年,季小軍到來到諾丁漢,拿著每個月500鎊的獎學金,順利地讀了一年書。
學習結束後,季小軍選擇回國發展。2000年,他機緣巧合地進入到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做節目主持人。季小軍一直以來都對在教育部工作的這段經歷心存感激,在教育部裡他得到了鍛鍊,得到了成長。他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言談舉止,無不受到這段經歷的影響。他曾說:"如果沒有這七年,我可能就不是今天的我,也可能沒有機會成為主持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季小軍認為,興趣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從中學時候起,他就想做一個主持人。在北京語言大學讀書期間,他熱愛廣播、朗誦和配音;大二時,他通過面試成為北京經濟電臺的業餘主持人。"興趣讓我一直努力著並走上了主持人這條道路。我相信每一份努力都有回報,只是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以怎樣的形式來到你身邊。"回顧從前,也許是小時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許是廣播操賣力地喊口號,也許是某次演講比賽中獲得的肯定,那些曾經有意無意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季小軍。
即使已經做電視多年,但季小軍對這份工作依然有熱情。他說:"很多人會對日復一日的工作有所抱怨,但是每份工作背後都有它的可能性,重要的是放下抱怨,在工作中找到興趣點。"
季小軍所著的書《何必刻意》
回顧自己在央視的職業生涯,季小軍做過晚會節目、演播室節目、訪談節目等等,形式不一、內容各樣。他說:"做電視,最主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你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你就找到了自己吃飯的傢伙。"而他坦言,自己的特色應該就是一個英文說得流利而且面對鏡頭自信的中國人。
2019年,季小軍擔任"亞洲文化嘉年華"英文主持
"回想自己走過的路,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家庭出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為自己的夢想付出了多少。對於青年學子來說,要少一些對家庭、環境的抱怨,多一些付出和努力,機會只垂青有準備的人。"季小軍說。
其實,除了季小軍外,北京語言大學的傑出校友還有很多,他們活躍在外交部、商務部、新華社、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等多家中央機關、新聞媒體及企事業單位,他們用自己的力量書寫北語人的青春,踐行北語人的擔當!
素材來源:北京語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