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伴隨直播的浪潮和遊戲行業的火爆,陪玩行業逐漸興起,並在各大平臺的助推下迅速發展。但陪玩行業仍然尚未成熟,良性的市場模式尚未形成,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文章從陪玩行業的當前現狀出發,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分析,一起來看看~
直播風暴自三四年前席捲網際網路行業,而如今在平臺流水飽,再難突破之下,誕生了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陪玩行業,也就此出現。
一、陪玩是什麼?
陪玩,百度詞條解釋「指為網絡用戶提供的陪伴服務」。說人話,陪你打遊戲/聊天的網絡乞丐。
近段時間,隨著直播熱度衰減,大部分中小主播們流水日益減少,不得不面臨轉型。於是,大批主播紛紛「下海」,提供配套的增值服務——陪玩。相較直播而言,陪玩的入行門檻較低,且投入成本較低,所以也有很多普通玩家,開始嘗試涉足其中,當做副業賺點小錢。
陪玩,也算是直播其中的一環。成長路線:素人 – 陪玩 – 主播 – KOL網紅
其實隨著直播/陪玩行業的成熟,增加了陪玩板塊,其實對於陪玩/主播個人而言,可以通過較低的門檻入門,了解行業現狀,熟悉行業規則。再過程中既可以收穫一批粉絲和擁躉,又提升了平臺內的用戶體驗,使整個行業的生態也逐步趨於完善。
目前市面上的陪玩產品形態主要由兩種:
1. 個人點單
類似一件件淘寶商品,可以通過聽聲音或者查看陪玩師個人信息進行選擇,下單互動即可。每局大概價格5-50元不等,之後平臺分成。具體玩法可查看比心陪玩和撈月狗這兩個平臺。
2. 娛樂互動廳
廳內8個麥位,通過廳內主持人對不同陪玩師的介紹,讓消費用戶依次了解,之後刷取相應價值的禮物,即算下單成功。可查看pp約玩和TT語音這兩個平臺。
主要聊聊互動娛樂廳這種產品形態,互動娛樂廳的類型可劃分為如下幾種:
遊戲陪玩:主要是陪玩遊戲為主,主流的英雄聯盟、和平精英等手遊遊戲,以及LOL、PUBG等端遊遊戲;交友互動:網絡相親,樸實點說類似……夜總會「三P」;才藝展示:唱歌才藝等等種類繁多的內容形式……
二、陪玩廳的運營流程
一張圖規劃,陪玩廳的基礎運營階段和注意事項。
三、什麼樣的人會做陪玩師?
潛伏陪玩公會的4個月時間,把陪玩師大部分為四個標籤:小城鎮青年、遊手又好閒、鬱郁不得事、兼職零花錢(一不小心就單押x4,哈哈哈)
說人話就是:陪玩大多數是90-00三四線小城鎮年輕人,待業或無穩定工作,日常自由支配時間較多,希望可以靠玩遊戲賺點零花錢。因為小城鎮消費水平較低,所以基本上碰到一次豪氣點的老闆,就夠他們「吃飽」一周了。(政治書上寫過,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現狀是不平衡的。)
再來說說我認識的那些頭部陪玩師:
小Y,19歲,單親女生,家住縣級城市,中專輟學,網戀奔現墮胎2次。做陪玩7個月,日常靠做陪玩為生,下單後經常主動給提供「KP」(文愛)等增值服務。由於主動和「業務能力」出眾,所以很多男性老闆成為其忠實擁躉。小J,24歲,男生,當兵復原,與社會脫節嚴重。做陪玩1年,2016年直播興起,5w的轉業費全都打賞給了女主播。2018年底網貸、信用卡、花唄等累計欠債10w+,做陪玩還債。J玩得起,放得開,說話很幽默,有很多女老闆出於憐憫或欣賞,長期的關顧一度成為炙手可熱的頭牌。小W,21歲,海外交流回國大四女生,就是那種從小爸媽口中的「別人家孩子」。做陪玩3個月,喜歡列奇新鮮事物,開始嘗試做陪玩,做兼職賺零花錢。良好的素質和出色的談吐博得很多散客青睞,後來開始著重培養,接觸「高端」用戶,快速成為了較優秀的公會頭牌陪玩師。這些頭部的陪玩師,都很了解自己的聲音,很會利用自己的人設,互動的時候相關的行為都是在一個合理的互動內模板內完成的,一份套路練習題。
四、陪玩市場目前最大的問題:亂!
1. 平臺亂
目前市面上互動娛樂廳和陪玩app特別多,多半是近半年內快速發展的,行業較亂大小平臺實際情況互相衝突。
大平臺:扶持補貼較少,提現周期很長,平臺內陪玩師/娛樂廳馬太效應嚴重,平臺梯度任務較高;小平臺:提現分成補貼發放時間不穩定,平臺內容審核監管非常寬鬆,開通權限隨意,用戶少,陪玩師/互動廳不活躍。Ps:另外有些公司的操作很有趣,一家公司做兩個陪玩app,劃分細分市場類型(遊戲和交友),扶持一段時間後,如果其中的子app存活不了,會開始通過高分成和高扶持等政策攪亂其他小陪玩平臺的市場,給主app倒流,主app開始護盤。
2. 互動廳亂
由於直播時代的解約醜聞太多了,導致很多的陪玩師非常牴觸與廳主籤約。在沒有實際約束條件下,「契約精神」這種道德綁定,在「趨利」的人性之下,顯得特別的無力。這也就導致陪玩師的流動率非常的高。
大型公會/有實力的廳主通常採用,高薪挖人,提高麥序(每小時底薪)+禮物分成比例 和 獎勵花樣,這種快速掠奪市場的手段在平臺內站穩腳跟,與此同時通過自己的馬甲號大肆刷禮物給廳內陪玩師,維護了陪玩師的關係,同時也吸引了平臺和其他老闆的注意。
而反觀中小公會目前多數的現狀多是:熬!
3. 陪玩師亂
一個是指關係亂,公會男女陪玩網戀,陪玩師互挖老闆,陪玩師對象吃醋……等等諸多陪玩師的「個人關係」處理不當導致的混亂。
另一個是,內容亂,平臺不監管,很多陪玩經常打擦邊球,短期內可以有不錯的收益,但長期來看,對於行業和平臺而言,無疑是隱藏的炸彈。如果相關政府部門出臺相關下架法規,各個以此提高流水的APP平臺 和以此為生的人們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滅頂之災啊!
所以,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加油……奧……力……
不好意思,偏題了,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大管理力度。
五、作為平臺如何更好的管理?
1. 針對陪玩的管理
建立完整的陪玩培訓體系,圍繞以下 6 個維度:
發音技巧的培訓:體現陪的個性,拉近與玩家的距離;實力價值最大化:即陪玩個人定位打造,遊戲向、情感向、社交向;溝通話術:學會如何破冰,如何避免尷尬,提升金主關係維護,深挖彼此的興趣點;趣味玩法:成立了「玩法實驗室」,研究開發具備趣味性的遊戲體驗,教學陪玩按劇本推進遊戲;個人形象及私域流量管理:針對不同平臺呈現不同的的外在形象,以及專門的平臺動態維護;流程服務把控:從用戶接單到完成陪玩,出具一套行為規範模板,讓陪玩師在不同的關鍵節點讓客戶的體驗最佳。這套培訓體系類似「陪玩學院」,每位陪玩師的培訓周期在1-2周之間,培訓完成後,平臺會為頒發證書,並為每個陪玩出具一份從 6 個維度量化陪玩師能力的雷達圖,進行籤約並結業輸送到公會或平臺。
後期對頭部陪玩規劃了三條不同的職業發展路徑:陪玩主播、職業選手 或者 高玩網紅,引導陪玩師的成長和發展。
2. 針對公會的管理
完善管理流程,與公會強關聯。
入駐管理:開通入駐時,嚴格把控入駐資質,管理經驗、公會能力、陪玩質量等避免資源浪費;內容管理:加強內容審核管理,同時完善突發問題的應急問題處理機制;考核機制:構建以禮物流水、陪玩規模、活躍情況等多維度制定考核標準,提供對應的獎勵扶持 和 懲罰管理政策。在保證平臺內的良性競爭,可以定期清退低活躍和低質量的娛樂廳,保證平臺內的用戶體驗;扶持差異化公會:細分市場豐富內容,幫助公會尋求差異化,有利於後期平臺和公會的發展。
3. 針對金主的管理
主要就是兩個部分。
平臺體驗提升:給予金主老闆相對更好的體驗,需要辛苦運營同學,經常1v1問候建立持續的聯繫溝通,收集反饋;完善基礎的產品功能,建立完善的用戶體系,圍繞用戶等級、權益激勵、流失預警 和 召回機制 等運營和管理手段。
4. 針對平臺的管理
尋求差異化市場,針對不同的內容屬性提前進行布局,遊戲陪玩、交友相親、情感諮詢師等等;提高平臺壁壘,這部分主要是加強陪玩師與公會或平臺間的聯繫,同時扶持一批陪玩KOL,做好引導,幫助規劃向上通道。開始進行護盤操作,平臺活動圍繞中小陪玩公會給予扶持,穩定提現比例、提現時間,維護頭部陪玩工會的穩定。精準投放渠道,說道拉新,其實最好優化一下投放渠道,某陪玩app投放爽文小說平臺,導流用戶7日留存高達35%,且獲客成本低於市場均價……神話啊!
六、聊聊陪玩行業的集中問題地帶
1. 陪玩師認證信息不符
以比心為例,申請開通帳號資質的話,需要提交身份信息和照片。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其實很多未成年都是靠這種圖和信息開通權限,這樣也不會怕平臺封號和監管。
ps:此外還有很多陪玩師本人在平臺內的相關展示圖片也都有可能是別人¥38.8買的套圖,那些以為碰到「好女孩」的孩子們,可張點心吧~
2. 變聲器猖獗
遊戲外掛就不講了,我們來聊聊那些摳腳大漢和「人妖號」的神器——變聲器。其實很早直接pc端出現了一個叫MorphVOX的軟體,其中就可以根據調節「音調」的高低進行變聲,不過由於是依託虛擬音效卡處理,所以耳返聲音會有較長時間的延遲,並且處理的「聲音」有明顯的顆粒感,很粗糙。
所以後來進化成了外置實體變聲器,插著麥克風和耳機,延時小,處理後的聲音更逼真細膩。並且大部分都在20-200元區間,價格親民還包調試。
3. 現金與平臺流通金幣匯率紊亂
說人話就是,別人可以通過現金攪亂平臺金幣的兌換形式。而這些私下交易的金幣來源主要有兩種,一個是利用平臺活動「額外獲得」金幣 ;另一個是 通過某「非法」的手段獲利,而選擇的一種套現方式。
最後
分享個思考問題:某個平臺的娛樂互動廳每月流水可以到達50w+,初步查看其實是一個不錯的收入,這麼多流水,平臺、公會和主播們也一定賺了不少。不過,這次卻恰恰相反,每個角色的發言人都說沒賺到錢。
平臺:「我沒賺到錢,我們就抽了20%,去掉運營工資和伺服器帶寬等基礎成本,所剩不多。錢一定是被公會賺走了!」公會:」我沒賺到錢,剩下的70%多都發給陪玩了,流水越高,分給陪玩師的工資就越多。因為陪玩師價格混亂,底薪+禮物分成大部分是溢價的,錢一定是陪玩賺走了!」陪玩師:」我也沒賺到錢,平臺內其他陪玩師的關係維護,分期還款直播套件,每個月調整音效卡機架……我也沒賺到錢,錢都被別人賺走了。」所以問題來了——錢,去哪了?
你品,你細品。
作者:Santu.Jun,野生直播系產品運營一枚
本文由 @Santu.Jun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