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京電視臺建臺55周年特別企劃劇,由日本著名演員小慄旬主演、室毅共演的2019版《兩個祖國》(以下簡稱本劇),以SP的形式在3月底播出了。
本劇改編自日本著名社會派小說家山崎豐子的同名小說《兩個祖國》。小說本身也曾在1984年被改編成大河劇《山河燃燒》。
改編評價
本劇在播出前可謂吊足了小編胃口。因為大家都知道小說本身很長,格局很大,幾乎包含了整個二戰時期及戰後。即便是作為改編劇,也很難想像如何從51集的大河劇縮編成2集3個多小時的SP。
單就這點來說,本劇的改編算是合格的。雖然有大量的修改,包括人物角色,也包括一些歷史事件(如226事件等),但是本劇仍然保留了從珍珠港事件到東京審判這一段最值得人類銘記的歷史。
同時,主人公天羽賢二的感情線也適當縮水,刪減了他在日本時期的戀人典子,某種意義上這也提升了故事敘述的節奏。小編個人也認為,降低情感線的描述,也可以讓本劇的重點更突出。
此外,在僅存的感情線的描述中,也基本圍繞了作為擁有兩個祖國的日裔二世們的矛盾展開。可以說相當的扣題。
之所以說合格是因為能實現這些真的很不容易,但是只能說合格也是因為這些劇情如果給一個從沒看過兩個祖國小說原著或者改編大河劇《山河燃燒》的觀眾來說,可能暈頭轉向。如果這個觀眾還對二戰史缺乏了解,那就更加不知所云了。
其實本劇從表現形式更像是一個紀錄片。因為每一段的劇情雖然在時間線上遊前後關係,但是在劇情上稍顯獨立。加上本劇也有一些倒敘、插敘的部分,所以不好以一個單純的劇情類電影或者劇場版SP來欣賞。
當然,山崎豐子的作品及其改編的影視劇也向來難以用來欣賞。她的作品更多是引發社會思考的意義。
主要演員評價
小編曾幻想過無數次《兩個祖國》會出新版。但是萬萬沒想到,男一居然是小慄旬,男二居然是室毅。
坦白說,小慄旬對小編而言,還是當年站在鈴蘭頂點的男人,或者荒川爆笑團的河童,又或者是銀魂的白夜叉。
小慄旬在熒幕的角色難免一些有些玩世不恭的輕浮或者搞笑。不過本劇所陳述的是一段相當沉重的歷史(無論是對日本人還是美國人,或者是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全世界人類),所以在看到主演名單時,小編是驚訝的。
不過在看完3個多小時的本劇後,小編又覺得,可能小慄旬來出演是最好的選擇了。
因為就演技功底來說,小慄旬本身是可以勝任那種一本正經的角色的。同時,本劇所描述的各項歷史事件,除了具有沉重感外,也具有不少荒誕性。比如:讓親兄弟在場相遇廝殺;讓一心認為自己是美國人的日裔女性因為是日本人而被美國白人遊民玷汙;東京審判的草草結束等。
主人公天羽實際上是一個認真對待生活,但是卻被歷史戲弄的男人。這點和小慄旬之前所扮演的銀魂裡的銀時有些類似。銀魂裡的銀時本來也是個努力奮鬥的人,但是自從戰敗後,也成了個無所事事的小混混(於是有了後來一系列銀魂的搞笑故事),但即便如此也時刻恪守了自己的底線。
歷史越是沉重,往往也會開越大的玩笑,因此歷史人物在嚴肅沉重之餘,也需要一些輕浮、隨性,以抗爭歷史賦予自己的痛苦命運。小慄旬的表演充分表達了這點。
如果說小慄旬飾演天羽賢二還能理解,那麼室毅飾演查理完全是意料之外了。
要知道小編對室毅的印象還停留在勇者義彥闖魔城的美列布,以及「全日本話最多的男人」(小泉純一郎語)。雖然相較天羽賢二,查理天宮在個性上更加「活絡」一些,但也是個被歷史命運捉弄的男人。為了生存下去,查理從一開始就拋棄了自己作為日本人的身份,而是一貫的以自己是美國人身份去對待所有發生的事。
不過結合室毅自身真實生活的經歷來看,和查理也有些類似的地方。他們同為苦出頭的那種人,室毅或許不用給角色增加太多「添加劑」,就能演出查理這個角色要的那種感覺。
其實,如果不是民族大義壓著,諸如查理那樣不認舊主(否認自己是日本人)、認清事實(美國強於日本)、擇良木棲(為美國服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旦搬上了民族大義,很顯然,查理就是一個日奸,一個香蕉人。
然而,為了民族大義就真的可以放棄自己的幸福、自己家人的幸福嗎?所以,查理其實和天羽一樣矛盾,也正為此他還是偷偷摸摸的做了一些幫助天羽乃至日本的事情。他在努力平衡一些事情,並且企圖從中獲得自己的收益。這種感覺,小編覺得室毅是充分表達出來的。
所以,就這兩位演員而言,小編都認為很不錯。
當然咯,如果扮演溥儀的演員中文再好些,氣質再帝王一些就更好了。
作品意義評價
老實說,除了山崎豐子早期的作品,在60年代後的幾部巨著,都探討了不少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如:《白色巨塔》的醫患關係問題(經典中的經典),《華麗家族》的金融改革和人性的問題,《不沉的太陽》的航空公司內部貪腐問題等等。
這些問題都不是那麼好回答,因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會得出不同的答案。就拿美軍把原子彈投向廣島一事而言,各方立場就很不一樣。
美國人自然希望儘快結束戰爭,但是日本人太頑強,所以美國必須使用一個決定性的武器徹底摧毀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雖然在1945年,美國派出大量的轟炸機地毯轟炸日本任何一個城市也能實現廣島原爆那樣的傷亡,但是僅僅是轟炸機和地毯式轟炸,日本軍人並不會屈服,因為美國人知道日本人總有應對的辦法(雖然那些辦法未必管用,但是卻給日本軍人帶來希望),只有原子彈那樣武器才能給日本真正的絕望。
日本本土的百姓覺得無法理解,僅僅因為自己生活在這裡,就要受到人間地獄的痛苦。
而在美籍日裔二世們則充滿了矛盾,因為在美國人眼裡他們和日本本土的日本人沒有太多區別,而在日本人眼裡,他們就是美國人的走狗。他們自己也飽受戰爭摧殘,他們也渴望戰爭儘快結束,但是出於兩個祖國的意識,總是希望能以一種雙方都不受太多傷害的方式進行。但那是不可能的,這甚至有礙於他們理性判斷。
不過本劇最終還是給出了一個答案,那就是要銘記歷史的同時,推動日美兩國關係的良性發展。其實這點也和當年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國偉大的領導人對於中日關係發展的判斷一致。
因為國與國之間關係發展越是密切,民間往來越多,經濟發展越好,戰爭就越不容易發起。
所以,就本劇而言,雖然歷史是那樣的沉重,命運是那樣的不公,但,沒有比面向未來更重要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