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在最近放出首部華語原創劇集《罪夢者》,對於這部劇,說它是部電視劇,那真的沒有發揮出Netflix的水平,但如果你要把它當作一個MV,那它真的很驚豔。
Netflix和IFA Media共同製作,Netflix首部華語電視劇,張孝全、賈靜雯領銜主演,範曉萱、王柏傑、章立衡、周洺甫、許光漢主演。
導演在每一幕重要片段都配上了一首貼合故事的插曲,絕大多數以閩南歌曲為主,不得不說閩南語是漢語系中第二個可以成歌曲流派的語種了。
劇集主題曲為臺灣歌手流氓阿德的「虧欠」,這首歌大概也是最符合整個故事的一首歌了,從開始阿全和蔣靜芳在一起時,這首歌第一次響起,到他們又再次分開,一場徘徊在感性與理性、感情與現實的愛情在主角們之間展開。
劇中還有另外一首流氓阿德所作之曲,是隨著故事發展,插曲位置最恰到好處的一首—「給五十歲自己的備忘錄」,歌中所表達的過去與未來,恰好承接劇集裡監獄生活的結束與主角們「新」生活的開始。
昨天 是牆壁上掛著的相片
今天 是車窗外後退的風景
明天 是床頭邊未響的鬧鐘
後天 是墓碑上褪色的名字
流氓阿德是去年金曲獎的最佳臺語男歌手,他的歌詞直白、樸實,就是從普普通通生活中而來的靈感,細細品味卻充滿了感情,這也是導演為什麼選他的歌來作為插曲的緣由。
我想閩南歌曲之所以如此打動人的原因也是在此了,用簡單的文字唱出生活的意義。與之相像的還有一首歌曲,是被譽為臺灣菸酒屆「國歌」的「流浪到淡水」。
人生浮沉 起起落落 毋免來煩惱
有時月圓 有時也抹平
趁著今晚歡歡喜喜 鬥陣來作夥
你來跳舞 我來唸歌詩
有緣 無緣
大家來作夥 燒酒喝一杯 乎乾啦 乎乾啦…
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陰晴圓缺,像歌詞這般懂得苦中作樂,卻也依然在努力把生活過好的人,放到當下這個頹廢的社會之中,也是一種人生標杆了吧。
如果要問這首1995年的歌在臺灣的究竟影響有多大,那看臺灣政府的在淡水漁人碼頭所做之事就知道了:
其實除去這些在內地小眾的閩南歌曲,一些在內地有一些傳唱度的閩南歌曲也很值得拿出來細細品味一番,比如茄子蛋的「浪子回頭」,這首也是去年到今年在內地最火的一首臺語歌曲了。
說到這裡,我不希望大家對我這個公眾號的定義就是分享一些小眾音樂,我認為所有美好有趣的東西都可以拿出來一起分享,不論它是大眾還是小眾,是音樂還是電影,甚至是一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