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背後都是犧牲」,一句看似平淡的臺詞,卻讓無數觀眾潸然淚下,這是電影《我為你犧牲》帶給公眾的震撼與感動。
此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向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獻禮的影片《我為你犧牲》在全國影院上映。「五一」期間,該片在CCTV電影頻道黃金檔播出,再次引發關注。這部影片以「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的真實事跡為藍本,以三名武警官兵的故事為主線,多方位展現了武警官兵在各自戰位上呈現的精神、作風與本領,詮釋了新時代中國軍人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正如有網友評價的,「他們用鐵骨和溫情唱響了一曲屬於平凡英雄的時代正氣歌」。
近年來,中國電影發展迅猛,票房保持強勢增長態勢。軍事題材電影無疑是其中的主幹力量,軍人成為電影銀幕上更加令人矚目的群體。他們出現在《戰狼》《紅海行動》《空天獵》等當代軍事題材作品當中,甚至還出現在《流浪地球》等科幻題材作品中。這些作品中的軍人形象除了具有傳統軍人品格和素質外,作為商業類型電影中的藝術人物,雖然角色頗具個性,但在形象塑造中不乏概念化。電影《我為你犧牲》則完全忠實於生活本身,其中的「英雄」並非無所不能,而是日常可見、就在百姓身邊的「凡人」,這一取向使電影具有了更具穿透人心的張力與能量。
電影取材於「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的事跡,其中的人物與其說是扮演的「角色」,不如說是真實人物與事件的真實再現。緝毒一線的王強、援疆戰士李報國、高原兵楊國富、忍痛截肢的軍嫂莊小紅……他們的形象質樸、立體、自然。作品拋棄了慣常的理想化塑造,將人物的本真狀態呈現出來。他們褪去了主角的光環與光芒,他們不再全能登場,他們似乎也不那麼「完美」。他們與普通人所不同的是,身處和平年代卻時刻面臨危機,甚至隨時面對犧牲並真正做出「犧牲」。可以說,現實生活中的原型人物,使電影中的人物具有了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場景選擇上,影片也遵從了很多武警戰士的真實工作環境:蒼茫高原、巍峨雪山、邊陲小鎮、繁華都市,緝毒、搶險、救援,無論多麼艱險,這些場景就是武警戰士的「日常」。這種「日常」環境既豐富了觀眾的視覺體驗,也為人物故事的展開鋪設了「真實」的場景,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
對影視作品而言,編劇、導演、演員是否能夠準確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揣摩出事件始末和人物內心世界,直接決定了影視作品質量的高低。《我為你犧牲》作為近年來現實題材電影中一部難得的佳作,在情感處理上「度」的把握恰到好處。戰友的愛、軍民的愛、夫妻的愛、父母的愛,交相輝映,如同一首渾厚的交響,始終牽動著觀眾的心。同樣,矛盾衝突的設置既合情合理,又跌宕起伏。影片從一次排爆行動切入,特戰大隊排爆兵王強因操作失誤,導致5名戰士「犧牲」。隨後,鏡頭轉接到了軍營裡的一場「追悼會」。「追悼會」上,首長痛心地說:「昨天是真的戰場,今天也是真的追悼會。」原來,這次排爆行動是一次演習,戰士並沒有真的因此犧牲。
電影的故事情節看似簡單,卻絕不重複,每一組人物都有著自己的邏輯與「糾結」。守護「天路」家國難兩全的高原兵楊國富、拖著殘疾身體隱忍深情的軍嫂莊小紅、強忍病痛的援疆戰士李報國、母親去世後不再說話的新疆少數民族兒童阿依莎,他們的激情高昂、低沉失落、歡欣和睦、黯然神傷,無一不與電影情節完美融合,使影片故事更加流暢、飽滿、豐富、厚重。
影片就是視聽符號的編碼,有效輸出才能讓受眾成功解碼。氣勢恢宏與精工典雅體現在這部影片中一個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上:一杯打翻在地的羊奶、一張夾在日曆裡的照片、一把極具民族特色的熱瓦普琴……每一處小細節都構成了獨特的情感符號,打破了人物情感的隔閡,衝擊著觀眾的心靈,觸發了情感上的共鳴。除此之外,世界第一速射、索降等動作場面也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觀影體驗和心理預期。除精巧的動作設計與先進的武器裝備之外,觀眾還能感受劇中人物之「難」:中秋夜,在萬家燈火中,戰士們舍小家顧大家,握緊手中的槍,只為站好每一班崗。妻兒從山下看著戰士在崗位上的「紅旗」,就是團圓,這一幕讓無數觀眾為之動情。
「我叫李報國,來生再報國」,這是一位士兵臨終前的心聲與心願。它升華了我們對「犧牲」的理解:在幸福背後,為家國安全、社會安寧的每一個個體的犧牲理應被尊崇與銘記。從這個意義上說,以現實主義風格、本土化影像表達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我為你犧牲》確立了一個富有標杆意義的新樣本。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