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曹鏡明
題丨王朔:白巖松做作沒見解,馮小剛欺下媚上,侯耀華脫了褲子不認帳
歡迎大家留評留評交流,對於王朔的看法!
著名作家、編劇王朔,不光筆下的作品有「痞子文學」之稱,就連其人也被媒體冠之以「文壇惡評家」的美譽。
包括現在也是一樣,很多人對王朔的觀感一般,乃至很差,認為他一天到晚只知道批評這個,批評那個,結果自己還做不好什麼。其實,這是兩個概念!批評別人,是抒發自身意見看法的權利,而能夠管理好自身,則是個人的綜合素質體現。
王朔從不批評弱者,即便是得罪的人,也都是各個領域中的大佬,譬如說魯迅、金庸等文化名人,白巖松、馮小剛等娛樂明星。換而言之,這些大佬們,哪一個人氣和地位比王朔差?甚至部分有過之而不及。
在如此龐大的粉絲基數下,王朔的風評如何能好?
與其跳出來指責王朔有沒有資格,倒不如好好思考一下,是否批評的有道理,不要將什麼事情,都拿「資格」之類的說事,難道弱者就是發言權了嗎?
這是一種極其典型的錯誤心態!
作為讀者而言,只要購買過相關文化名人的書籍;作為觀眾而言,只要觀看過相關娛樂名人的作品,就完全有資格做出評價。不能你噁心我一口,完事我還得忍著吧!
如此這樣,誰對這次消費負責?
郭德綱曾經說過:你作為演員而言,賺的錢有一半是挨罵的。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作品都是擺在明面上的,只要能對自身的言論負責,有什麼不可以做出評價的?要是毫無根據的謾罵可以懟回去,要是能站得住腳就必須要忍著。
只有這樣,文藝市場才能真正的繁榮昌盛起來。
著名媒體人白巖松,從一九八九年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到如今已然出道三十一年。若是論年頭和成就而言,在娛樂圈中少有人能及。
尤其是各種雞湯言論,深受廣大吃瓜愛好者的喜愛,甚至創出「男有白巖松,女有塗磊」的赫赫威名。什麼意思?就是說,女人在結婚後,就會很喜歡在朋友圈之類的,發布一些塗磊的言論,男人則是喜歡發布白巖松的言論。
就是這些不知道真假的言論,構成了網絡平臺的眾生相,十分的有意思。
然而,隨著各種媒介的推廣和普及:一方面,讓吃瓜群眾們能夠更好的開眼看世界,不再偏聽偏信;另一方面,也讓許多老藝術的人設翻車。白巖松也是如此。雖然,至今路人緣仍然相當好,但是已然不負當年主持《東方時空》時的盛況。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白巖松始終給人呈現出一種莫名的疏離感,即便是嘴裡一口一個「咱老百姓」說著,可還是沒拿自己當老百姓。
這也很正常,畢竟身份角色不一樣,立場和看法也不會一致。譬如說近段時間,接留英小學生回國的事情上,鄭強教授就持不同的看法,應該優先接外出務工人員。
其實就在白巖松出版發行《痛並快樂》一書時,王朔毫不留情面的進行批評:
感覺是這個人很得意,雖然眼鏡遮住了他的眼神,使他的表情看上去有些暖昧……書中照片和行文處處透出得親天顏的興奮和沾沾自喜,什麼「我第一個鼓掌」,對不起,我要說這是謅媚……如果他自認為這是真誠,那就是骨子裡的做作……除了「為民請命」、「關心民間疾苦」這些社會共識,我不記得他還有過什麼個人觀點……
時至今日,再看這些評價,無不戳中內心想法。記得在前些年,面對這樣的評論,還曾為白巖松感到不平,如今卻在為當初王朔遭受到的抵制而感到不公。
馮小剛作為導演而言,無疑是合格的,乃至是優秀的,從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逆襲到如今的地位,無論怎麼樣來看,都是勵志的典範。
然而,在馮小剛成名的道路上,是絕對離不開貴人的相助的,其中尤以王朔的扶持的為首。即便是馮小剛自己也是這樣說:朔爺就是天上的北鬥星,只要抬頭就能看見他。
可見,馮小剛自始至終都是對王朔懷有感激之情。
但是王朔卻對於馮小剛的評價卻很一般,乃至是「欺下媚上」的詞彙。如此還要追溯到馮小剛篡改王朔劇本的陳年往事,直接讓這對黃金搭檔勞燕雙飛。
馮小剛通過鄭曉龍的介紹,認識了當時如日中天的王朔,便自始至終以一副「小弟」的姿態,在後面跟著。而王朔對於馮小剛也不薄。即便是開始之初對他的感官一般,認為有些油滑,但也沒說什麼。
直到一九九七年,王朔的作品被打上「宣揚灰色主義」的標籤,不得不暫時前往國外避避風頭。臨走前,王朔對馮小剛說:咱們分開吧,他們是衝著我來的。你有機會活,不要一起死。可見王朔骨子裡,還是相當講究的,沒有坑兄弟。
可是在王朔離開後,馮小剛居然擅自將他的作品《你不是一個俗人》改編成電影《甲方乙方》上映,甚至為了確保能夠過審,直接將王朔的名字抹去,將自己寫了上去。
不可否認,因為這部作品,直接讓馮小剛在華誼站出了腳,也讓許多人知道馮小剛並不完全是王朔的小跟班,也是有東西的。
隨著事業上的成功,馮小剛託朋友找到了王朔,並轉交給五萬塊錢,說是版權費用。這不完全就是扯淡和侮辱人的嗎?既然現在可以託朋友找到王朔,說這件事。為什麼在拍攝之前,就不可以呢?這不單純是馬後炮的事,關鍵是不尊重人。
包括後來馮小剛炮轟金馬獎上,自己媳婦沒得獎就說有黑幕,不公平,完事得獎了就誇他們清清白白,合著你得獎正常,不得獎就不行……
馮小剛在很多事情上,太多自以為是,自以為中心,這才導致「欺下媚上」的結果。
在這件事情上,王朔是屬於仗義執言,自己的好兄弟謝東,由於沾染惡習,需要人幫一把,結果「侯家」卻不聞不問,讓王朔看不過去,在公眾平臺上爆料:
今天弟弟要問你了:謝東是不是你們老侯家人?他可長得比你像你爸!您弟弟在外這麼受人欺負您就一聲不吭……謝東這事你要裝糊塗、躲,從今後你也別出來混了,出來就啐你……
核心思想就是,謝東是相聲大師侯寶林的私生子,現在出事了,你們不能不管。
不過這畢竟是別人的家事,王朔如此公開多少還是有些不合適。
可是用王朔自己的話說,就是兩害取其輕,並且也願意對自己的言論負責,故而勉強也是說得過去。畢竟,都已經放出豪言,誰能證明假的,給誰一百萬。可是時到如今,仍然沒有一個確鑿的定論,也是可以理解。
有些事情,就是黃泥巴拽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解釋不清的。
很多吃瓜群眾紛紛表示,可以做DNA檢測啊,可能還是有兩個主要顧慮:其一是作為公眾人物而言,沒這事,也有別的事,事事都較真,也就沒完沒了了;其二萬一真是咋整?侯家和謝家的面子還要不要?以後怎麼出去見人?
1)
2)
3)
4)
5)
本文系【曹鏡明】原創,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