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農村田間地頭和房前屋後堆放的秸稈、樹木條兒,成為一道「老大難」問題。一方面,焚燒會影響空氣品質,另一方面秸稈如直接還田,則影響後茬作物的播種質量,同時加重了農田病蟲害的發生程度。
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還得靠技術創新。
12月18日,中科院西安分院組織陝西省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岐山縣農業局和眉縣果業技術推廣中心等單位專家在位於岐山縣蔡家坡鎮安樂村的陝西厚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圍繞宣世榮高級農藝師創新的有機物料無害化堆制生物有機肥技術進行調研、座談、交流。這項活動旨在搭建合作平臺,通過推廣該項技術體系,加強科普宣傳力度,使造成農村髒、亂、差,汙染環境的柴草、秸稈、暴露的畜禽廢棄物變為無害化有機質肥料,起到淨化環境,改良土壤,促進綠色農業發展及農村人居環境清潔的作用。
秸稈無害化堆肥就是將秸稈粉碎後,利用厚地酵素按照獨特的工藝無害化處理,再經過完全腐熟堆製成有機肥的系統性堆肥技術。該技術利用研發的特有發酵工藝及技術生產的厚地有機物料腐熟劑,利用秸稈、畜禽廢棄物、果樹枝條、農副產品廢棄物、食源性有機廢棄物,經過堆放發酵產生55℃—65℃高溫,持續10天以上,達到無害化滅菌處理後熟化成有機肥。這些堆製成的有機肥應用到果園、菜地,能夠減少化肥用量,減少農藥用量,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有效改良土壤。
「更重要的是,這項技術將造成農村髒、亂、差,汙染環境的柴草、秸稈,暴露的畜禽廢棄物變廢為寶,淨化了環境,修復了生態,改良了土壤,促進了綠色農業的發展及農村人居環境的清潔,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清潔的好做法。」相關專家介紹。
秸稈無害化堆肥具有以下特點:
富含天然有機質,能夠破除土壤板結,增加土壤通透力,促進團粒結構形成,增加土壤保肥能力。這是因為豐富的有機質進入土壤,其物料表面呈負粒子狀態,而礦物質肥料離子呈陽性,對礦物質肥料有很好的吸附能力,有效減少了礦物質肥料的流失。
增強土壤保水能力。天然有機質利於形成腐殖質,每千克腐殖質可吸附5千克的水,有效提高了土壤保水性能。同時,天然有機質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及適應性,因為土壤有機質的增加優化了土壤結構,增強了通透性,提高了保肥保水性能。
土壤環境更利於作物的生長。秸稈無害化堆肥後,作物的耐寒能力、抗凍性能、抗旱能力、耐高溫能力均明顯提高。這樣不僅提高了作物的產量,還提高了品質和效益。同時,足量使用有機肥能明顯減少化學肥料用量,減少農藥用量,減少天然降水的蒸發,增加了蓄水能力,隨之可減少灌溉用水,增強了土壤控水能力。
近年來,這項技術已在岐山縣蔡家坡鎮、雍川鎮、鳳鳴鎮、青化鎮試驗示範和推廣,並已輻射周邊縣區及遼寧省大連市、山西省運城市、河南省南陽市、江蘇省徐州市、湖北省宜昌市、甘肅省張掖市等地區,引起了許多果農、農科城專家及國內外科研部門關注。
「實踐證明秸稈無害化堆肥技術是一條可行的秸稈肥料化之路。秸稈無害化堆肥的應用能夠減少化肥、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控制農田用水、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土壤保肥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這項技術值得推廣!」中科院西安分院相關專家表示。
來源:陝西日報
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