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要白宮出臺南海戰略 學者稱近期可能性不大

2021-01-19 人民網

原標題:美媒:中國在南海最新舉動扇了歐巴馬一個耳光

美國要制定「南海國家戰略」?歐巴馬亞洲行結束一周後,華盛頓智庫一名學者向白宮拋出這個建議,原因是中國正「採取蠶食策略控制該地區」,而美國無能為力。6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外學者大都認為,這個設想不靠譜,美國充其量在戰術上會策應一下盟友。5日,隨菲美年度最大規模軍演隆重上演的,還有菲國內輿論場聲勢漸強的質疑:美國會保衛我們海裡的「幾塊石頭」嗎?德國學者夫羅裡揚6日對《環球時報》說,歐巴馬高調推出「重返亞太」,卻引發盟友期望與美國在麻煩真正發生時是否援助之間的巨大偏差,而美國的戰略模糊卻將東亞實實在在拉入中美博弈的「強大磁場」中,並且在尋求軍事保護和獲取貿易紅利之間繼續錯位。

美國從「黑影」變「黑手」

「美國政府需要像對待北極問題那樣,制定出一套針對南中國海問題的國家戰略。」4日,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舉行了一場有關南海局勢的討論會,該智庫高級研究員格羅夫斯如此建議歐巴馬政府。格羅夫斯稱,我們在南中國海有重要的利益,但並沒有一份相關的國家戰略報告,「為什麼不採取行動將我們的想法和有關南海問題的法律意見納入一份報告」?美國《海上力量》雜誌說,與會學者大都要求白宮對華採取強硬措施,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海洋政策顧問奧多姆認為,美國在南海地區有四大利益,包括維護國際法尊嚴、確保自由通航、確保安全穩定以及避免商務和經濟發展受影響。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拉特納批評美國應對中國「佔領」黃巖島不力,稱「給人感覺美國接受了中方違反國際法的行為」。

「美國之音」在介紹這場研討會的背景時稱,面對中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立場日益強硬,美國近年來提高了對這一問題的關注,並採取了一些措施,包括擴大和鞏固與菲律賓的軍事同盟關係,試圖阻止中國以脅迫的手段強行佔有這一海域。但「這些措施並沒有阻止中國以蠶食的方式逐步擴大和鞏固對南海的控制」。文章說,美國目前的策略成效不大。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說,中國在南海的最新舉動「扇了歐巴馬一個耳光」。文章稱,歐巴馬6天前結束亞洲之行,極力讓日本、菲律賓等不安的盟友放心,告訴他們美國會震懾中國,而6天後北京採取了「最具挑釁性」的行動。俄羅斯「記者」網站稱,美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的增長將進一步加深中國與越南和菲律賓的領土糾紛。而美國將成為參與衝突的一方。德國新聞電視臺6日稱,美國的強硬政策已經引起中國反感。中國因菲律賓和越南等國靠近美國,反而會實施更加強硬的政策,南海的風險將擴大化。德國「全球防務」網站稱,美國海軍一直存在於該地區,並看上了這塊蛋糕。華盛頓不只是獲取自然資源和海上運輸路線,也是要遏制中國影響力。

對於美國學者提議的「南海國家戰略」,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吳心伯6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美國短期內出臺此措施可能性不大,主要還是在戰術層面上加強一些動作,比如中菲仁愛礁之爭美國派偵察機飛過進行策應。同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鋒認為,美國可能會出臺南海戰略,這個戰略其實已經基本成形了,可能的框架是美國原來講在南海問題不持立場,以後在南海島礁爭議不持立場,但在海域劃分上支持周邊國家。此外,在南海上可能也會如法炮製釣魚島爭端上的立場,承認菲律賓對部分島礁有管轄權。劉鋒表示,在南海問題上美國此前還是在幕後,是個黑影,但現在變成一隻黑手。(李珍 青木 谷棣 魏萊 玉鵬 陳一 甄翔)

相關焦點

  • 美艦機南海活動監測數據如何出爐,新趨勢是什麼?「南海戰略態勢...
    【環球時報記者郭媛丹 劉煊尊】「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8月1日發布消息稱,美國軍方7月出動將近70架次的大型偵察機前往南海進行抵近偵察,出動頻率與強度均大幅提高。而這已經不是該平臺發布的消息首次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了,由於美艦機頻繁到南海進行挑釁,據《環球時報》記者統計,從7月15日至30日,該平臺發布了24條關於美艦機在南海、東海等海域活動的信息。美軍艦機在南海區域活動的信息是如何出爐的,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美軍艦機在南海活動有什麼樣的危險趨勢,中美在南海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有多大呢?針對這些問題,《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專訪了「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
  • 美國智庫學者鼓吹在臺灣駐軍,前臺防務部門負責人:不可能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蔓延,各國緊張抗疫之際,中美在南海頻頻有大動作。美國在南海積極投入軍事力量,強調有自由航行權力,這是持續性以及不斷強化的動作,也是向「盟友」釋放強烈訊息,突顯美國會保護這個地區的穩定。中美都會維持鬥而不破、貼近對峙,會不會誤判很難講,但雙方都在刻意避免軍事上摩擦。
  • 南海局勢趨緊多方壓力指向中國 究竟誰在「肘擊」
    繼5月連番對華外交擠壓、香格裡拉對話會的激烈交鋒,亞洲一些國家相互串聯,南海外交「浪級」或會進一步升高。6月1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與東南亞國家「青年領袖」聊天時再提南海問題,以「肘擊」形容中國在南海的活動,語氣咄咄逼人,添油加醋之意畢現。  在這次談話中,歐巴馬首先開誇,說中國人將會獲得成功,因為中國體量巨大,實力強大,中國人聰明肯幹。因此,是的,中國人會獲得成功!
  • 美智庫給出答案
    最近一段時間,美軍繼續加強對亞太地區的部署,美智庫還發出警告,癱瘓美國在亞洲的56個基地只需80枚彈道飛彈。 美國海軍再一次公開宣布稱,將進一步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部署,與空軍加強合作聯繫,建立新型作戰網絡和殺傷系統。 為防止在亞太地區可能出現的軍事衝突與威脅,並且確保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美國的這一招還是有戰略意義的。美國海軍某軍官稱,新使用的作戰網絡和殺傷系統將會把現有裝備納入其中,並同時繼續研發新型飛彈。
  • 海基會前董事長:臺海「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極小
    @銳看臺灣報導 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近日在臺灣媒體發表評論文章表示,未來美中關係是戰略競爭格局,這是民主黨與共和兩黨的普遍共識,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也是奠基在此一戰略共識上進行,只是會把戰場導回國際多邊體系中。
  • 發布「在南海全面對抗中國宣言」後,美國又要在印太地區增兵
    中國軍事專家分析認為,美國在南海不斷採取軍事行動,而蓬佩奧最新的南海政策聲明,更像是「在南海與中國全面對抗」的一份宣言,南海衝突的危險和機率大幅增加。美國媒體16日報導稱,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錫上將表示,「我們減少在伊拉克駐軍也能完成使命。」此前一天,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霍夫曼證實美軍在阿富汗的軍力減少至8600人,並撤出五個基地。
  • 【美偵察機抵近偵察:距大陸73公裡】中國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
    2020-11-27 11:24:56來源:FX168 【美偵察機抵近偵察:距大陸73公裡】中國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SCS Probing Initiative)在推特上指出,11月26日,一架隸屬美國Tenax公司的CL-604飛機由西太平洋方面往西飛行,直接切入中國劃設的東海防空識別區,並在飛掠臺灣北部空域後,又右轉往北沿著中國沿海飛行。
  • 爆發等級或達到「X級」,太陽要爆炸了?科學家:可能性不大
    這是某位紐約市民用特定濾鏡鏡頭的相機,在這兩天拍攝的太陽照片,看起來十分美,豔麗的陽光普照整個城市。但如果你細心,會發現照片清楚地顯示了一個大黑子和一個小黑子。這兩個太陽黑子被命名為AR2786和AR2785。雖然照片上黑子只有芝麻粒大小,但是實際寬度卻是地球的幾倍。
  • 美國律師:可能性不大
    據美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4日下午,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成功拿下關鍵搖擺州威斯康星州和密西根州,這使得他的累計選舉人票達到264張,距離勝選所需的270張僅差6張。目前,僅有內華達州、賓夕法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阿拉斯加州幾個州的結果尚未公布。
  • 美國學者研究當代中國周邊外交與安全的新視角
    美國學者對中美在朝核問題上所扮演的角色有不同的認知,他們從地緣政治困境的角度分析「六方會談」機制的得失,強調美韓同盟、美日同盟對解決朝核問題的制約作用。中印美戰略關係的形成對南亞及印度洋的和平與安全至關重要,美國學者認為雖然美印對華戰略選擇不盡相同,但實行對華接觸政策符合美印全球戰略的需要,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雙重因素制約著變化中的中印美三角關係,經濟與安全是檢驗三角關係好壞的試金石。
  • 美國最新南海聲明意味著什麼?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海事透明項目」主任波令(Gregory Poling)如是解讀蓬佩奧的南海聲明:這份聲明對美國先前的立場作出了重大澄清,但並沒有徹底打破過去的政策。它明確了前幾屆政府暗示的事情。這為更有效的外交信息傳遞和對中國更強硬的回應設定了舞臺。
  • 借南海問題制裁中國?美國政客怕是做夢,華春瑩強勢回應,霸氣
    在川普成為美國的總統以後,對抗中國就成為了華盛頓政府亞太戰略的核心。進入2020年,美國對中國發動了全方位的「戰爭」,一方面,美國政客頻頻鼓吹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另一方面,華盛頓政府對中國的科技企業華為進行了打壓。此外,美軍的軍艦和軍機還不斷闖入南海,對中國進行軍事挑釁。
  • 美國下一步突襲南海、建交臺灣?德媒:中美急需談判
    學者:互關大使館、美臺「建交」等可能性極小)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美關係降到數十年來的低點。在美國以撬開後門的方式,強行接管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館舍後,太平洋的這頭,美國駐成都領事館的銘牌隨即被摘除,閉館工作也緊鑼密鼓地進行。
  • 南海造島易攻難守?是南海防禦的戰略前哨,進入印度洋的前進基地
    近日有外國媒體對我國在南海區域建立的軍事基地肆意貶低和造謠,認為我國在我國這些年在南海大規模填海造島的作用不大。這些外國媒體認為南海密布的島礁四面環海,缺乏防禦縱深,也沒有自然屏障,總體來說就是易攻難守,弱點太多,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 美偵察機前往南海、東海偵察,最近距離浙江海岸約39海裡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官方微博消息,11月27日,較為罕見地發現美空軍1架RC-135W電子偵察機(AE01CE)前往南海南沙群島附近空域進行偵察。另外,美私人防務公司特納克斯航空航天公司1架CL-604偵察機(ACBA95)前往臺灣以北的東海空域進行偵察。
  • 智庫講壇回顧 | 魏紅霞:改革開放以來美國智庫的中國觀
    美國政府和機構支持大量中國學者赴美學習。在此階段,美國學者對中國的認知充滿好奇,對中國的發展充滿激情。學者之間建立了密切的工作網絡,奠定了中美兩國人文交流的基礎。冷戰結束後的十年,隨著中國改革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充滿活力,中國自身的實力開始提高。
  • 川普趕走老江湖基辛格,五角大樓智庫首腦換上對華鷹派白邦瑞
    美國國防部在12月9日發表聲明,任命白邦瑞擔任國防政策委員會的主-席,該委員會是美國五角大樓政策取向的頂級智庫。白邦瑞是美國政界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更是"中國威脅論"的最強力鼓吹者!這使得該頂級智庫立刻"分崩離析"。這個國防政策委員會,有五角大樓"智囊團"之稱,由於有基辛格坐鎮,所以提供的建議還算比較穩健。然而基辛格在這次美國大選中支持拜-登,所以川普在任期臨近結束時,狠狠地報復、羞辱了對方一把。
  • 美將南海島嶼「劃給」越南,越網友:沒安好心,想讓我們對抗中國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發布的消息稱,9月8日,一架美軍RC-135W電子偵察機掛虛假電碼偽裝成馬來西亞飛機闖入南海。9月10日,RC-135W電子偵察機再次偽裝出現在南海上空,最近距離領海基線不足60海裡。而且在偵察期間,一架美軍加油機從關島安德森基地起飛,並在南海上空為偵察機加油,返航時美軍偵察機露出原形。
  • 美戰略轟炸機現身中國東海,專家:戰略藐視,戰術重視
    【軍武次位面】:風滿樓近日,據臺長期追蹤飛機動態的推特帳號"飛機守望"(Aircraft Spots)信息顯示,5月4日2架美軍B-1B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和1架編號為LIVID11的KC-135R空中加油機,從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出發,掠過中國臺灣東北方海域
  • 中美競合|美臺關係會走多遠?
    美國國內要求政府在臺灣問題上改變「戰略模糊」的論調不容忽視,美國「親臺」勢力以及「臺獨」分子從近一個時期中美關係的「對抗螺旋」中發現了「戰略機遇」,美臺關係到底會走多遠,這一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疫情與美臺關係大幅調整美國對臺灣政策,進一步用「臺灣牌」向中國大陸施壓,一直是美國鷹派想竭力推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