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經關注
1.
為什麼我每天很累
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
面對功利的世界,浮躁的人間,累而不知忙碌的意義,好像是很多人的常態。
前段時間,有位來訪者說,大學畢業三年,她一直在銀行工作,和男朋友維持著穩定的關係。
在別人看來,她過著讓人羨慕的生活,做著體面的工作,擁有不錯的前程,還有一個結婚對象。
但是她卻覺得很奇怪,儘管這些看起來都是很好的,每天也為維持這樣的生活而忙碌著,但她依然覺得生活很累,缺乏動力。
我問她:「你所做的所擁有的,都是你喜歡的、想要的嗎?」
她思考了一陣子,回答:
「好像不是。
銀行的工作其實是聽父母的建議而選擇的,男朋友也是因為父母喜歡,我才堅定跟他走下去的。
可是直到最近,我父母開始催促我和男朋友結婚了,我才感覺,這樣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我每天在朋友圈看到別人或堅定地選擇創業,或出去遊歷世界,或繼續在學術上鑽研,我都好羨慕。
我覺得自己的人生跟他們比起來毫無價值,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這麼努力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在她身上看到大多數人的樣子,照著既定的軌跡,平平穩穩地生活,每天很忙,卻不知道忙碌的意義。
看到別人為熱愛的事情努力拼命,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價值,試圖也去尋找自己真正想要的,卻不知道從何開始。
2.
如何找到自己想要什麼
心理學上認為,在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團能讓自己感覺真正「活著」的火焰,而這團火焰,我們可以稱之為「心理需求」。
找到內心的深層心理需求,能夠發現,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從而指導我們更好地過自己的人生。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一書中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那些支撐我們「活著」的火焰,分成了不同層次,以助於我們更好了解自己的需求。
該理論認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一般來說,只有滿足了低層次的需求,才會向高一層次發展。但這樣的次序並不是完全固定的,層級可以並列,也可以跳躍。
很多時候,是因人而異,因事而異的。
心理團隊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默裡的人格理論、愛德華個人偏好量表等專業心理學理論,從16種心理需求出發,研發了一套深層心理需求測評,可以幫助迷茫、焦慮、找不到自我需求的人了解自己。
本次測評,可以幫你挖掘你的核心心理需求,了解這個心理需求在工作、生活、感情中帶給你的正面影響及可能出現的陷阱。
進一步剖析你的核心心理需求背後隱藏的深層心理需求,幫你找到自己,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想做的,並提供指導建議。
根據測評結果,還會推薦適合你的書籍,讓你更加有方向地面對職業、感情,少走彎路。
我們終其一生努力,不過都是平凡人,在萬事萬物裡,我們的價值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但於我們個人而言,能夠找自己想要什麼,並在這一領域裡傾盡全力,獲得些許成就,可能就是人生旅程裡最重要的意義。
測評團隊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默裡的人格理論、愛德華個人偏好量表等專業心理學理論,從16種心理需求出發,幫你找到深層心理需求。
測試結果附全面分析報告,報告分為三大部分:
1、你的核心心理需求
2、你的深層心理需求
3、滿足需求的正確姿勢
▽▽ 部分報告示例 ▽▽
可滑動查看
首發優惠價 19.9 元
測試完成後
生成的報告將永久保存
找到你內心真正想要什麼
↑長按掃描二維碼,馬上測試↑
- 關於測評 -
測評服務:關注「UM心理」公眾號,查看已購測試。
隨時復看:在「UM心理」公眾號菜單「我的——測試報告」查閱測評結果,可分享給朋友、家人,讓他們更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