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餃子跳!一場熱鬧的冬至千人餃子節在南陽歡樂開場

2020-12-21 新浪南陽看點

冬至到,餃子跳,明天就是冬至了,一場熱鬧的冬至千人餃子節今天在河南南陽歡樂開場。「宛拾叄」民俗文化村門前廣場人聲喧嚷,包餃子大賽各色餃子琳琅滿目讓人眼花繚亂,過新年一般的喜氣洋洋。

餃子,是誕生於南陽流傳全世界的「中國美食」,是中國人走遍天涯海角都念念不忘的「家鄉味」。傳說,史上第一枚餃子,就是東漢時期,由醫聖張仲景在南陽城東關街頭親手包好當眾下鍋的,被命名為「驅寒嬌耳湯」,免費施捨贈予百姓,作為治療手耳凍傷、對抗傷寒瘟疫的「藥膳」。南陽人親切地叫它「扁食」,小名「嬌耳」,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它雖然沒在《傷寒雜病論》中「位列仙班」,卻從此紮根民間傳播四海名揚天下,成為最貼地氣最暖人心的中國飲食文化標誌。天下之大,中國人都是地無論東西南北,名無論扁食餛飩,全家上陣包好下鍋,人人熱騰騰端上一碗就是「過年團圓」!

餃子節上人們盛裝歡聚,上至八十歲老太,下至五六歲兒童,一個個忍不住紛紛捋袖上場,姿態各異的餃子引來很多媽媽拉著寶寶,指著餃子一個個認字兒一樣辨認學習——欣欣向榮、團團圓圓、花開富貴(花朵餃)、蒸蒸日上、四方來財(四方面葉)、財源滾滾(元寶餃)、年年有餘(魚形餃)……一個個吉祥喜慶的名字背後,都有不同的寓意講究,有些新奇樣式大家都是第一次見到。

「宛拾叄」民俗文化村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連年組織冬至千人餃子節等民俗文化活動,就是為了喚起更多南陽人對傳統民俗的關注熱情,更好地傳播推廣南陽文化。

民俗專家白萬獻表示:南陽與冬至民俗淵源很深,更應該積極挖掘傳承。近年來各地民俗文化越來越紅火,是一種尋根情結的回歸,更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體現。

青年作家「南陽漁客」說:文化重在傳承,傳承首先要傳播,重視學習傳播傳統文化,才能代代薪火相傳永續不絕。

圖文:世創

編輯:林海錄

初審:顧世創 柳曉東

終審:周 斌 畢曉峰

相關焦點

  • 河南舉辦冬至千人餃子節,8種包法讓人眼花繚亂
    河南舉辦冬至千人餃子節,8種包法讓人眼花繚亂 12月20日,河南南陽。
  • 南陽千人餃子節隆重在這裡舉行!
    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要到了! 冬至到, (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 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而就在昨天
  • 這碗冬至餃子,別有風味!
    「冬至到,吃餃子」小夥伴們今天有木有吃餃子哇如果還沒吃到,那就來嘗嘗滻灞君為大家帶來的別樣「風味餃子」吧~冬至吃餃子,早已不單單是為了吃一頓飯,而是吃一種情懷,一種志同道合的夢想。創業路上,加速器是各位夢想家背後最堅實的護盾,傾聽一路上的酸甜苦辣,為企業制定各種優質服務。
  • 冬至|冬至大如年 人間小團圓
    》: 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 這天大家都放假休息 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 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 冬至祝福語簡短10字 送給朋友冬至問候語唯美暖心
    冬至又叫做日短至、冬節,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在過去冬至是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南方則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冬至來了,一起給朋友發給祝福吧~
  • 明日冬至——冬至大如年!
    這天大家都放假休息,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圖 | 視覺中國餃子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相傳醫聖張仲景他告老還鄉回到南陽時,正值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鄉親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
  • 冬至的故事 有關冬至的傳說
    冬至是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之一,而從古時到至今冬至的一些故事還廣為流傳,那麼冬至的故事有哪些呢?
  • 冬至簡介
    《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 冬至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 冬至由來傳說故事及詩句50字簡短版
    冬至手抄報資料大全1.冬至的由來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1]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這些創意海報讓冬至熱鬧起來!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冬至,也是我們國家24節氣裡面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那今天有什麼創意海報讓冬至更熱鬧呢?
  •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還有說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戶戶吃水餃。」
  • 冬至祝福語|冬至朋友圈祝福語|冬至說說精選
    冬至到,冬來早,首先祝福問聲好;雪花飄,靜悄悄,親切問候少不了;思念多,微信少,平日只是怕你吵;節氣至,是小雪,祝你幸福樂逍遙!歲月是一份考卷,檢驗著塵世的誓言;距離是一把尺子,測量著緣分的深淺;問候是一支彩筆,描繪著情意的冷暖。冬至時節,願暖暖的問候直達你心間。
  • 冬至祝福語-冬至吉祥語-冬至朋友圈祝福語簡短
    冬至到,冬來早,首先祝福問聲好;雪花飄,靜悄悄,親切問候少不了;思念多,微信少,平日只是怕你吵;節氣至,是小雪,祝你幸福樂逍遙!歲月是一份考卷,檢驗著塵世的誓言;距離是一把尺子,測量著緣分的深淺;問候是一支彩筆,描繪著情意的冷暖。冬至時節,願暖暖的問候直達你心間。
  • 【冬至遇上超級周三會員日】比吃餃子更實惠的福利 暖到心坎兒裡!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 冬至的由來和風俗
    冬至[ 宋 ] 張煒冷笑書雲上魯臺,乖祥俱向眼中猜。陰逢剝處自陽復,否到極時須泰來。霜剪草茸寒欲斷,日烘梅粉暖全開。冬至亦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四十一,夜五十九,過此晝漏卽四十二刻。日之長,於是而始,故亦曰日長至。至取來至之義。《禮·郊特牲》曰郊之祭,迎長日之至是也。然《呂覽》於仲冬則又曰日短至。黃震曰:世俗多誤冬至為長至,不知乃短至也。據此說,短至宜為冬至,亦謂之日長至者,陽之始長也,扶陽抑陰之義也。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 冬至到 吃水餃:漯河育才幼兒園開展冬至節氣主題活動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
  •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 「情暖冬至,洋溢歡樂」——濟南市歷城區華山第二小學冬至主題隊活動
    「(通訊員:於華洋)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在冬至來臨之際,濟南市歷城區華山第二小學組織開展了「情暖冬至,洋溢歡樂」為主題的隊活動。
  • 北方餃子,南方糯米飯,有關冬至的三大習俗
    冬至,又名冬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它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被稱為四時八節之一,在古代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的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存在著各種差異。比如南方,冬至會吃赤豆糯米飯、祭祀祖先,而在北方則會吃餃子以及餛飩等,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具體有什麼不同吧!
  •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那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整理|劉文清冬至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冬至為啥要吃餃子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