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長多長時間沒洗過澡?3天?1周還是2周?倪萍老師在節目中自曝自己曾經在部電影中飾演農民工的妻子,帶著2個孩子在城裡打拼,為了扮演好這個角色,她3個月不洗澡,拍完電影穿的衣服都能立起來。
她吃飯的時候,別人都不敢和她一起坐,因為味太重了。而正是憑藉這樣的敬業精神,她憑藉這個角色收穫了「最佳女演員」獎。
我們大部分人的職場生涯,總會換上幾次工作,甚至是十幾次,每次換工作都有自己不同的理由,比如老闆摳門、同事不好相處、工資待遇過低、加班不給加班費、自己有更好的發展等等原因。
職場中,大多數人內心還是期望工作穩定一些,不到萬不得已也不願意輕易變動,所以有部分人在離開前公司是有著迫不得已的原因,甚至是帶有怨氣的。
我也曾經這樣認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卻慢慢體會到,人生路上的每一份工作,你一定要去認真對待它,哪怕老闆不厚道,但這份工作也會給你不一樣的收穫,運用得好也是一筆「財富」。
好好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我們謂之「敬業」,可能在很多人心中,敬業是公司對員工提出的「要求」,是一種被迫式的規定,但其實敬業本身卻能帶給我們很多好處。
無論你曾經做過商場導購、公司行政文員、人事專員、客服,又或者做過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甚至是自主創業,在我眼裡無論哪份工作,都有自己的「財富」待你去挖掘,而這種挖掘背後的力量就是「敬業」精神。
如何理解呢?我舉個例子。我曾經在體制內工作,做過秘書,工作內容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寫各種公文和材料。有一次潑水節放假,剛好是在潑水的那天,領導一個電話有個公文急需趕出來,我不得已出門坐公交車趕去單位上。結果才出門,就被一盆水澆在身上,但我也不能說啥,因為在潑水當天被人潑水,這是很正常的。
我只能全身溼漉漉地到辦公室加班趕材料。當時是覺得很委屈也很生氣,但我現在卻不這樣想了,畢竟因為有了當初文筆基礎的積累,我現在自媒體寫作之路走起來才不至於那麼困難。
所以我們對於工作的敬業不要抱著被逼的感覺去做工作,而應該試著去學習工作中不同的技能,為自己今後職場發展打下基礎。
每個人都是從職場小白開始進軍的。既然是小白那就說明我們不懂的東西很多,需要去學習,而只有對工作有著敬業精神才能從中學到真正的知識。
《三十不惑》的王漫妮為何在職場中一步步打怪升級,升任到銷售主管,憑的也是她的敬業精神,對每個客戶都笑臉相迎,90度鞠躬送走,不論看上去有錢沒錢的人,她都能熱情相待,才接下了百萬的大單,獲得晉升的機會。
她也才能在後面得到新老闆的賞識,憑自己的努力拿下10萬提成,證明了自己。
試想如果她沒有這種敬業精神,能做到這樣的成就嗎?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在自媒體平臺我們常常能看到很多大咖月入上萬,十萬等等,都非常羨慕,但沒有誰的成功是容易的,他們豐厚收入的背後是一年365天不停歇的更文、製作視頻。過年我們在家裡和家人團聚放鬆,打遊戲時,他們可能吃完年夜飯就回到房間開始寫作,這就是他們的敬業精神。
有這樣的敬業精神,活該他們成功。
無論是什麼工作,都有它的可取之處,但你能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知識,那就是看自己了。
行政文員:小到學習複印機怎麼用,別小看這一點,我真見過很多人連複印機都不會用的,尤其是涉及什麼雙面複印、快速多張複印、用複印機掃描功能等等,他們只能開口找其它人幫助。
大到認真去了解公司制度的建立與執行過程是怎麼樣的,什麼樣的制度比較好,什麼樣的制度有缺陷,如何通過行政服務與各部門的人搞好關係,自己頂頭上司又是如何與老闆打交道的,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學到的知識。學好了,相信行政經理一職離你也不遠了。
人事專員:藉助工作了解社保政策,不但有利於自己,也有可以把知識分享出去,獲得新的收益。學習公司薪酬制度的框架建立,如何做好員工培訓,往培訓講師方向發展也是很不錯的。
自己創業不論失敗成功,創業過程中經歷的與各部門打交道,員工運用、成本核算等知識更是一個倒逼人成長的機會。
所以敬業不僅僅是一種要求,更是我們自我成長的需要,不論目前手裡的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我們也學會認真對待,好好學習新知識,這是我們以後成長的養份,一天只知道抱怨,不去學習,那不論跳到哪個公司去,也不會有啥好發展,變成了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