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讀完了日本國寶級女演員樹木希林的《一切隨緣》。
我發現自己與樹木希林也還是有些緣份的,雖然知道她的名字,欣賞她的表演,都是在她去世之後。仔細想想,世上所有的緣,都有因,都有跡可循。所以,說不定「原因」二字又可以寫做「緣因」吧。
那些與樹木希林的緣因好像至少有三個:緣因一,是枝裕和
這些年,我幾乎看過作家、導演是枝裕和的所有著作——小說《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奇蹟》、《下一站天國》、《小偷家族》、《如父如子》,以及散文集《有如走路的速度》,而她則是枝裕和的御用女演員。是枝裕和這樣評價她的演技:
若想將母親的刻薄以不討人嫌的方式表現出來,恐怕只有樹木希林才能做到。可惜,因為相對於電影,我更喜歡閱讀原著,所以,即便《小偷家族》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並在國內上映時,我也錯過了在影院欣賞樹木希林的演技。
可以說,之前我對她一無所知。
樹木希林與是枝裕和於2008年開始合作後,開啟了自己演藝事業的又一個高峰,但她此時已身患癌症,並且癌細胞已經擴散。
而樹木希林身上最讓我欽佩的一點,就是她對待疾病和生死的態度。她說:
因為患了癌症,我的人生觀也發生了變化。癌症這種疾病,通常都會給人留下一些時間,正好來得及準備。人生的對岸就是彼岸,這邊就是此岸。總之,活著是日常,死去也是日常。佛經裡說「如薪盡火滅」,這就是我的理想。緣因二,日日是好日
開始對她有些印象,是去年疫情期間在家實在無聊,有一天就選了一部電影《日日是好日》,沒想到卻特別打動我。
片中飾演的典子的茶道老師武田的,是一位不但說不上漂亮,甚至眼睛還有點斜視的老婦人。但是,她身上卻有一種不太容易說清的魅力,或者說,那是一種歲月賦予的氣度更合適。
意猶未盡。
我又找來森下典子的原著來讀,發現這位演員與書中對武田老師的描述有很大出入。典子跟老師學習茶道時還不到二十歲,武田老師當時也只是四十出頭。
如今四十多歲的女演員最在意的大多不是演技,而是所謂少女感。 如果選一位年齡相符的漂亮演員來飾演武田老師,不知道我們更關注演員本身,還是電影想要傳達的茶道中的思想、文化、精神、以及氛圍等東西?
當時我並不知道,電影中的武田老師的扮演者正是樹木希林,她在其中奉獻了無懈可擊的表演,也不知道這部電影還是她的遺作,在她去世之後才上映。
而對於自己的外貌,樹木希林有特別幽默智慧的解讀:
我的眼睛有點斜視,這也是有意義的吧。明明可以不看,我卻朝著相反的方向看去,結果發現了人類的另一面。緣因三,銅鑼燒
有一段時間,我對銅鑼燒的製作特別感興趣,但是,試了幾次,都不是很成功。特別是對銅鑼燒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紅豆沙的製作,更是把握不好。
在用軟體搜索銅鑼燒時,沒想到找到一款自稱是《澄沙之味——銅鑼燒的靈魂,紅豆沙》的食譜。食譜的開篇先提到了電影《澄沙之味》及其主演樹木希林。
按照這個食譜,我果然成功地做出了銅鑼燒,拿到辦公室很快被一掃而空。
後來,我發現,在更早之前讀過的影評人衛西諦的《每個生命都應被盛情款待》,也寫到了《澄沙之味》和樹木希林:
老演員樹木希林,語調和動作都慢慢的,表情溫柔,甚至有時透露些慌張來,都讓我想起大阪市場上那位見面只有三五分鐘的老太太來。——當然,更主要的是因為這部影片本身是從紅豆來講到人生的。也許過些時候,我們不會再記得電影裡對白說了什麼,但會能記得樹木希林教永瀨正敏做豆沙時那種專注的場景,記得那些食物的特寫。緣,是世上最難說清的東西,有些似乎有些淺,似乎有些晚。
或許無論深淺,無論早晚,都不能強求。而這,正是緣的本質吧。
有緣,已足夠珍貴。
正如遇到樹木希林,遇到《一切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