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衛生事件的衝擊下,英國百年鞋履品牌Clarks史上首次被外來資本接管。
據相關媒體報導,中國香港私募基金LionRock萊恩資本將斥資1億英鎊收購英國百年鞋履品牌Clarks多數股權,該交易將於12月獲得股東批准以及就該品牌在英國和愛爾蘭的門店達成公司自願協議後正式達成。
交易完成後,Clarks家族將依舊保留少數股權並繼續經營,萊恩資本資金的注入則會確保品牌旗下320家英國門店能夠繼續營業,並儘可能地避免裁員,同時在全球特別是包括中國的亞太市場進行擴張。
資料顯示,萊恩資本是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上海及蘇黎世設有辦公室,創始人及董事總經理蔣家強擁有超過25 年的股權投資經驗,致力於與全球領先品牌合作,將全球一流產品帶入中國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萊恩資本現任董事長正是國內運動服飾巨頭李寧(02331)的創始人李寧,其同名公司於去年與萊恩資本合作成立私募基金,投資大約6100萬美元,希望通過該基金收購歐洲的相關業務品牌。今年5月,李寧還通過控股的非凡中國(08032)拿下老牌香港服飾零售商堡獅龍(00592)。
Guess(GES.US)原CEO Victor Herrero也被視為李寧向Clarks伸出橄欖枝的幕後推手之一。Victor Herrero是李寧控股的非凡中國的高級顧問,於去年4月加入Clarks董事會擔任非執行董事,並於今年7月成為堡獅龍董事會主席。
不過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零售大環境,無論是堡獅龍還是Clarks,當前的處境並不明朗。
Clarks由Cyrus Clark和James Clark兄弟創建於1825 年,已成為最具代表性的英國鞋履品牌之一,沙漠靴、Wallabee 等經典鞋款深受消費者喜愛,產品銷往全球100 多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近萬名員工,巔峰時期每年能賣出5400萬雙鞋子,年銷售額達15億英鎊。
和其他家族企業一樣,過於保守的策略令Clarks逐漸落後於競爭對手,由於未能及時跟上年輕消費者的喜好變化,在衛生事件前Clarks就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去年的營業虧損高達7570萬英鎊,在5月宣布裁員約900人後,Clarks不得不進入自願破產程序,就債務進行重新談判,希望能暫時停止支付60家門店的租金。
截至目前,Clarks在全球擁有逾1400家店,其中有400多家位於中國。
堡獅龍則是陪伴消費者時尚觀念成長的服飾品牌之一,由「針織大王」羅定邦於1987年在香港開設第一間專門店,1993年堡獅龍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上市,成為當時香港及澳門最大的服裝零售集團。
自2000年代中國內地赴港自由行開放以來,堡獅龍開始進入高速增長期,並在2005年市值突破25億,與佐丹奴、班尼路並稱為香港服飾三巨頭。然而好景不長,由於經濟環境波動大,加上ZARA、H&M等快時尚和電商的猛烈衝擊給整個傳統服飾零售市場都帶來了負面影響。
從2014年開始,堡獅龍的業績表現每況愈下,年度利潤已連續四年呈下滑趨勢,其2014至2017年分別錄得1.27億港元、1.15億港元、2500萬港元、488.6萬港元。2018年起虧損更是不斷擴大,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財年內,該集團收入同比大跌27%至10.92億港元,淨虧損較上一年的1.39億擴大至3.68億港元。
有分析認為,一邊是時尚老牌紛紛面臨關店潮,另一邊則是新興時尚品牌搶佔了半壁江山,李寧此時拾起堡獅龍和Clarks等老牌子,或許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看到潛伏的機遇,試圖複製他在「拯救李寧」這一歷史任務中的成功經驗。
另有業界人士指出,通過旗下不同公司進行收購的做法實際上是李寧分散風險的一種方式,如果用上市公司收購企業,就意味著需要合併報表,而堡獅龍和Clarks無法在短期內實現復甦,若是直接併入李寧集團,二者業績一旦出現劇烈波動,李寧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必定會受到影響。在談及堡獅龍和Clarks的兩筆交易時,李寧集團相關負責人也強調和公司無關。
在貫徹「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發展策略推動下,從連續虧損30多億到實現盈利,運動服飾品牌李寧反轉只用了一年的時間。隨著李寧業績表現逐漸進入平穩期,經歷過大起大落後又翻身的李寧必然不會輕易冒險。
據李寧最新公布的經營數據,第三季度李寧整個平臺零售流水錄得中單位數增長,就渠道而言,線下渠道出現低單位數的下降,電商業務則錄得40%至50%低段增長。報告期末,李寧主要銷售點共計6052個,較年初淨減少397個,李寧YOUNG銷售點也減少49個至1052個。
現在看來,或許是避免在運動服飾領域與安踏體育直面相對,李寧選擇用堡獅龍和Clarks來擴寬自己的道路。目前李寧的時尚戰略已從一次偶然的試水,發展為可持續的生意,其聚焦主品牌多品類,同時借體系外控股進行投資併購從而進行國際化探索的戰略模式將為行業提供新的思考。
截至周四收盤,李寧股價大漲3.11%至43.05港元,自今年以來累計上漲86%,市值已挺進千億俱樂部,錄得1071億港元,創歷史新高。
(編輯:趙錦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