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奎觀
央廣網10月14日消息(記者朱東陽)沈奎觀,山東濟南人,1935年3月出生,1950年12月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空軍第六師負責油料質量檢驗和特種油料配製等工作。在裝備水平落後、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他勤奮鑽研,創新油料保障方法,為提升志願軍空軍戰鬥力作出了突出貢獻,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並被中朝聯合司令部授予軍功章兩枚,榮獲朝鮮人民共和國戰士榮譽勳章。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他因健康原因離開後勤戰線,主要從事政治工作,先後擔任空七軍宣傳處長、作戰訓練思想政治工作室主任,空軍指揮學院教授等職務。
沈奎觀獲得的紀念章
初秋的北京,天高氣爽。記者來到沈奎觀老人家裡時,85歲的沈老正坐在客廳,翻看著老照片和軍功章。說起抗美援朝的戰鬥經歷,儘管已經過去了70年,但老人依舊清晰地記得那段崢嶸歲月,以及那一枚枚軍功章背後的故事。
沈奎觀:當時我在東北行政幹部學校上學,馬上畢業要到瀋陽市人民政府當公務員了。就在這個時間,中央發出了抗美援朝的號召,當時我的心情很不平靜。一方面想到父母親在那麼困難的歲月裡把我養大特別不容易,另一方面又氣憤美國的入侵。怎麼處理這個矛盾呢?頭腦裡面就特別糾結,但是再一想到我之所以能夠上學,馬上能當公務員,這都是很多前人、老同志用犧牲換來的,所以我要服從大局,首先是要保衛祖國,不保國不可能衛家,沒有國哪有家呢?
「沒有國哪有家?」就是憑藉這樣一種信念,1950年12月,不滿16歲的沈奎觀放棄了公職人員的穩定工作,毅然報名參軍,加入了中國人民志願軍。
沈奎觀:入伍時我的年齡多報了兩歲,我既沒有告訴自己的父母,也沒有和朋友商量,自己作主就報名了。原因就是一條:抗擊敵人、保衛國家、保衛我們的人民。我在學校跟大家匆忙告別後就出發了,上火車後一下被拉到了長春,我們就問什麼時候能開到前線去?部隊告訴我們說先訓練,訓練完了以後再走,結果學習的不是射擊、不是打槍,是學習航空部隊飛機上的油料怎樣供給,怎樣保證它的質量,就是學習油料的這些知識。
1951年,沈奎觀在瀋陽於洪機場
沈奎觀原本已經做好了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奮勇殺敵的準備,但入伍後才知道,雖然當上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但主要是做後勤保障工作,為前線打仗的空軍飛機保駕護航,當時,沈奎觀心裡多少有點不情願。
沈奎觀:我們空軍打仗就是在北朝鮮,因為新義州的機場被敵人炸掉了,我們的飛機沒有辦法過去駐紮,只有駐紮在鴨綠江邊的機場,從我們這裡起飛然後去打仗,完了再回到這裡來,所以我們的一線就是在丹東。後來我知道是做後勤工作,思想就不通了,不願意當後勤兵,既然抗美援朝,我就要到前面打仗去。為此,後勤部給我們反覆動員,說我們部隊打仗不是單一的都在第一線衝鋒陷陣,還必須要有後勤保障,飛行員在天上打仗,大部分人都在地面來保障。
1952年,沈奎觀在丹東浪頭機場參戰時的照片
隨著戰事日趨激烈,掌握制空權的美軍不斷發動空襲,前方的志願軍傷亡很大。戰爭的殘酷讓沈奎觀思想發生了轉變,他清醒地認識到,抗美援朝需要中國空軍,而空中戰鬥,離不開地面保障,不管是前方衝鋒還是後方保障,最終目標都是打贏這場戰爭。從那時起,沈奎觀更加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油料供應保障中去。
沈奎觀:油庫供應保障工作大多是粗活,第一個工作就是要刷油囤。油囤很大,50噸的油囤比這個房子還要大一點。而且不能用水刷,要用油刷,人在油囤裡面呼吸大量的有毒油氣,時間不長就會招架不住,頭腦就不清醒了,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模模糊糊的。這時候就要用繩子拽上來,在地上換換氣,換完氣以後又下去繼續幹。這一天下來,因為神經受到了刺激,人晚上睡覺就容易失眠。
1953年,沈奎觀在瀋陽北陵機場整訓期間的照片
1951年夏天,美軍出動19個空軍大隊、1400多架飛機,在朝鮮發動了空中「絞殺戰」。志願軍空軍為配合地面部隊,先後派出9個殲擊航空兵師和2個轟炸航空兵師參戰,在蘇聯空軍的配合下,與美國大機群展開激烈空戰。沈奎觀和戰友們也時刻處於戰鬥狀態,全力以赴為作戰飛機提供油料保障。
沈奎觀:敵人到機場裡面掃射,直接打到我們值班室的房頂上,敵人的飛機從山溝裡面偷偷地爬高,然後襲擊我們的飛機。有一次,我們的飛行員是個大隊長,他作戰經驗比較豐富,一發現敵機從後面來了要射擊他,他突然就上升了,到上面去以後,敵人的飛機一下子衝了過去,大隊長就駕駛飛機跟在敵機後面打它。
1979年,沈奎觀在南寧空七軍擔任宣傳處處長
在前線的每一個晚上,沈奎觀都要進行戰機起飛前的油料質量檢驗。深夜寒風刺骨,油車和飛機分散隱蔽在樹林山谷掩體中,沈奎觀要對油車逐個進行油槽檢驗,並把過夜的沉澱積水排除掉。一天夜裡,沈奎觀在值班時突然發現,全師所有作戰飛機的起落架都無法升降,按照原定計劃,三個小時後這100多架飛機將起飛去打仗,情況萬分危急。
沈奎觀:半夜2點多鐘我到機場值班,發現所有飛機的起落架都不能升降了。當時師長、政委這些領導都去了,大家都急得要命,因為早上5點多鐘,全師飛機每天都要起飛去打仗。當時機場上我們的飛機有一百多架,飛機起落架不能動、不能飛行了這可不得了。我一檢查,發現油料結冰了,不是整個結冰,是裡面有冰碴子,這個油本來應該很潤滑的,裡面出現冰碴子,就拉不動了。我說第一,把所有飛機的起落架裡面的油料都卸下來,然後用最好的酒精把它擦乾淨,下一步等我,給我一個多小時時間,我來解決。
憑藉經驗,沈奎觀判斷這是因為從蘇聯進口的高壓油配製不當造成的,於是,他連夜爭分奪秒重新配製出新的高壓油,確保天一亮100多架飛機全部升空作戰。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沈奎觀堅守在後勤保障第一線,經常遭遇敵人掃射、機場偷襲,每當聽到戰友傷亡的消息,都會非常難過。講到這裡,沈老眼中含淚,他用低沉的語調說,早上還笑著道別的戰友,幾個小時後就壯烈犧牲,永遠也無法再見,而自己當時能做的,就是把所有的憤怒和悲痛,化作與敵人決戰到底的信心和決心。
沈奎觀:我們機場的炮經常處於戰鬥狀態,那時候有敵情了,我們就馬上開炮。空軍裝備一開始使用的是米格-9、米格-15,我們用殲-6的時候,美國用F-86,所以我們和美軍作戰,飛機的技術裝備上不佔優勢,但是打落美國的飛機很重要的就是靠我們志願軍的勇敢和戰術。有一次我們空六師一個飛行團的副團長,他剛結婚也就是一個月左右,出戰的時候,他把敵人轟炸機給打了,敵機雖然被打冒煙了,但是還沒有摔下來,結果敵機在後面又把副團長擊中了,把他的腿打得出血了,副團長跳傘以後在地面流血過多壯烈犧牲。戰友犧牲更加激發了我們抗美援朝的鬥志和決心,一定要加倍努力搞好我們的後勤保障工作,要戰鬥到底。
從1951年3月到1953年8月,由於長時間接觸油料,沈奎觀的身體出現嚴重的油料中毒症狀,但他始終堅守戰場一線,直到抗美援朝戰爭取得最終勝利。戰爭結束後,沈奎觀又和戰友們一起從東北轉場上海。如今,回憶起抗美援朝勝利的情形,沈老笑得很開心。
沈奎觀:勝利的時候當然很高興啦,當時一聽說抗美援朝結束,大家在油庫裡都熱烈歡呼,非常高興,說我們總算完成抗美援朝的任務了,再一個就是又接受了新任務,要到上海保衛大上海去,大家也很高興。
談起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最大的收穫,沈老深有感觸地說:
沈奎觀: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感到革命的意志鍛鍊得更堅強了。對我最大的教育,就是未來保衛我們國家、保衛我們社會主義的前途,我更充滿了信心和力量。過去那麼困難的時候,中國人都能夠把抗美援朝進行到底,把美國人打趴下,今天我們有那麼多先進武器,還有什麼力量是戰勝不了的?
沈奎觀與妻子合影
採訪結束時,沈奎觀老人為我們唱了一首他最喜歡的《英雄讚歌》,唱歌時,沈老的目光一直望向窗外。那一刻,相信他又想起了那些並肩戰鬥過的戰友,想起了那段揮灑青春與熱血的激情歲月……
沈奎觀: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和平,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