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峰腳下的廣袤平原,散落著幾十個大小不一的村莊,自古以來,從這裡走出許多英雄豪傑、文人墨客。特別是近代梅隴人,為了推翻萬惡的舊社會,緊跟共產黨,群情激蕩,萬眾一心,不怕拋家離子,更不怕流血犧牲,在梅峰腳下的美麗平原上,演繹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話說梅峰山下的東港村,有一青年姓陳名朝陛,生於1885年,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六歲進村中私塾讀書,十二歲輟學在家放牛。隨著歲月的推移,陳朝陛漸漸長大成人,他長得身強體健,為人聰明伶俐,剛正不阿,明辨是非,喜歡為弱者打抱不平。
民國初年,東港辦起了養正國民學校。但是,學校卻被少數的土豪劣紳把控,窮人家的孩子入學要交學費,學校的帳目長期不對外公布,許多交不起學費的孩子被學校拒之門外,群眾敢怒不敢言。就連號稱區立的東齋高等小學,照樣被梅隴墟的豪紳把持,農村孩子想進去就讀難似上青天。面對社會的不公,陳朝陛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發表自己的看法,他甚至說,只要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定要跟這班惡根比個高低。然而,單槍匹馬、毫無背景的陳朝陛面對強大的反動勢力,只能發發牢騷,對社會現狀只能默默地承受著。
1921年,從日本學成歸來的彭湃,被聘任為海豐縣教育局長。彭湃想通過教育改造社會,上任後對教育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當彭湃了解到梅隴的教育現狀後,全力支持梅隴正義之士提出的教育改革,徹底改變東齋學校被豪紳把持的現狀,為農家子弟打開了學校的大門。
陳朝陛的三兒子陳努,正值升學的年齡,他正為兒子無法進入東齋學校而擔心,沒想到彭湃的教育改革讓他看到了希望。第二年,陳努通過入學考試,以優異的成績終於跨進了東齋學校。陳朝陛從此對彭湃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1922年深冬,彭湃為了把農會推廣到梅隴平原的各村莊,專程前往梅隴尚墩拜訪葉子新。葉子新是梅隴地區的開明人士,對彭湃的農運大計十分讚賞,同時也給彭湃出謀獻策,全力配合彭湃的工作。當陳朝陛知道了彭湃到尚墩找葉子新的消息後,連夜從東港尾村來到尚墩葉子新家。葉子新了解陳朝陛的為人,兩人志向相投,經過長時間的交談,在梅隴地區開展農運的計劃在兩位義士之間達成了共識。
陳朝陛回家後,馬不停蹄,到東港四個村莊進行串連動員,由於他平時的為人,四個村子很快就建立了農會,然後,四個村莊的農會又聯合成立東港鄉農會,推舉陳朝陛為會長,農會館設在東港尾村原和英館。
鄉農會成立後,陳朝陛首先針對群眾意見最大、跟群眾有切身利益關係的養正學校,他帶領農會骨幹,直接跟把持養正學校的族長交涉,清算學校列年的帳目,收回被侵吞的款項退還給學生家長,降低學生的學費,從而減輕學生家長的負擔。農會初戰告捷,大大提高了群眾對農會的信任。
1923年7月26日和8月5日,海陸豐遭遇兩次強颱風的襲擊,農民失損慘重,為了讓農民度過荒年,海豐總農會召開農民代表大會,討論早造交租的問題,通過了"至多三成交租"的決議。陳朝陛領導東港農會堅決執行海豐總農會的決議,號召全體會員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對地主的田租一兩都不多交。由於陳朝陛領導有方,東港的減租鬥爭最終取得完勝。東港群眾稱讚說:"東港有了陳朝陛,農民減租都順利"。
1924年,葉子新和彭元嶽、黃悅成、胡漢南等根據彭湃的指示,在梅隴地區秘密組建貧民黨,陳朝陛受命在東港組織貧民黨。不久,為準備東徵,彭湃指示梅隴貧民黨建立一條從廣州經香港至海豐的秘密交通情報線。由於東港地處沿海,陳朝陛又有親人在賓興號渡船上工作,建立秘密交通情報站的工作任務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身上。陳朝陛不負大家的期望,他充分利用賓興號渡船來往於香港與內地的便利,不斷把收集到的情報傳遞給彭湃,讓彭湃及時掌握著海陸豐大地的動向。此條秘密交通情報線一直使用到第二次東徵勝利後才告結束。
1926年陳朝陛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初任東港支部書記。蔣介石「4·12」反革命政變後,中共海豐地委領導人民進行武裝起義,為了解決槍枝彈藥短缺的問題,把汕尾坎下城未被國民黨拆除的制彈廠機件運到東港,然後由陳朝陛組織農會員轉運至金崗圍村,此批制彈廠機件後來被運到高潭中洞。
陳朝陛在鬥爭中非常注意培養年輕幹部,他的兒子陳努以及陳鵑魂、陳伯虎、陳協盧、陳英賢等年輕才俊,在陳朝陛的影響下,紛紛加入了革命隊伍,第二次東徵勝利後,他們中的許多人參加了海豐農民運動講習所或農民自衛軍,後來,這些年輕人都成了革命的骨幹力量。
1927年5月1日凌晨,海豐人民舉行第一次武裝起義,陳朝陛參加了起義。起義勝利後,他在東港召開農會員大會,大會後舉行了示威遊行,慶祝勝利。本月9日,駐惠州胡謙部劉炳粹團進攻海豐,吳振民率海豐農工救黨軍四百五十人在分水埡(惠州到海豐的要道)阻擊,堅持了八九個小時,後因子彈缺乏,加上雨天,土炮打不響,下午三時農軍撤退。敵軍進入縣城,農軍轉移到山區,重新集結力量,開展抗租鬥,陳朝陛並沒有離開家鄉,他依然在東港一帶活動。8月,農軍反攻梅隴墟失利後,敵人對梅峰平原上的各處農村嚴密關注,當他們獲知東港的秘密據點後,馬上對東港進行突然襲擊。陳朝陛當時正在船路密室,對敵人的突然襲擊毫無準備,不幸落入敵人的魔掌。
敵人對陳朝陛進了百般折磨,除了拷打還用炮烙,但是,這位梅峰腳下的錚錚鐵漢,無論是敵人讓他供出組織的情況,還是讓他叫身為農軍中隊長的兒子陳努投降,他一概不理。殘暴的敵人在堅貞不屈的戰士面前一籌莫展。1927年8月23日,敵人把遍體鱗傷的陳朝陛施於極刑。陳朝陛臨刑前依然大義凜然,高呼農會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
陳朝陛烈士犧牲後,他的遺體被梅隴地下黨秘密運回家鄉,海陸豐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後,蘇維埃政府把烈士重新安葬在蓮花埔仔峒石獅埡,並樹碑留念。時至今日,青山依舊墓碑長存,梅峰鐵骨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