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期作為一個動漫愛好者,常坐在電視機前,連續翻換三四個頻道注意不同的進度,雖然不敢保證一集不差,但也是絕對的痴迷。
與第一部頗有局限性的全日本大賽相比,這部續集所講述的「世界盃」故事顯得毫不遜色,某些部分雖有重複之嫌,但故事結構框架尤比上部精彩。透過外國選手那各具特色的面孔,我們就等於借日本作者的眼重新去感受世界,解析世界。 在這個似談四驅而又非僅談四驅的故事裡,各隊成績是各國(不僅僅是參賽國)綜合國力的體現,選手個性是國民精神的縮影,而他們的服飾、愛好、特長更是影射著各民族的民風、民俗、傳統文化……總之,相較一部動畫有限的表現空間,《四驅兄弟2》所包含的意義、暗示真可謂無限深遠了。
我們不妨用總成績排名將參賽國劃分為以下三部分,即:
強於日本的國家、日本、平級或次於日本的國家。
下面就依從從強到弱的順序來揭示各隊實力、戰況的暗藏著的含義。
首先是「四強」中的前三位,美國、德國及義大利。
不知道日本人對地中海的美麗風光是嫉妒呢,還是不以為然。不過用破壞對手賽車的辦法保持連勝記錄的義大利隊,的確是本部動畫友好的世界盃中少有的反派。也許作者是《教父》這類影片的忠實影迷吧,那個義大利隊怎麼看怎麼像「美名遠揚」的義大利黑手黨。 陽光之都化為了以歪門邪道騙取榮譽的邪都,很冤嗎?還不算呢!較義大利的國力,與之不相上下的至少還要算上英帝國和法國,然而,作為工業革命先驅者的它們,竟然根本沒能出現在世界盃的舞臺上! 排除作者個人喜好與「那裡不玩四驅車」之類就事論事的解釋,這些角色已被如今的日本人丟出視線範圍,至少也不在是被追逐的目標的分析更有說服力。
再看兩位當之無愧的強者:美國與德國。它們的倒是成為了「國力強衰與少年四驅選手比賽成績成正比」這一黃金定律的有力例證。 美國隊一出場就最是盛氣凌人,掌握著最尖端的技術裝備。那少見的幾次失利後,看著隊長對全隊發表總結性講話的神態,難免引人聯想到某位赫赫有名的美國總統的英姿。 而德國隊那場光明正大擊敗義大利的比賽,可以說為他們奠定了絕好的形象基礎,畢竟是與日本曾經有戰友關係的國家,日本人不會下狠手破壞其形象多少也有以爾為友的感情基調在裡面。(但義大利也是盟友啊~…………這個,一部動畫總要有點反派來襯託主角嘛~)
假如讓在二戰中飽受法西斯侵壓之苦的法國之類國家來操刀這部動畫的真人版,想必德國義大利日本都將是大反派的熱門人選。 至於那場德國二人組保持沉穩作風(落到倒數第一也很能沉住氣),在最後迎頭趕上雙雙並列第一的黑馬戰術,在歷史中也並非無跡可尋:一戰後的日子裡,作為戰敗者的德國在戰爭對經濟重創、周邊各國重重抵制、很多內政都有外國幹涉的條件下,國力先退後進,最終以強勁得令人無法想像的速度,為二戰前期創造了充足的火藥庫、領先的兵工廠資源以及堅強的經濟支柱。這些情節與動畫故事如此類似,絕非巧合。 其次說到我們的主人公,日本隊。幾位主角真可稱得上個性鮮明,樂觀、勇敢、睿智、沉著、自信……似乎大凡為人所稱道的美德都被這幾個日本小孩佔全了,其他隊伍能分得的很少,而且不幸被作者當作搞笑的材料(想想中國隊的何望「過分的友好」)。
這些形象還算是立體的、真實感很強的。速度第一的星馬豪和他的衝鋒號一樣是不懂拐彎的直線木瓜;隊長星馬烈很有大將風範,卻有個超級怕鬼的「小毛病」;圓頭圓腦的藤吉,具備商人式的圓滑;鷹羽龍是個稱職的哥哥,但他自己也還是個孩子,偶爾也會現出孩氣的一面……這些設定單看起來是近乎於完美的。 但是,請稍等一下,在你的回憶中,有沒有反覆出現這種句子:「日本隊不注重團隊合作。」「日本隊沒有團隊作戰經驗,他們不懂得團隊隊形。」(而其他各隊尤其重視團隊力量。)更抽象具體一些,那個第四名爭奪戰後,眾人對日本隊的點評無外乎是這樣:他們沒有運用團隊隊形,但這就是日本隊的特色,他們因此漂亮地贏了比賽。 看到這裡,難道你的腦中沒有出現一大堆的疑問號? 「日本=無團隊精神」這條定理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恐怕會立刻被否個乾淨! 誰都認為日本的歷史是偉業多而領袖少的歷史,誰都不懷疑手上的日貨又是某群兢兢業業的本分的日本人們團結合作的結晶——而非一二個可以指名道姓的天才的個性之作。可日本人自己,從這部動畫看來,並不這麼想。 那場第四名爭奪戰無疑是象徵著屏棄一成不變的團隊的開拓創新之路。 當我們的報紙雜誌上還在宣傳學習日本的合作精神之時,他們內部卻已萌生了反僵化團隊的新思想,不知各位作何感想,我是哭笑不得的了。
再來是餘下的隊伍:
北歐列國那公認的居全球領先地位的教育水平並未有所體現;
一個熱帶隊,一個牙買加隊就包攬了拉丁美洲、非洲、印巴地區及東南亞的大片土地、百餘國家,它們在日本人眼中是排不上號的落後地區;
我們一直比較敬重的俄羅斯,大概早至日俄戰爭後,晚到蘇聯解體時,就被打入比西伯利亞更酷寒的冷宮,在「強敵榜中榜」裡排不上號了…… 看遍這些隊伍,雖然作者都給予它們詳細的刻畫,但總結起來就是有成見的多、貼切的少。 聽過偏激的說法:只有打敗日本的才能獲得他們的尊重。
看看二戰最大的贏家美國,五位選手既有高傲的一面也不乏可愛之處,對他們的刻畫夾雜著作者的崇拜。 不算爆冷情況,美國隊的背影就像是被釘在前方,等著、任由著日本追趕,所以在同樣一段「世界盃」時期,日本隊裡誕生了多項新發明、新技術,其他隊伍卻只能吃老本。
最後還是要略略談談這部作品裡的中國人。那個中國光蠍隊:男孩留著長辮,衣著古典,似乎身負武功,最佳隊員是大山溝裡的野娃子,最好的賽車是日本幾年前的淘汰貨!更不用說會個面要在餐館,談個話要請吃飯,比賽前鼓舞士氣與討論作戰又是在餐桌上!幸好國人自己檢討的「缺乏團隊意識」就像家醜一樣還沒外揚出去。作為中國的近鄰,他們對國人的了解淺薄得令人吃驚。 綜上所述,《四驅兄弟2》雖然是一部徹底的少年向作品,它的人物設定攙雜著成見,稍顯「臉譜化」,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提取出濃縮的日本世界觀。 如今日本的經濟萎靡不振,四驅少年們的「衝衝衝」精神不能不說是對未成年人的思想啟蒙。它所傳達的:「日本一定會戰勝德美。將會由看著《四驅兄弟》長大的少年們去完成。 那麼,同樣關注著四驅小子步伐的中國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