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地中海的輝煌》解密羅馬一部給國人看的古羅馬文化紀實片

2021-02-24 學習電影


此前,我們分別介紹了電影《羅馬假日》中的著名景點和數座羅馬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等出現在該紀錄片中的標誌性建築和文物。這部結合旅遊與學術的紀錄片生動準確地展示了羅馬優美的自然風光、宏偉的歷史遺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多彩的民族風情。它立足於實景,從歷史和人文的角度,使我們了解羅馬帝國是怎樣形成、達到鼎盛以及最終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


秋日的羅馬街道

(BGM: Mystery of Love)

長期以來,羅馬因其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地位被世人歌頌為「永恆之城」。作為歷經2700多年風雨的古老都市,它擁有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鍾情於古典文化的朝聖者前往。

而另一方面,如今的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和拉齊奧大區的首府,也是義大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大街小巷呼嘯而過的賽車和酒吧裡打扮時髦的都市青年將現代氣息發揮到極致,為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處可見的古代建築與紀念雕塑提醒著我們古羅馬曾經的榮耀,時尚喧鬧的現代街道和廣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在美麗的羅馬街頭遊覽沿途風光,也能感受到古羅馬對於當今社會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座文明古國是如何將古今混搭的多元魅力發揮到淋漓盡致的。

那些兩千多年前由古羅馬共和國執政官興建的道路今日依然車流如織,在眾多古道中最值得一看的莫過於被羅馬人譽為「道路女皇」的阿皮亞古道

它是歷史上的第一條羅馬大道,由阿皮烏斯·克勞狄於公元前312年下令修建。

最初是軍隊為了加快部隊行進速度,以儘快到達前線動亂地點而建設的,後來被用於商貿往來。

這條道路堪稱羅馬築路技術的典範,它有展現共和國工程水平的玄武巖路面,有反映帝國龐大實力的雄偉建築,有現今仍排列在這條古老石頭路沿線的富人墓地,展現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歷史長卷。

聖塞巴斯蒂安城門是公元3世紀古羅馬帝國皇帝奧勒良修建的城牆中保存較完好的一座城門,也是阿皮亞古道的起點。

古羅馬時期,城門前的空地擔負著「城外停車場」的職責,無論何方權貴,來到羅馬時都需將私家「車輛」停放在城門之外。

而在帝國滅亡後的千年中,這扇城門成為了現代意義上的「高速收費口」。

如今作為博物館的它讓我們有機會漫步在350米長的城牆之上,俯瞰阿皮亞古道以及羅馬近郊的城市美景。

古羅馬疆域之遼闊眾所周知,隨著版圖的擴張,古羅馬的道路也向四面不斷延伸。

作為義大利國道體系的一部分,古羅馬高效的道路系統依然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羅馬的崛起為西方後世的帝國樹立了典範,為統一的西方文化奠定了基礎。

而在紀錄片《地中海的輝煌》中,你還將了解:

羅馬開創的帝國模式和大一統理想是如何對西方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

·統一的拉丁文字——西方後世的文明語言

·統一的法律、行政管理和軍隊——維繫國家的手段

·統一的財政、稅收和貨幣——歐元的前身

……

納沃納廣場的輪廓是一個寬闊的橢圓形,其形狀與名稱都源於阿戈納利斯競技場——一個擁有三萬座位的大型運動場,由圖密善皇帝於公元86年建成。

1644年,教皇英諾森十世開始著手一項激進的巴洛克風格的重建方案,廣場經歷了重大的變化。

此項改變產生的最主要紀念物便是廣場上三座著名的噴泉:四河噴泉、摩爾人噴泉和海神噴泉。

其中貝尼尼的四河噴泉是巴洛克藝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四河噴泉分為四個部分:象徵非洲尼羅河、帶頭巾的老人與棕櫚樹;象徵歐洲多瑙河、一手抓住盾牌的老人與他腳邊的獅子;象徵亞洲恆河、手握船槳的老人與一匹駿馬;象徵美洲普拉塔河、坐在銀幣堆上的老人與蛇。

它使納沃納廣場成為了巴洛克式建築的象徵,為羅馬藝術添上了輝煌的一筆,直至現在該地也仍是羅馬夜生活的中心。

西班牙廣場原是舊時西班牙總督舊址,位於義大利羅馬聖三一教堂所在的山丘下。

位於西班牙廣場附近的Cafe Greco是羅馬最古老的咖啡館,始於公元1760年。

Cafe Greco曾為英國詩人聚集之處,是濟慈、拜倫、雪萊等文人最愛去的場所,各地的藝術家如德國文學家歌德、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等也曾在此一展長才。

而如今,對於許多購物愛好者而言,西班牙廣場成為了一個讓她們瘋狂的地方。

西班牙廣場臺階對面的孔多蒂大街是羅馬最主要的購物地點之一,這裡雲集了眾多奢侈品牌,完全能夠滿足旅行者的需求,被稱為羅馬的「香榭麗舍大道」。

威尼斯廣場位於義大利羅馬市中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

廣場呈長方形,長130米,寬75米,是五條大街的匯合點。

廣場中央原先是公共汽車、計程車和觀光馬車等的聚集地,全市的交通中樞地帶。

自1980年下半年起,羅馬市政府對它進行了整頓,使之更加美麗壯觀。

威尼斯廣場西面是威尼斯大廈——羅馬最著名的文藝復興式宮殿建築,由巴爾保樞機主教於1455年興建,現改為藝術博物館對外開放。

每年義大利國慶日6月2日都會在威尼斯廣場舉行閱兵式。

威尼斯廣場南面,有一座巍峨的白色大理石建築,它就是卡皮託利諾山上的祖國祭壇,是義大利獨立和統一的象徵。

它始建於1885年,於1911年落成,是為紀念義大利統一後第一位國王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而建的。

無論日曬雨淋,總有兩名士兵紋絲不動地在這裡守護著無名戰士墓,到義大利訪問的各國首腦,通常都要到這裡來獻花圈致意。

而在紀錄片《地中海的輝煌》中,你還將了解:

羅馬的文學、藝術、哲學、建築情況

·普勞圖斯和特倫提烏斯的喜劇

·凱撒和西塞羅的散文

·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的史詩和詩歌

·盧克萊修、塞涅卡、奧勒留等人的哲學思想

·羅馬的雕塑藝術

·特色鮮明的廣場、凱旋門、鬥獸場、浴場、水渠

……

羅馬人依靠英雄主義保家衛國、開疆拓土,但隨著國家版圖的擴大和行省的增加,大量的財富流入羅馬,羅馬人傳統的英雄主義精神在日益增長物質財富的腐蝕下逐漸衰弱。

到了公元前的最後一個世紀,享樂之風愈演愈烈,羅馬人終日在浴場中消磨時光,被時人稱為「瘟疫時期的飲宴」,這種享樂風氣一定程度上預告了羅馬帝國的土崩瓦解。

從公元4世紀末葉起,羅馬帝國不斷遭到日耳曼蠻族的入侵。

410年西哥特人攻佔了羅馬,455年汪達爾人再度洗劫羅馬。

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最後一個皇帝小羅慕洛斯被蠻族僱傭軍首領廢黜,這一年通常被當作古羅馬文明結束的標誌。

中世紀後,經歷漫長時代的多民族融合,現代羅馬扮演著「義大利經濟奇蹟」背後的驅動力的角色,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成為「時尚之都」。

義大利人喜歡慢節奏而講究的生活。於街頭巷角尋覓一家咖啡館,在Espresso的香氣中度過一個慵懶悠閒的午後是義大利人永遠不變的愛好。


14世紀的義大利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後來在羅馬教廷的支助下成為巴洛克時代的文化和藝術活動中心。

在羅馬,隨處可見情侶們靠在路邊愜意地聊天擁抱。雖然羅馬的地標之一西班牙臺階被市政府下達了「禁坐令」,也並沒有影響市民和遊客們享受休憩的樂趣。

在千年古蹟中吃冰激凌、發呆吹風是很獨特的體驗,仿佛穿越到影視作品中,與那些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又親近了一些。

而在紀錄片《地中海的輝煌》中,你還將了解:

羅馬王政時期、共和國時期和帝國早期的英雄主義事跡

·賀拉斯三兄弟與居裡亞斯三兄弟決鬥的故事

·老布魯圖斯大義滅親的故事

·辛那圖斯臨危受命的故事

·賀拉提斯力挫強敵的故事

·卡米努斯拯救羅馬的故事

·雷古魯斯一諾千金的故事

·大西庇阿與漢尼拔英雄相惜的故事

·「前三頭」戰敗身死或遇刺

·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麗奧帕特拉自殺

·小伽圖之死和小布魯圖斯之死的悲壯情景

……

羅馬是一座歷史豐富而又與時俱進的城市,一座永遠不缺乏文化和活力的城市,她滄桑威嚴,也浪漫優雅。而在紀實片《地中海的輝煌》中,我們更能從歷史、政治、宗教、建築、文化等多個角度欣賞到她的美。

趙林教授

哲學博士、全國教學名師

武漢大學哲學教授

澳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百家講壇》主講人


由武漢當代明誠文化體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尚弘星雲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趙林博士親臨現場的文化旅行紀錄片《地中海的輝煌》將於2月24日起每周三中午12點騰訊視頻與大家見面,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孕育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的環地中海地區,為何沒有統一的語言?
    在歐、亞、非三洲的中間,有著一個被人們戲稱為「上帝遺忘在人間的腳盆」的陸地板塊,那就是地中海。在這片海域以及周邊的地區的土地上,誕生了很多輝煌的文明,例如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埃及文明、愛琴海文明;更是世界上三大宗教組織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起源。
  • 古羅馬皇帝和中國皇帝之間有什麼不同?東西方政體文化差異比較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相信有很多朋友跟小編一樣,對古羅馬和西方文明有濃厚的興趣,但是對其政體、文化又不是特別了解,尤其是在觀看一些歐洲古代電影的時候,對電影主人公的很多行為都不是很理解或者難以產生共鳴。
  • 繞地中海半圈,雲遊六個城市,一起去看馬賽克的溢光流彩!
    馬賽克(Mosaic)最早出現於公元前3000年(3rd Millennium BC)的美索不達米亞,之後流行於古希臘、古羅馬,輝煌於中世紀拜佔庭時期!「Mosaic」(馬賽克)一詞源於古希臘語Muse繆斯, - 也就是文藝女神。和音樂Music, 博物館Museum 同詞根!可見Mosaic在古代西方文明的重要性和古老淵源!
  • 本片重現《羅馬》的建立和輝煌
    有沒有真本事,靠的不是那張嘴,羅馬不是靠嘴忽悠起來的,女傭就憑著這個意念,這份安定的心,腳踏實地完成每一個工作男:明白,就是要埋頭苦幹,盯著地上那一坨坨狗屎,一遍遍的衝刷,羅馬的輝煌是每一個勤勞的人用汗水打磨出來的!
  • 作為古羅馬文化符號的笑
    總之,笑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更是一種文化現象。比起現代社會上含義多變的笑,古羅馬的笑也毫不遜色。《羅馬元老院與人民》和《龐貝》的作者,熟悉古羅馬史的英國古典學家瑪麗·比爾德,在《古羅馬的笑》中從笑入手,探討了笑在古羅馬文化中的豐富含義和作用,以及通過笑所反映出的古羅馬的社會秩序、等級關係等。
  • 電影《歐洲建築》第二集《宏偉與豪華——古羅馬建築》
    《世界文化遺產》大型系列片之一,編劇和導演為於中寧,電影膠片製作。《歐洲建築》完成於1990年,共六集,分別是第一集《典雅與和諧---古希臘建築》,第二集《宏偉與豪華---古羅馬建築》,第三集《神秘與歡樂---中世紀建築》,第四集《創造與變革---文藝復興建築》,第五集《模仿與凝滯---古典主義建築》,第六集《自由與多元---現代主義建築》。透過建築領悟文化,中西方文化「精神」的不同。因為原始膠片還未整理成電子文件,此處所用圖片為網際網路下載,非作者拍攝。)
  • 讀《秦漢與羅馬》有感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大量修建的公共建築成為羅馬城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為城市建設和市民服務的。秦漢時期都城與古羅馬城儘管都顯示出「好大喜功」的特徵,建築物都富麗堂皇,但建築物服務的對象是不一樣的。古羅馬時期的著名建築學家維特魯威在盛讚羅馬建築的偉大時,就曾直言不諱地將「顯示了偉大的權力」作為首要因素,秦漢時期宮殿建築也有「非壯麗無以重威」的要求。古羅馬城的中心從廟宇遷至城市廣場,在城市功能區調整中得到完善。漢長安城在變遷中也在不斷拓展其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功能劃分,但其主要目的則是是為中央集權服務。
  • 古老的呼喚 · 古羅馬穿越指南即將啟程! 羅馬之路Light版
    羅馬之路是中信書院和行知探索文化集團聯手推出的古羅馬主題深度文化體驗品牌,在中信出版社的特別授權下,根據《羅馬人的故事》一書策劃,目前已推出:*羅馬之路·大格局領導力 (後EMBA時代反思探索課程)*羅馬之路·古羅馬穿越指南
  • 從史詩大作《角鬥士》看古羅馬的真實歷史
    大家好,雷德利·斯科特的《角鬥士》作為一部曾經拿過五項奧斯卡大獎的史詩電影,拍得有多麼優秀已經不用誇了,我只是打算從歷史契合度的方面聊聊這部電影,希望能給您提供不一樣的觀影角度。這可能要從古羅馬的政治制度講起。古羅馬的三個時期古羅馬從政治體制的角度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個時期,即王政時期、共和國時期以及帝國時期。
  • 古羅馬花樣百出的殘酷角鬥,一不小心就會落入猛虎之口《角鬥士》
    距離全國影院1月24日停業已過去92天,當中部分城市的影院營業了一小段時間,但也只有經典老電影可看;99%的觀眾已經92天沒有體驗到影院的大熒幕和震撼的音響效果;影院復工時間遙遙無期,沒有大電影的日子,我們只能選擇在家看網絡電影或電視劇,或者重溫精彩的老電影。
  • 舌尖上的古羅馬:古羅馬人的一日三餐是啥樣的?
    當我們厭倦了金戈鐵馬、殺伐擄掠和爾虞我詐,不妨穿越回公元2世紀黃金時代的羅馬帝國,體驗一下羅馬人的一日三餐,讓我們對羅馬帝國的歷史和西方的飲食文化有一番更加深刻的領悟。探索古人的飲食文化也是非常有趣的一、四海之內皆食材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神聖偉大的奧古斯都最終敲定了羅馬帝國的疆域形態與霸權輻射範圍,地中海成為內湖、國土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如此遼闊的領土讓羅馬帝國成為一個典型的多元屬性國家,這導致不同行省的自然稟賦在"羅馬統治下的和平
  • 古羅馬角鬥:從祭祀儀式到公眾表演,與徵服文化交相輝映
    古羅馬的角鬥活動是後世觀察羅馬時代生活一面鏡子,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方面的信息,包括羅馬政治上專制集權色彩,經濟上貴族財富積累的豐碩程度,文化上的暴力審美。羅馬角鬥活動最初源於墓地葬禮儀式,後來才隨著羅馬社會的發展和民眾的接受,逐漸演變成了公開的表演活動。
  • 吞噬母體長大的羅馬:西方藝術家的聖城與消失的伊特魯裡亞人
    此後三十年代,透納再度創作了以下這幅《從阿文提諾山看羅馬》 「羅馬嬰兒」誕生之際,伊特魯裡亞文明已進入了鐵器時代,他們的勢力範圍覆蓋了從臺伯河右岸直到北部的波河流域廣大地區。 其文明發源的核心區域,便是如今的義大利託斯卡納大區(Tuscany)以及羅馬以北的拉齊奧一部。
  • 《羅馬 第二季》Rome 羅馬:重現古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的歷程
    遭受妒忌凱撒的戰績輝煌古羅馬時期演講家、哲學家西塞羅(Cicero)評價《高盧戰記》說:「它們值得最高稱讚,因為它們文風簡樸不事雕琢,直率而優美。它們不需任何演說術修飾,就像不穿衣衫的裸體顯露其天生麗質那樣。
  • 古羅馬鬥獸場上的廝殺:奴隸制的羅馬最野蠻的「文化現象」?
    引言古羅馬建築是世界建築史最光輝的一章,說它是奇蹟也不會過分。羅馬人是偉大的建設者,他們不但在本土大興土木,建造了大量雄偉壯麗的各種類型的居住和公共建築物,而且在帝國的整個領土裡普遍建設。甚至在西亞和北非駐軍衛戍的小城,也照樣建設得富麗堂皇。
  • ARTdaily 不是《羅馬假日》是《羅馬》
    《羅馬》,由HBO與英國廣播電臺、義大利國家臺合作的一部歷史題材的美劇,據說花了七年時間製作完成的,第一季投資1億元12集電視劇,是史上成本最高的連續劇,共有兩季。(HBO的歷史劇早已是有口皆碑的典範)
  • 《萬國覺醒》影響了歐洲古代史的布匿戰爭交戰雙方是古羅馬跟哪個...
    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影響了歐洲古代史的布匿戰爭交戰雙方是古羅馬跟哪... 「影響了歐洲古代史的「布匿戰爭」,交戰雙方是古羅馬跟哪個古國?",在《萬國覺醒》中,很多小夥伴都不是很了解這些題目的答案是什麼?
  • 【推薦|留學】關於義大利,7部值得一看的紀錄片!
    Francesco’s Mediterranean Voyage》《義大利的莎士比亞Shakespeare in Italy》佛朗西斯科其本身是位威尼斯貴族的後裔,在本節目中,弗朗西斯科先生駕駛他的Alfa Romeo Duetto Spider敞蓬車來了個義大利全境浪漫之旅途,從北到南玩轉了整個義大利,他尋覓古老的建築,探詢古老的地中海文化
  • 美霖文化•一周產業觀察【2021年第08周】
    愛奇藝:《勞生不悔》、《擺脫貧困》;優 酷:《古城末日》、《一億人的脫貧故事》;騰 訊:《元宵唐詩會》、《地中海的輝煌:羅馬帝國的興衰》、《高鐵,我們的故事 第2季》;嗶哩嗶哩:《戰貧之路》;    《辣子曰 第二季》、《鄉野下飯魂》、《煙火拾味》、《您好,110 第二季》、《奇蹟工程 第二季》、《一桌年夜飯 第二季》、《沸騰吧火鍋
  • 由極簡到奢華,從飲食看古羅馬一代帝國如何走向衰亡?
    眾所周知,古羅馬在軍事、建築、繪畫等方面都有著許多傑出的成績,而他們的飲食文化同樣也令人印象深刻。那麼,古羅馬時期,人們的生活飲食是什麼樣子的?他們又是如何從極簡到奢華,直至走向衰亡的?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來具體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