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們分別介紹了電影《羅馬假日》中的著名景點和數座羅馬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等出現在該紀錄片中的標誌性建築和文物。這部結合旅遊與學術的紀錄片生動準確地展示了羅馬優美的自然風光、宏偉的歷史遺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多彩的民族風情。它立足於實景,從歷史和人文的角度,使我們了解羅馬帝國是怎樣形成、達到鼎盛以及最終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
秋日的羅馬街道
(BGM: Mystery of Love)
長期以來,羅馬因其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地位被世人歌頌為「永恆之城」。作為歷經2700多年風雨的古老都市,它擁有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鍾情於古典文化的朝聖者前往。
而另一方面,如今的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和拉齊奧大區的首府,也是義大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大街小巷呼嘯而過的賽車和酒吧裡打扮時髦的都市青年將現代氣息發揮到極致,為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處可見的古代建築與紀念雕塑提醒著我們古羅馬曾經的榮耀,時尚喧鬧的現代街道和廣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在美麗的羅馬街頭遊覽沿途風光,也能感受到古羅馬對於當今社會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座文明古國是如何將古今混搭的多元魅力發揮到淋漓盡致的。
那些兩千多年前由古羅馬共和國執政官興建的道路今日依然車流如織,在眾多古道中最值得一看的莫過於被羅馬人譽為「道路女皇」的阿皮亞古道。
它是歷史上的第一條羅馬大道,由阿皮烏斯·克勞狄於公元前312年下令修建。
最初是軍隊為了加快部隊行進速度,以儘快到達前線動亂地點而建設的,後來被用於商貿往來。
這條道路堪稱羅馬築路技術的典範,它有展現共和國工程水平的玄武巖路面,有反映帝國龐大實力的雄偉建築,有現今仍排列在這條古老石頭路沿線的富人墓地,展現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歷史長卷。
聖塞巴斯蒂安城門是公元3世紀古羅馬帝國皇帝奧勒良修建的城牆中保存較完好的一座城門,也是阿皮亞古道的起點。
古羅馬時期,城門前的空地擔負著「城外停車場」的職責,無論何方權貴,來到羅馬時都需將私家「車輛」停放在城門之外。
而在帝國滅亡後的千年中,這扇城門成為了現代意義上的「高速收費口」。
如今作為博物館的它讓我們有機會漫步在350米長的城牆之上,俯瞰阿皮亞古道以及羅馬近郊的城市美景。
古羅馬疆域之遼闊眾所周知,隨著版圖的擴張,古羅馬的道路也向四面不斷延伸。
作為義大利國道體系的一部分,古羅馬高效的道路系統依然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羅馬的崛起為西方後世的帝國樹立了典範,為統一的西方文化奠定了基礎。
而在紀錄片《地中海的輝煌》中,你還將了解:
羅馬開創的帝國模式和大一統理想是如何對西方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
·統一的拉丁文字——西方後世的文明語言
·統一的法律、行政管理和軍隊——維繫國家的手段
·統一的財政、稅收和貨幣——歐元的前身
……
納沃納廣場的輪廓是一個寬闊的橢圓形,其形狀與名稱都源於阿戈納利斯競技場——一個擁有三萬座位的大型運動場,由圖密善皇帝於公元86年建成。
1644年,教皇英諾森十世開始著手一項激進的巴洛克風格的重建方案,廣場經歷了重大的變化。
此項改變產生的最主要紀念物便是廣場上三座著名的噴泉:四河噴泉、摩爾人噴泉和海神噴泉。
其中貝尼尼的四河噴泉是巴洛克藝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四河噴泉分為四個部分:象徵非洲尼羅河、帶頭巾的老人與棕櫚樹;象徵歐洲多瑙河、一手抓住盾牌的老人與他腳邊的獅子;象徵亞洲恆河、手握船槳的老人與一匹駿馬;象徵美洲普拉塔河、坐在銀幣堆上的老人與蛇。
它使納沃納廣場成為了巴洛克式建築的象徵,為羅馬藝術添上了輝煌的一筆,直至現在該地也仍是羅馬夜生活的中心。
西班牙廣場原是舊時西班牙總督舊址,位於義大利羅馬聖三一教堂所在的山丘下。
位於西班牙廣場附近的Cafe Greco是羅馬最古老的咖啡館,始於公元1760年。
Cafe Greco曾為英國詩人聚集之處,是濟慈、拜倫、雪萊等文人最愛去的場所,各地的藝術家如德國文學家歌德、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等也曾在此一展長才。
而如今,對於許多購物愛好者而言,西班牙廣場成為了一個讓她們瘋狂的地方。
西班牙廣場臺階對面的孔多蒂大街是羅馬最主要的購物地點之一,這裡雲集了眾多奢侈品牌,完全能夠滿足旅行者的需求,被稱為羅馬的「香榭麗舍大道」。
威尼斯廣場位於義大利羅馬市中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
廣場呈長方形,長130米,寬75米,是五條大街的匯合點。
廣場中央原先是公共汽車、計程車和觀光馬車等的聚集地,全市的交通中樞地帶。
自1980年下半年起,羅馬市政府對它進行了整頓,使之更加美麗壯觀。
威尼斯廣場西面是威尼斯大廈——羅馬最著名的文藝復興式宮殿建築,由巴爾保樞機主教於1455年興建,現改為藝術博物館對外開放。
每年義大利國慶日6月2日都會在威尼斯廣場舉行閱兵式。
威尼斯廣場南面,有一座巍峨的白色大理石建築,它就是卡皮託利諾山上的祖國祭壇,是義大利獨立和統一的象徵。
它始建於1885年,於1911年落成,是為紀念義大利統一後第一位國王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而建的。
無論日曬雨淋,總有兩名士兵紋絲不動地在這裡守護著無名戰士墓,到義大利訪問的各國首腦,通常都要到這裡來獻花圈致意。
而在紀錄片《地中海的輝煌》中,你還將了解:
羅馬的文學、藝術、哲學、建築情況
·普勞圖斯和特倫提烏斯的喜劇
·凱撒和西塞羅的散文
·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的史詩和詩歌
·盧克萊修、塞涅卡、奧勒留等人的哲學思想
·羅馬的雕塑藝術
·特色鮮明的廣場、凱旋門、鬥獸場、浴場、水渠
……
羅馬人依靠英雄主義保家衛國、開疆拓土,但隨著國家版圖的擴大和行省的增加,大量的財富流入羅馬,羅馬人傳統的英雄主義精神在日益增長物質財富的腐蝕下逐漸衰弱。
到了公元前的最後一個世紀,享樂之風愈演愈烈,羅馬人終日在浴場中消磨時光,被時人稱為「瘟疫時期的飲宴」,這種享樂風氣一定程度上預告了羅馬帝國的土崩瓦解。
從公元4世紀末葉起,羅馬帝國不斷遭到日耳曼蠻族的入侵。
410年西哥特人攻佔了羅馬,455年汪達爾人再度洗劫羅馬。
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最後一個皇帝小羅慕洛斯被蠻族僱傭軍首領廢黜,這一年通常被當作古羅馬文明結束的標誌。
中世紀後,經歷漫長時代的多民族融合,現代羅馬扮演著「義大利經濟奇蹟」背後的驅動力的角色,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成為「時尚之都」。
義大利人喜歡慢節奏而講究的生活。於街頭巷角尋覓一家咖啡館,在Espresso的香氣中度過一個慵懶悠閒的午後是義大利人永遠不變的愛好。
14世紀的義大利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後來在羅馬教廷的支助下成為巴洛克時代的文化和藝術活動中心。
在羅馬,隨處可見情侶們靠在路邊愜意地聊天擁抱。雖然羅馬的地標之一西班牙臺階被市政府下達了「禁坐令」,也並沒有影響市民和遊客們享受休憩的樂趣。
在千年古蹟中吃冰激凌、發呆吹風是很獨特的體驗,仿佛穿越到影視作品中,與那些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又親近了一些。
而在紀錄片《地中海的輝煌》中,你還將了解:
羅馬王政時期、共和國時期和帝國早期的英雄主義事跡
·賀拉斯三兄弟與居裡亞斯三兄弟決鬥的故事
·老布魯圖斯大義滅親的故事
·辛那圖斯臨危受命的故事
·賀拉提斯力挫強敵的故事
·卡米努斯拯救羅馬的故事
·雷古魯斯一諾千金的故事
·大西庇阿與漢尼拔英雄相惜的故事
·「前三頭」戰敗身死或遇刺
·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麗奧帕特拉自殺
·小伽圖之死和小布魯圖斯之死的悲壯情景
……
羅馬是一座歷史豐富而又與時俱進的城市,一座永遠不缺乏文化和活力的城市,她滄桑威嚴,也浪漫優雅。而在紀實片《地中海的輝煌》中,我們更能從歷史、政治、宗教、建築、文化等多個角度欣賞到她的美。
趙林教授
哲學博士、全國教學名師
武漢大學哲學教授
澳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百家講壇》主講人
由武漢當代明誠文化體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尚弘星雲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趙林博士親臨現場的文化旅行紀錄片《地中海的輝煌》將於2月24日起每周三中午12點在騰訊視頻與大家見面,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