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土地也是玄奘西行取經所經的一部分,很多 中國 人都會覺得它神秘而遙遠。建築群由三座神學院組成:左側為兀魯伯神學院(兀魯伯為烏中世紀的學者、天文學家、詩人和哲學家),建於1417-1420年;正面為季裡雅-卡利(意為鑲金的)神學院,建於1646-1660年;右側為希爾-多爾(意為藏獅的)神學院,建於1619-1636年。這三座建築高大壯觀、氣勢宏偉,內有金碧輝煌的清真寺。
兀魯伯神學院的正門和彩色的穹頂是用各種色彩的陶瓷裝飾的,後遭地震破壞,又重新修建了高13米、直徑13米的新穹頂,建築材料採用特殊金屬結構。這些神學院是中世紀培養穆斯林神職人員的學府。其中兀魯伯神學院是15世紀最好的穆斯林學府之一。據說,兀魯伯曾親自在此授課,這裡是他統治期間世俗科學思想的中心。三座神學院雖建於不同時代,但風格組合相當成功,是中世紀中亞建築的傑作。
列基斯坦神學院位於撒馬爾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意為「沙地」)廣場,是一組宏大的建築群,撒馬爾罕和布哈拉都是中亞最古老的、古時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樞紐城市,為古代帖木爾帝國的首都和主要城市,連接著中國、波斯帝國和印度這三大帝國。現在它們是烏茲別克斯坦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兩個古城,都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古時候,烏茲別克斯坦由伊朗遊牧民族組成,無論是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徵討,還是突厥王朝取代波斯王朝,當地人都信奉伊斯蘭教。14世紀,在烏茲別克斯坦出生的蒙古貴族阿米爾·帖木兒徵服了烏茲別克斯坦,建立了以撒馬爾罕為首都的龐大帝國。帖木兒帝國時期,中亞突厥人文化特性與根基得到了進一步的延伸與發展,為現代烏茲別克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
14世紀,在烏茲別克斯坦出生的蒙古貴族阿米爾·帖木兒徵服了烏茲別克斯坦,建立了以撒馬爾罕為首都的龐大帝國。帖木兒帝國時期,中亞突厥人文化特性與根基得到了進一步的延伸與發展,為現代烏茲別克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
兀魯伯神學院的正門和彩色的穹頂是用各種色彩的陶瓷裝飾的,後遭地震破壞,又重新修建了高13米、直徑13米的新穹頂,建築材料採用特殊金屬結構。這些神學院是中世紀培養穆斯林神職人員的學府。其中兀魯伯神學院是15世紀最好的穆斯林學府之一。
這些神學院是中世紀培養穆斯林神職人員的學府,其中兀魯伯神學院是15世紀最好的穆斯林學府之一。據說,兀魯伯曾親自在此授課,這裡是他統治期間世俗科學思想的中心。三座神學院雖建於不同時代,但風格組合相當成功,是中世紀中亞建築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