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深度好文)

2021-02-19 經典文摘


人生不滿百,卻懷千歲憂。

人活一世不過百年,卻常為以後的事愁了心,苦了臉,這是何苦?

笑一笑,十年少。

遇事多笑,及時行樂,才是最重要的。

當一個人微笑時,他是最美麗的,整個世界會為之動容。

人生本就是喜憂參半,你若笑過,便能知曉,百事從心起,一笑解千愁。

吃虧時,坦然一笑

弘一法師曾云:「能受苦方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

常言道:吃虧是福。

既然是福,坦然一笑,欣然接受就好。

所謂:「有舍才有得。」

吃過的虧,都是在為自己積攢運氣,終有一天,會以另一種方式補償回來。

吃虧處,減一點財,就少一份災難的危險;

損一份利,就增一份意想不到的福報;

佛經有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做人量大福大,吃虧時,笑笑就好,不要總覺得,是別人虧欠了自己。

所謂:佔便宜時失機遇,吃得虧時自有福。

其實,生活是一面鏡子,你怎麼對它,它就怎麼回報你。

人生本就是自負盈虧,不必耿耿於懷,諸多計較。

吃虧時,坦然一笑,笑出了心胸、笑出了灑脫。

關於行氣的要領,綜合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吸氣曰納,出氣曰吐。「吐故納新」即吐出碳氣,吸納新鮮氧氣。納時深吸至於丹田,然後徐徐吐出廢氣。吐氣有吹、呼、唏、呵、噓、呬六種方法。《養性延命錄》雲:「凡行氣以鼻內(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呼吸之法要細、長、深、勻。吸氣時要細微徐緩,不可聞聲,葛洪所謂以鴻毛著鼻口上而鴻毛不動。深者謂吸氣深入達於臍下丹田。勻謂呼吸要勻稱。細微、徐緩、深長、勻稱,此即道家所謂「綿綿若存」。

(2)行氣宜在早上林間,空氣清新的地方鍛鍊。古人稱:「從夜半至日中為生氣」。(《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司馬承禎謂:「凡導引當以醜後卯前,天氣清和時為之。」(《導引論》

(3)導引行氣是把肢體運動、乾浴、按摩與氣功,內外結合起來。《導引經》說清旦起來,叩齒、閉目握固、調息、導引正是講的內外功的結合。

(4)行氣要節食,不宜過飽。《養性延命錄》雲:「行氣之法,少食自節,動其形,和其氣」。

(5)行氣要注意意念活動,要把調息練氣與練心(思想、意念)結合起來。意念活動在道教叫「存思」、「存想」、「存神」。①《老君存思圖》雲: 「為學之基,以存思為首。」(《雲笈七籤》卷四十三引)存思又叫凝神,神定則氣住,練功家要求意守丹田或意守某關,在道書中又稱「守一」。《抱樸子•地真》雲:「思一至飢,一與之糧。」道教加以神秘化就有「思玄一」存諸神等說,其實就是使精神專一,凝神聚氣。道家以耳為精竅,目為神竅,口為氣竅。意動形搖則傷氣;目動心搖則傷神;邪思精搖則傷精。故《莊子》雲:「勿搖汝精,乃可長生」。(《在宥》)意念專一則耳不聞,可以保精;口不言,可以保氣;目不視,可以保神。心靜守一則氣平,氣平則息勻,息勻則氣聚,氣聚則凝神,神氣合一,性命歸根。所以「存思」的要點在排除雜念,閉目內視,所謂「智靜神凝,除欲中淨」。(《老君存思圖》)《神仙絕穀食氣經》說:「諸行氣皆無令意中有忿怒愁憂。忿怒愁憂,則氣亂;氣亂則逆。思一,則正氣來至;正氣來至,則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則津液多生而鼻息微長;鼻息微長,則五臟安;五臟安,則氣各順理。如法為,長生久壽。」(《雲笈七籤》卷五十九引)所以行氣功要精神上輕鬆愉快,心情安靜,排除一切煩惱和雜念,常保心氣和平,這樣練功持之以恆,自可健康長壽。《清靜經》曰:「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若能常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故能寡慾則心平氣和,心靜而神自清。因之,清心寡欲,意念專一,是行氣功的前提條件。

概括起來,可以這樣說:導引行氣就是現在的氣功、保健按摩、柔軟體操、武術鍛鍊等結合起來的一套保健強身之術。導引行氣如能長期堅持鍛鍊,無疑能夠增強體質,防病治病,可以卻老延年。但道教認為可以長生不死,顯然是妄誕的。漢代的王充就批判過道家以為導氣養性可以度世不死的虛妄。(見《論衡•道虛》)葛洪認為行氣導引「可令內疾不起,風溼不犯」,「可以延年遲死耳,不得仙也。」(《抱樸子•極言》)行氣重視意念活動,意念活動是心理衛生的保健法,把人的心理與生理密切結合起來,說明古人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對人的心理與生理的關係上已有較深的理解。

(四)房中 房中本是古代醫學中講男女性生理和性醫學的知識。《漢書•藝文志》方技略雲:「房中者,性情之極,至道之際。是以聖王制外樂以禁內情,而為之節文。傳曰:『先王之作樂,所以節百事也。'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隕性命。」這一段概述了古代房中術的要旨,說明男女結合是性情之極至,其要在「樂而有節」。如果沒有節制,沉迷荒淫就會傷生短命。道教汲取了它。在道書中把房中亦稱為「合氣」或「男女合氣」。早期道教的經典《太平經》中就有「興國廣嗣之術」。天師道的教徒們都是有妻室子女的,因之道教認為房中是保精、養生、卻病的一種修煉方法。所以《黃庭經》說:「長生至慎房中急,棄捐淫慾專守精」。道教的理論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陰陽配合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天地之道就是陰陽和諧,陰陽合而萬物生。所以《玄女經》說: 「一陰一陽相須」。《抱樸子》說:「人不可以陰陽不交,坐致疾患」(《微旨》)。又說:「陰陽不交,則坐致壅閼之病,故幽閉怨曠,多病而不壽也。任情肆意,又損年命」(《釋滯》)。《養性延命錄》謂:「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若孤獨而思交接者,損人壽,生百病」。這說明男女合氣的真理。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不交及縱慾過度都會產生疾病。所以葛洪說:「人不可以陰陽不交,坐致疾患。若乃縱情恣欲,不能節宣,則伐年命」(《抱樸子•微旨》)。房中術的要點是:(1)注意節慾而不能縱慾,葛洪所謂「得其節宣之和,可以不損」(《抱樸子•釋滯》);(2)禁忌醉飽以後或勞累過度的性生活。《素問•厥論篇》說:「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王冰注云:「醉飽入房,內亡精氣,中虛熱入,由是腎衰」。《養性延命錄》亦云:「醉飽、遠行歸還,太疲倦,並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房中術的功用,據葛洪說:「夫陰陽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抱樸子•微旨》)至於道教認為房中之法可以「採陰益陽」,「還精補腦」,「增年益壽」,能醫治百病(見《抱樸子•釋滯》),這顯然做了不適當的誇張。

房中、服食、導引行氣等都是道教修煉養生之術。但是「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長,知玄素之術者,則曰唯房中之術,可以度世矣;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則曰唯導引可以難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則曰唯藥餌可以無窮矣;學道之不成就,由乎偏枯之若此也」。(《抱樸子•微旨》)葛洪說這些淺見之人,總是強調自己知道的一點,認為就可以成仙,其實乃是片面之論。精、氣、神是構成人的生命的三大要素,所以道教的修煉貴在愛精、保氣、全神。房中的目的在愛精,導引行氣在保氣,服食藥餌是綜合性的,既可治病,又可固精、保氣、全神。《抱樸子•雜應》說:「養生之盡理者,既將服神藥,又行氣不懈,朝夕導引,以宣動榮衛,使無輟閡,加以房中之術,節量飲食,不犯風溼,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葛洪認為人的身體是個有機體,各方面密切聯繫著,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如像治理國家,必須「文武禮律」互相配合,不能有所偏廢。如像音樂一樣,必須五音配合,才能成曲調。養生也是這樣,應該把服食藥餌、導引行氣、房中之術等結合起來,才能收到防病、治病、強身、延年的效果。

道教在養生方面有許多值得重視的寶貴經驗和知識。如青牛道士封君達說:「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飢餓——引者)。去肥濃,節鹹酸,減思慮,損喜怒,除馳逐,慎房室」。張湛《養生集敘》曰:「養生大要: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日養形,四日導引,五日言語,六曰飲食,七日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並《養性延命錄》引)袁了凡講聚精養生之道:「一曰寡慾,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指清淡之味——引者)。(《攝生三要》)這些都是養生經驗的總結,是頗有價值的。道教的長生成仙之說,當然是虛妄的,但如服食中包含著許多醫藥和食療保健的知識,導引行氣是氣功、保健功與按摩相結合的強身治病的方法,房中是性醫學的知識,這裡面都包含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應該珍視這分文化遺產,剔除其虛妄迷信的東西,發揚其科學的內容。

被人誤解時,微微一笑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被人誤解,若一味斤斤計較,只會讓自己備受折磨。

與其浪費口舌解釋,倒不如一笑而過。

微笑,並不是懦弱,而是無聲的反駁。

因為,時間能澄清一切。

有道:是非曲直苦難辯,自有日月道分明。

懂你的人,不必解釋,不懂你的人,解釋那麼多也沒用?

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吃飯時遇到這麼一件事:

隔壁飯桌媽媽去了衛生間,孩子摔下凳子,哇哇大哭,

季羨林忙去扶起,卻不巧被媽媽看見,誤以為是他欺負了孩子,便破口大罵,

大師微微一笑,繼續回到座位吃飯,

周圍的顧客看不下去,紛紛指責女人蠻橫無理,

最後女人自知理虧帶著孩子走了,

人品正的人,不怕被誤解,心胸坦蕩的人,不必爭辯。

人世間,有些事,無需在意,笑笑即可,看開一點,灑脫一點。

這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境界。

被人誤解時,淡然一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白衣惹灰土,只需心如故!

關於行氣的要領,綜合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吸氣曰納,出氣曰吐。「吐故納新」即吐出碳氣,吸納新鮮氧氣。納時深吸至於丹田,然後徐徐吐出廢氣。吐氣有吹、呼、唏、呵、噓、呬六種方法。《養性延命錄》雲:「凡行氣以鼻內(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呼吸之法要細、長、深、勻。吸氣時要細微徐緩,不可聞聲,葛洪所謂以鴻毛著鼻口上而鴻毛不動。深者謂吸氣深入達於臍下丹田。勻謂呼吸要勻稱。細微、徐緩、深長、勻稱,此即道家所謂「綿綿若存」。

(2)行氣宜在早上林間,空氣清新的地方鍛鍊。古人稱:「從夜半至日中為生氣」。(《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司馬承禎謂:「凡導引當以醜後卯前,天氣清和時為之。」(《導引論》

(3)導引行氣是把肢體運動、乾浴、按摩與氣功,內外結合起來。《導引經》說清旦起來,叩齒、閉目握固、調息、導引正是講的內外功的結合。

(4)行氣要節食,不宜過飽。《養性延命錄》雲:「行氣之法,少食自節,動其形,和其氣」。

(5)行氣要注意意念活動,要把調息練氣與練心(思想、意念)結合起來。意念活動在道教叫「存思」、「存想」、「存神」。①《老君存思圖》雲: 「為學之基,以存思為首。」(《雲笈七籤》卷四十三引)存思又叫凝神,神定則氣住,練功家要求意守丹田或意守某關,在道書中又稱「守一」。《抱樸子•地真》雲:「思一至飢,一與之糧。」道教加以神秘化就有「思玄一」存諸神等說,其實就是使精神專一,凝神聚氣。道家以耳為精竅,目為神竅,口為氣竅。意動形搖則傷氣;目動心搖則傷神;邪思精搖則傷精。故《莊子》雲:「勿搖汝精,乃可長生」。(《在宥》)意念專一則耳不聞,可以保精;口不言,可以保氣;目不視,可以保神。心靜守一則氣平,氣平則息勻,息勻則氣聚,氣聚則凝神,神氣合一,性命歸根。所以「存思」的要點在排除雜念,閉目內視,所謂「智靜神凝,除欲中淨」。(《老君存思圖》)《神仙絕穀食氣經》說:「諸行氣皆無令意中有忿怒愁憂。忿怒愁憂,則氣亂;氣亂則逆。思一,則正氣來至;正氣來至,則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則津液多生而鼻息微長;鼻息微長,則五臟安;五臟安,則氣各順理。如法為,長生久壽。」(《雲笈七籤》卷五十九引)所以行氣功要精神上輕鬆愉快,心情安靜,排除一切煩惱和雜念,常保心氣和平,這樣練功持之以恆,自可健康長壽。《清靜經》曰:「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若能常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故能寡慾則心平氣和,心靜而神自清。因之,清心寡欲,意念專一,是行氣功的前提條件。

概括起來,可以這樣說:導引行氣就是現在的氣功、保健按摩、柔軟體操、武術鍛鍊等結合起來的一套保健強身之術。導引行氣如能長期堅持鍛鍊,無疑能夠增強體質,防病治病,可以卻老延年。但道教認為可以長生不死,顯然是妄誕的。漢代的王充就批判過道家以為導氣養性可以度世不死的虛妄。(見《論衡•道虛》)葛洪認為行氣導引「可令內疾不起,風溼不犯」,「可以延年遲死耳,不得仙也。」(《抱樸子•極言》)行氣重視意念活動,意念活動是心理衛生的保健法,把人的心理與生理密切結合起來,說明古人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對人的心理與生理的關係上已有較深的理解。

(四)房中 房中本是古代醫學中講男女性生理和性醫學的知識。《漢書•藝文志》方技略雲:「房中者,性情之極,至道之際。是以聖王制外樂以禁內情,而為之節文。傳曰:『先王之作樂,所以節百事也。'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隕性命。」這一段概述了古代房中術的要旨,說明男女結合是性情之極至,其要在「樂而有節」。如果沒有節制,沉迷荒淫就會傷生短命。道教汲取了它。在道書中把房中亦稱為「合氣」或「男女合氣」。早期道教的經典《太平經》中就有「興國廣嗣之術」。天師道的教徒們都是有妻室子女的,因之道教認為房中是保精、養生、卻病的一種修煉方法。所以《黃庭經》說:「長生至慎房中急,棄捐淫慾專守精」。道教的理論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陰陽配合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天地之道就是陰陽和諧,陰陽合而萬物生。所以《玄女經》說: 「一陰一陽相須」。《抱樸子》說:「人不可以陰陽不交,坐致疾患」(《微旨》)。又說:「陰陽不交,則坐致壅閼之病,故幽閉怨曠,多病而不壽也。任情肆意,又損年命」(《釋滯》)。《養性延命錄》謂:「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若孤獨而思交接者,損人壽,生百病」。這說明男女合氣的真理。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不交及縱慾過度都會產生疾病。所以葛洪說:「人不可以陰陽不交,坐致疾患。若乃縱情恣欲,不能節宣,則伐年命」(《抱樸子•微旨》)。房中術的要點是:(1)注意節慾而不能縱慾,葛洪所謂「得其節宣之和,可以不損」(《抱樸子•釋滯》);(2)禁忌醉飽以後或勞累過度的性生活。《素問•厥論篇》說:「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王冰注云:「醉飽入房,內亡精氣,中虛熱入,由是腎衰」。《養性延命錄》亦云:「醉飽、遠行歸還,太疲倦,並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房中術的功用,據葛洪說:「夫陰陽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抱樸子•微旨》)至於道教認為房中之法可以「採陰益陽」,「還精補腦」,「增年益壽」,能醫治百病(見《抱樸子•釋滯》),這顯然做了不適當的誇張。

房中、服食、導引行氣等都是道教修煉養生之術。但是「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長,知玄素之術者,則曰唯房中之術,可以度世矣;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則曰唯導引可以難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則曰唯藥餌可以無窮矣;學道之不成就,由乎偏枯之若此也」。(《抱樸子•微旨》)葛洪說這些淺見之人,總是強調自己知道的一點,認為就可以成仙,其實乃是片面之論。精、氣、神是構成人的生命的三大要素,所以道教的修煉貴在愛精、保氣、全神。房中的目的在愛精,導引行氣在保氣,服食藥餌是綜合性的,既可治病,又可固精、保氣、全神。《抱樸子•雜應》說:「養生之盡理者,既將服神藥,又行氣不懈,朝夕導引,以宣動榮衛,使無輟閡,加以房中之術,節量飲食,不犯風溼,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葛洪認為人的身體是個有機體,各方面密切聯繫著,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如像治理國家,必須「文武禮律」互相配合,不能有所偏廢。如像音樂一樣,必須五音配合,才能成曲調。養生也是這樣,應該把服食藥餌、導引行氣、房中之術等結合起來,才能收到防病、治病、強身、延年的效果。

道教在養生方面有許多值得重視的寶貴經驗和知識。如青牛道士封君達說:「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飢餓——引者)。去肥濃,節鹹酸,減思慮,損喜怒,除馳逐,慎房室」。張湛《養生集敘》曰:「養生大要: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日養形,四日導引,五日言語,六曰飲食,七日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並《養性延命錄》引)袁了凡講聚精養生之道:「一曰寡慾,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指清淡之味——引者)。(《攝生三要》)這些都是養生經驗的總結,是頗有價值的。道教的長生成仙之說,當然是虛妄的,但如服食中包含著許多醫藥和食療保健的知識,導引行氣是氣功、保健功與按摩相結合的強身治病的方法,房中是性醫學的知識,這裡面都包含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應該珍視這分文化遺產,剔除其虛妄迷信的東西,發揚其科學的內容。

遭遇不順時,泰然一笑

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偶遇坎坷不順是常態,昂揚一笑,自在面對就好。

命運不順,你重視它就大,漠視它就小。

跌倒了不怕,站起來,繼續向前走。

逢山開路,遇水塔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

生活,沒有邁不過去坎,仰天而笑,終會柳暗花明。

笑看風風雨雨,灑脫餘生,又豈會在意一時輸贏?

生命,境由心生。

泰然一笑,才能笑看風雨。

周國平說:

不管生命多麼短暫,笑著生活,笑著享樂,笑著受苦,這才是人生。

笑對人生,是一種風度。

身處逆境時,不妨笑一笑,心懷善意和美好。

這是最好的靈丹妙藥,也是世上最美的風景。

相關焦點

  • 伴讀 | 笑(深度好文)
    很久之前,有一位禪師,他曾獨自在山洞中修行十年。回到寺院後,依舊每夜到殿內打坐念經。有一天,佛像面前的功德箱突然錢財盡失,禪師無疑成了眾人懷疑的對象。因為此前從來沒有發生過此類的事情,而且大殿每夜都只有禪師一人前去。於是,禪師「偷錢」的事傳遍了寺院上下。但面對閒言碎語,禪師只是淡然一笑,他既沒有站出來喊冤叫屈,也沒有半點委屈之意,而是與平時一樣,每天都按時吃飯、打坐。
  • 給生活一個微笑(深度好文)
    給生活一個微笑(深度好文) 任何時候, 少審視他人,莫輕賤自己, 經營好自己的日子
  • 面向陽光,笑對人生!(深度好文)
    唯有勇敢面對,笑對人生,才會贏得人生的回眸一笑,讓生命的旅程更多美好的願景。笑對人生,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亦是對生命的一種禮遇。懂得笑對人生的人,會不畏人生的風雨,會在艱難險阻中奮勇前行。生活的美,在於你心中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不爭(深度好文)
    >點擊關注聽晴聲,置頂公眾號(或設為星標)點擊收聽更多好故事女人身上有3處風水,養好就是富貴人這輩子,自有因果《紅樓夢》:母親什麼性格,孩子就什麼命!忘(深度好文)怎麼養好一個孩子?
  • 聰明人,不合群(深度好文)
    文/逍遙子 老子道德經(ID:LZDDJ-1)古人說:「夫唯大雅,卓爾不群。」世間萬有,芸芸眾生,本來就是流俗者眾,仁者為稀。身邊的人笑,他就跟著笑;身邊的人怒,他就跟著怒;身邊的人悲戚,他就跟著痛哭。身邊的人問他:「這戲好看嗎?」他卻回答:「我不知道,前面的人擋著,根本看不見演了什麼。」又問他:「既然沒看見,為什麼又哭又笑?」
  • 有稜角的善良,才是真善良(深度好文)
    有稜角的善良,才是真善良(深度好文) 2020-12-14 2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深度好文)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深度好文)
  • 深度清潔面膜評測!深度好文,皮膚清潔請看這裡
    深度清潔面膜評測!深度好文,皮膚清潔請看這裡大家在用面膜的時候,經常會有面膜厚重難推開,塗抹不均勻,一會兒就乾裂炸開等各種不舒服的體驗吧,以至於每次做清潔面膜的時候都有抗拒的心理吧。而今天波姐推薦的是張韻涵同款紐西之謎清潔面膜,非常溼潤好塗抹,十分鐘揪出毛孔垃圾,皮膚又白又淨。而死海作為著名的旅遊勝地和理療聖地,從海水、海鹽到海泥都是寶貝。埃及豔后第一個發現死海泥療效,並把它作用於健康美容的人。他經常把全身浸泡在死海溫泉水中,還令女僕收集死海泥塗抹全身,以增進皮膚的細膩和紅潤。張韶涵力薦的就是一款最近很火的紐西之謎清潔面膜啦!
  • 心靈的換位(深度好文)
    心靈的換位(深度好文)來自國學人生00:0012:22點上方綠標收聽主播誦讀美文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任何人,任何事情,只有將心比心,才能相處得融洽。所謂高情商的人,也是如此。下面這3張圖和3個故事,更是進一步地講述了心靈換位的真相。
  • 藏心(深度好文)
    文 | Autumn來源:洞見(ID:DJ00123987)藏,是保全之道,亦是破局之法。古語有言:「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隆冬時節,看似蕭索,實則暗藏大自然的智慧與生機。如此才能把握好與人相處的分寸,避開不可預知的麻煩。藏器《菜根譚》有言:「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才華出眾固然是好事,可若總在人前炫耀賣弄,好事就變成了壞事。
  • 笑看人生的一段話!(深度好文)
    笑看人生,莫生氣,你贏得的是自己,獲得的是幸福。
  • 一點(深度好文)
    烹調油應選用品質好一些的,並經常更換品種,每人每天半兩油即可。9.吃得雜一點要做到科學飲食,還要食物種類還要豐富一點。葷素均衡搭配,粗細糧也要吃一些,保證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充足,品種越雜越好。10.食物熱一點多吃生冷食物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甚至造成損傷。因此,要儘量避免吃生冷食物,在嚴冬更要注意。
  • (深度好文)
    (深度好文)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 忌 (深度好文)
    雖說都是住在京城,可是從顧家到新郎家,還是有好一段的路程。顧婉音坐在轎子裡,聽著外頭喜樂喧天,心頭也忍不住生出一絲歡喜來。好不容易花轎停下了,鞭炮聲也響起來。到了。顧婉音心裡明白,接下來就是新郎官踢轎門,然後接自己進門。於是,心裡忍不住微微緊張起來。新郎他,會是如何一個人?
  • 心中有尺,口中有度(深度好文)
    心中有尺,口中有度(深度好文) 一句無心的話,
  • 微笑的力量(深度好文)
    那家生意好的餐館,無論顧客怎麼刁難,店主臉上一直掛著微笑,他仿佛很享受這個過程。有次碰到一個非常難纏的客人,菜剛端上來,客人就大聲嚷嚷,「這菜一點味道都沒有,讓人怎麼吃!」店主也是不慌不忙,面帶微笑的解釋,「其實這個口味是大眾口味,只要客人沒有囑咐,我們家的菜都是這個口味。
  • 人,不能讓心情生病(深度好文)
    人,不能讓心情生病(深度好文) 人生哲理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深度好文)
    (深度好文)老了誰與你做伴?(最新潮養老觀)海牙國際法庭宣布:堅決審判美國!爆炸新聞龍永圖:暫且不要討論中國崛起,先問問三個更重要的問題「流浪大師」意外身亡!身後遺物震驚世人!別用你的業餘愛好,去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深度好文)哈佛大學研究:一個人成為廢物的九大根源為什麼蝸居的香港人壽命全球第一超過日本!原因是…中國共產黨入黨誓詞譜成歌曲啦! 聽得激情澎湃、熱血沸騰!降低男性死亡率的方法:請告訴你的父親,老公或兒子!董卿:對不起,我的善良很貴!
  • 臨大事而不亂(深度好文!)
    開心了就要笑,難過了就想哭,這沒什麼問題。但在面臨需用批判思考才可以決斷的難題時,心態就成了最大的障礙。收攏心態,調用知識,用大腦思考後的結論做決定,而不是興奮/憤怒/懊惱/同情/憐憫......為什麼要少用心態?因為它非常容易被人操控,遭人利用,同時還能相互影響。
  • 光明的使者:燈(深度好文)
    光明的使者:燈(深度好文)作者:張全生燈應該是起源於火,火的發明在人類歷史上意義非凡,它不僅僅是改變了人類的飲食,擺脫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還給人們帶來了溫暖和光明。圍在篝火的周圍,人們邊唱邊舞,盡情狂歡,應該是對這一古老文明的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