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倫(文章 飾)和丹丹(劉芸 飾)是一對兒80後的小夫妻,雪倫婚後為創業急需資金,丹丹將母親為他們在北京購買的婚房出售,資助雪倫,夫妻倆租住了四合院中的小平房暫時棲身。春節將至,雪倫遠在黑龍江的父親(張豐毅 飾)母親(叢珊 飾)決意來北京和兒子一起過年,而丹丹在雲南的母親(蔡明 飾)一家恰巧也決定赴京度春節。因為丹丹當初瞞著母親將房子出售,此時只好向現在的房主借住數日,以期向母親隱瞞自己贊助雪倫的事實。雙方的家長先後抵京,小夫妻總算瞞天過海隱藏了真相,然而這幾位家長此次來京並非只為兒女,他們各有私事需要處理,在這個熱鬧的年關引發了諸多喜劇……
看著蠻歡樂的,有人說最後的結局難以理解,我倒覺得挺合理,或者說這正是導演想告訴我們的道理。兩個人相愛的人結婚,和對方過平淡的生活都有意思。雪倫最後明白了他不是為自己在奮鬥,而是為自己的愛人、為家在奮鬥。發現一個現象,文章這個演員除了演技好,很生活化之外,還很聰明,特別會挑戲,而且特別特別演好男人,不知道是不是本色出演。我喜歡文章、張豐毅演戲,遠離家鄉在首都成家居住,生活裡有很多困難,房子工作和理想。片初在床上的那段、接父母那段、撒謊的幾段、去借錢那段、尤其是四合院別離那段捧著臉都特別特別有愛。愛不是為了在她面前證明自己有多強,而是給她她想要的真真實實的生活~~~
挺溫情的,現在需要這樣的電影,張豐毅和叢珊,蔡明這些老戲骨很搶戲啊,哈哈,看第二遍的時候感覺還是很好,對婚姻的目標這段挺飽滿的。和父母一起看得心驚膽顫,小兩口欲求多口味重沒問題,導演你不能拿這個下飯啊!無論是迷茫、困惑的現實生活,還是充滿著堅韌和樂觀的生活態度,仰或是對美好未來的希望與憧憬,都有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獨特的積極向上的一面。出乎意料地好看。有值得學習的態度,也很真實。當然,也許又會被說,電視劇電影看多了,好幼稚。也許是因為喜歡文章這個人,所以他演的這種角色都感覺很好。張豐毅這老戲骨,挺不錯。那時候我跟雪萊拜倫不熟,跟莎士比亞也沒什麼交情。
拋去電影的諸多不現實,我只是很嚮往兩人甜甜蜜蜜恩恩愛愛的小生活。沒經歷過的人不評論。但是俺喜歡文章每部劇中,煽情的地方,都會扶著女人的後脖頸子,一把攬到懷裡的動作。不是吹國產電影有多棒,起碼比另外一堆坑爹賀歲片好得多了。這片放其他檔期其他心情看也就三分,這個回家的季節裡卻是應景親切的,所以額外多一分。大家對文章要求還是挺高的,我覺得我看著挺歡樂的,有時候也為小夫妻感動一下,這個電影對我來說就值了。劇本確實很老套很一般,看評價驚訝到分數竟然那麼低。但我覺得還是很有笑點的一部片。雖然不大現實,但全片看下來還算不錯的。有文章的,就支持!
開頭的一段很喜歡,直至蔡明的出現也足夠喜感。文章似乎開始熱衷於小男人的角色,終究會出現視覺疲勞的。姑娘要是都能這樣拉得下臉皮守得住下線,爺們要是都能這樣拼得起理想護得住愛人,其實你是不是林志玲你像不像吳彥祖還有那麼重要麼。劇情屬實比較簡單。前段部分把女主角形象樹立的挺成功的,但故事接近尾聲了,怎麼就不懂事兒起來了呢。文章同學演戲的確套路,而且一貫的絕好男人,但是還是喜歡,畢竟算是女孩子簡單又不奢侈的夢。雖然情節沒有那麼完善,還有機場重逢的老套,但是拍出來這樣,感覺已經很好了。很喜歡文章,只是覺得沒有王小賤的角色那麼經典了。
葉偉民通過人在囧途證明自己是香港導演南下中最接地氣的一個,這部片子也不例外,不論是主演還是老張,蔡明一乾爸爸媽媽們表演臺詞都很自然,文章的年輕人奮鬥也蠻真實和踏實,但比起囧途來說,這個片子後面是事情推著人物走了。劉芸的騷勁十足啊,文章還是那個不會演戲的樣子,喜歡張豐毅。說不上是電影,頂多是個春晚小品的加長版,尤其是蔡明的加入,像極了前幾年的她在春晚上演丈母娘的那個小品。平民的故事,笑點更貼近老百姓,張豐毅和蔡明在片中是比較搶戲的,笑聲基本上是他倆製造的,文章繼續其本色表演。還是算很有誠意。文章演這種戲碼已經駕輕就熟了,完全可以成為以後該類型角色的表演系電影學院的教科書和樣本了。
也許,功利的人不明白這個結局的意思,會覺得放棄了事業轉機,回家過年不可理喻。實際上,所謂「成功學」扭曲了很多人的價值觀。追逐賀歲檔期的商業目的太過明顯,結果在劇本上混亂一片。愛情和親情是主線,但是卻夾雜了太多枝節末葉,使得導演最終掌控力出現困難,影片水準自然平平。演員表演大多平平,之前文章的說明也證明並非謙虛。純支持文章,弄不懂主題,難道就是那句我只要真真實實的生活?起碼把故事講完了,別的短評說的跟小品似的也的確有,但是這本來就是消費電影吧。如果你的老婆平常表現得特別模範完全不任性全心全意支持你的話,那她一定是在等待關鍵時刻。
挺有小夫妻的氣氛的,喝醉那段好,真實,我親見爺們喝成這樣。文章同學應該是喝了拍的吧。還有,最後沒表男主的事業究竟有未成功,我覺得反而是亮點。想看輕鬆點的片子,放在一邊拖著看,居然也可以被戳中淚點我淚點是有多低。蔡明演的我挺喜歡的,特別是喝酒跟丹丹聊天那段,一個成熟的女人就應該是清醒卻有點殘忍的。將天南地北的兩親家集中到一起亂燉著過個年,本以為這是一部集中於因為房子租借而不斷引發各種窘境的瘋狂喜劇,卻發現這不過是影片的階段性矛盾,最後的衝突落在了夫妻關於事業與親情孰重孰輕的糾葛上。演員不錯,但劇本實在是不行啊,最後丹丹偏執的不理解還真是不合情理啊。
男女主角之間是不是會有一大段的深情對方,一般會以「老公」或「老婆」為開頭,說到中間一定要掉眼淚。背景音樂最好是用小提琴,這種樂器聲音悠揚,很適合這種煽情的氛圍。其實我沒有多看不起文章的演技,他就這樣了,也別為難人家了。有你在情人節天天都過這話都飄了這麼多年卻還說你不和我一起過年就是不愛我,雖然是賀歲檔但這話真是噁心死我了。漂洋過海做賢內助幫夫獨享二人世界順帶能看大本鐘。好吧我較真了真是電影。其實用一個微電影的形式就能講完了,於是乎,顯得拖沓,包袱不夠。基本上來說是裸婚時代的電影版,節奏也很像電視劇而非電影,文章還是小貝或劉毅揚,沒有什麼讓人驚喜的地方,結尾尤其拖沓,但適合全家集體觀看。
這個電影可以說從開頭就給我的感覺是糟透了,幾個樂都樂不起來的梗,一家老小沒有一個精神正常的,包括其中除了這一家老小的廣大有臺詞的路人甲路人乙,都沒有一個精神上可以稱之為正常的人類。就算是賀歲片圖個樂呵也不能這樣敷衍了事的,開頭抖得包袱還行,結果越看越無聊最後的劇情更是吐槽無力。但是劇本過於草率,本來一直很得勁的情節到了最後二十分鐘被文章要去英國做生意的情節給一瀉千裡,前面的所有矛盾衝突草草收場,成為啞炮,人物寫丟了幾個,女主角的一段深情告白把前面積攢起來的感動和熱鬧勁全部刷新。文雋最為一個香港的編劇,葉偉民作為一個香港的導演,對於內地民情實在了解不夠,先說說我無法理解的劇情。
電影沒必要一定要大場面,沒必要一定要盪氣迴腸。簡單說好一件事,簡單的表達一種愛已經很不簡單。這絕對比什麼什麼大片更讓人覺得這是電影。就好比鄰家張三的事情,帶給我們的更多是一種親切感。編劇既找不到有趣的衝突點,也豐滿不了細節,最後還是走真愛擺平一切的套路。倘若丈夫為事業的奮鬥是為家,為妻子的話,那他便應該清楚妻子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