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謙虛的說,我絕對是優秀觀眾。
無論什麼電視劇,只要對上眼,我會把自己代入進去和角色共情。
宮廷裡的勾心鬥角,敵後的生死諜戰都能讓我在觀看的幾個小時內信以為真,哪怕是各種浮誇的情感調解類電視節目也頻頻讓我扼腕痛惜。
衝著《安家》這麼接地氣的名字,它一開播,我就開追。
畢竟,房子,對絕大多數中國家庭而言是一生之絆。
畢竟,小人物的奮鬥史,總是能激勵著每天掙扎在自我否定困局中的我們。
《蝸居》熱播時,我剛剛工作,自己買房子是個觸不可及的夢。
《安家》熱播時,買房依然是我傾其一生的賭注,劇中人物依然是我卑微地尋求共鳴的對象。
看著衣冠楚楚的王子健要開了大單才敢表白;
房似錦每天兩份早餐打發一整天;
白淨體面的985隻能和樓山關擠在上下鋪;
而樓山關頓頓白米飯就著榨菜,朱閃閃得了包零食就蹦躂半天。
我天真地以為這是部現實題材連續劇,沒想到它依然是部國產職場浮空劇。
先粗略地幫他們算筆帳。
在房似錦給朱閃閃限定的三個月限期內,靜宜門店就做成了以下單子。
房似錦租賃兇宅——王子健。
宮蓓蓓購買水林間的跑道房——房似錦。
嚴叔夫婦購買宮蓓蓓的房子——房似錦。
黃老闆購買兇宅——房似錦。
金太購買頂級豪宅 ——王子健。
兩個商鋪——樓山關。
一對難纏的老夫婦的三層樓——房似錦。
韓老闆購買深坑公寓一層樓面——房似錦。
知否的一套買斷關係的房子——房似錦。
神經衰弱先生的一套房子——985。
蘇天培媽媽的學區房——老油條。
徐姑姑朋友的老洋房——徐姑姑。
這還不算3個月之後的收取2個點中介費的向公館。
劇中主角團的辛酸,原來都是騙人的。
我們普通觀眾輕易就能代入的困境,不過是他們一頓安格斯小牛排後的狂歡。
演員王自健在知乎自答那套賣給金太的房子大概有多少佣金。
我不會算,更不敢算房似錦在這3個月裡到底賺了多少,能不能還得起100萬的債。
看到樓山關一個單子就拿下8萬佣金,我的眼淚就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本來靳東的各種精英劇已經讓我恰大檸檬,沒想到《安家》傷我更深。
這還是一個經營不善,業績墊底,即將面臨重組的門店。
劇情越展開,他們成交的單子越大,也離我們越遠。
嘴上說著攢幾十年的錢買不到一套房,可他們的鄭重其事,卻不經意成了對普通人的吐槽。
誠然,《安家》裡有很多接地氣的良心細節。
樓山關抽屜裡滿是飯盒浸出的油漬。
朱閃閃的柜子,全是少女向的動漫貼畫,所以她那不設防的少女心。
徐姑姑辦公桌的後面,豎著一塊匾,分明是上海老弄堂餘慶坊的字樣。
可是,這些主角們又是如此的不真實。
徐姑姑看似鄰家小哥哥,其實高在雲霄。
他的同學一個是業內頂級律師,一個是中介公司未來老總,無論什麼問題,隨便一個電話都能找到人擺平。
房似錦、985、樓山關、王子健、朱閃閃各自的問題,不過是幾個成交幾個單子就能解決。
普通人瞻前顧後,黏連一生的難題,只在他們的口中,而不在他們的生活中。
於是,徐姑姑、張乘乘、房似錦的三角戀情,失去了現實的依託,只剩下狗血的牽強。
我至今還記得,《蝸居》裡郭海萍向老公媽媽借到了6萬塊錢,興奮地喊出:「太厲害了,咱媽。」
然後親了老公額頭一口,「老公,我愛死你了」。
借4萬時,是「你媽」,到了6萬,就是「咱媽」了。
這種罕見的、親暱的舉動背後,是多少家庭辛酸的縮影,是多少情感在壓抑後的戲劇化釋放。
到了《安家》,依然是這對夫婦,他們需要的上海學區房,已經有了很大的選擇餘地。
雙博士買不到房的苦惱,說到底只是要不要捨棄儲物間或者書房的問題。
他們還能順便買下能仰望的星空,而電視劇外的人們,才是真正的低頭趕路,披星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