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大殿由四大名木之首,有著皇家的象徵的它構建的,卻不在故宮

2021-01-09 羅天行美景集

故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 ,現今北京故宮僅存有為數不多的清代的楠木家具。明十三陵長陵的稜恩殿是現存最大的楠木殿,殿內的 60 根巨柱,都是用整根金絲楠木製成的。太奢侈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座楠木構築的建築卻不在故宮,而在承德避暑山莊的澹泊敬誠殿,這也是首屈一指的頂級楠木大殿。

金絲楠木生長在我國氣候溫和的雲貴川一帶,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珍貴木材。千古以來。它一直是皇家的御用之物,唐代的大明宮,秦代的阿房宮,漢代的古城都是以該木材為原料構築而成。一直到了明清,木材變得稀有絕跡,成了皇家獨享的御用木材。

金絲楠木的木材表面在陽光下金光閃閃,金絲浮現,且有淡雅幽香,在收藏界備受文玩人的推崇。另外,楠木的紋理順不易變形,木材歷經千年風雨而不受蟲蛀。楠木家具在市場上隨著收藏眼光的提高,佳品越來越少,價格也越來越高。

在明代,平民捐贈一根楠木即可封官,而其他文武大臣也把採辦楠木作為頭等大事,朝廷也把進貢楠木的多少作為晉級的考核重要標準之一。到了清代,乾隆以修明朝皇陵為名,盜取陵中金絲楠木,可見金絲楠木之稀有與珍貴。

金絲楠木是所有木材中唯一五行兼具,五德兼備的木中君子。金絲楠木為木,具備仁的特性;木中的金絲為金,擁有義的特性;木為土生,具備了信的特性;木以水養,具備智的特性;木中之南,為火,具備禮的特性。 這種唯一性,也是皇室選擇它為宮廷風水重器,禮數之器的重要原因。

自古就有「楠香壽人」之說,上自皇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視楠木為神木。經現代醫學研究,金絲楠木可用於小兒胃寒,中耳炎,霍亂等多種疾病;金絲楠香的持續性可有效的刺激人的神經系統,舒緩壓力,從而提升人體活力。原來它還有養生的功效。

金絲楠木的家具這麼貴,於是有人萌生了一個念頭,自己去買一顆金絲楠木樹苗種植,等它長大了就有價值了。其實,金絲楠木的樹苗並不貴,一般就幾十元錢,但是金絲楠木樹苗既不好買,也不容易養成參天大樹,成活率極低。據記載,在所有的金絲楠木中,四川的金絲楠材質最佳,屬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這座由四大名木之首,有著皇家的象徵的金絲楠木構建的大殿,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

相關焦點

  • 金絲楠木為什麼能成為四大名木之首?你知道嗎
    金絲楠木為什麼能成為四大名木之首?你知道嗎許多小夥伴或許對金絲楠木並不是非常的了解,但是你去市場上看一看,問一下它在市場上的市價如何,你就會發現它比金子還要金貴了。或許許多的小夥伴們就疑問了一顆木頭究竟名貴在什麼地方才會讓它的市價跟黃金一樣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小夥伴們去了解一下金絲楠木,看看金絲楠木為什麼能成為四大名木之首?你知道嗎金絲楠木,顧名思義就是像金絲一樣做的木頭,品種非常的多,但大多質量上等,紋路清晰,只要是這種物品做出來的文玩物品,稍加翻工就可以身價高出了市場價的幾百倍,可謂是非常暴利的行業了。
  • 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到底有何魅力?
    他們都留下了許多傳奇而有趣的故事,關於皇帝的衣食住行在歷史的書卷上都有著許多的記載。現在許多的人們在節假日時期都會選擇以外出遊玩來度過假期,而北京則是人們外出的絕佳選擇。在北京有著許多著名的景點,長城、頤和園、天壇等等,而在北京的中軸線上坐落著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它就是明、清兩代王朝的皇家宮殿-紫禁城,現稱故宮博物院。
  • 被譽為世界五大宮為首的中國皇家宮殿——北京故宮
    據悉,在北京有一座中國歷經古代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家宮殿,舊時稱之為「紫禁城」,現闢為「故宮博物館」。位置在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 康熙為何要拆除部分南京故宮建築材料來興建這座廟宇?
    不過在南京一直保留著包括六部在內的全套朝廷官署設置,明初的皇宮也一直封存,由南京鎮守太監負責看管維護。但是歷經兩百多年風雨侵蝕,到明末時南京故宮主要建築已經殘破不堪,南明弘光帝舉行監國大典時只能勉強借用武英殿這樣等級較低的殿宇舉行。
  • 清明上河園內的臨水大殿,其實是一座「皇家歌劇院」
    位於河南開封的清明上河園,按照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之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建造的大型宋代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坐落在開封城風光秀麗的龍亭湖西岸,這裡已經成為許多宋代歷史文化愛好者的旅遊目的地。話說在清明上河園內,有一處聯排的仿古建築,名叫:臨水大殿。
  • 因為這個原因 故宮三大殿「瘦」了一半
    北京故宮擁有數量龐大的宮殿建築群,而其中的核心則是位於南部區域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們曾經是皇帝舉行國家活動的重要場所。公眾去故宮參觀,可以看到三大殿矗立在三層臺基之上,給人高大、威嚴之感。然而與明朝初建時相比,今天的三大殿體量要小得多,其根本原因在於防火。
  • 北京故宮恢復開放,穿越明清兩朝的皇家宮殿群,看看它到底有多美
    而且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恢復網上預約售票以後,95分鐘,5000張門票售罄;不到12小時,5天累計25000張門票全部秒光。好久不見的故宮博物院儘管重新開啟大門,但是由於門票再次上演「秒搶」盛況。蠻多想要趁著五一小長假的時候,走進北京故宮博物院親眼目睹皇家風採的朋友們,只能遺憾的說聲暫時去不了了。
  • 溥儀晚年重遊故宮,從大殿裡翻出一樣小東西,眾人看後都被逗笑了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也被稱作是紫禁城,在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它的佔地面積有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有15萬平方米。大大小小的宮殿加起來有七十多座,光是房屋就有九千多間。早先它作為皇城,自然是不會輕易開放的,但解放之後就不一樣了。
  • 故宮重啟!自由行不跟團的快收藏這篇,全是導遊不介紹的秘密角落
    五一小長假之前,故宮終於宣布重新開放了!故宮博物院官網發布公告,自5月1日起有序開放,實行預約、錯峰、限流參觀,每日限流5000人,上下午分別為3000人和2000人。就算沒有搶到小長假的參觀票也沒關係,來日方長,我們終於又有機會好好端詳這座歷經600年歷史的皇家宮殿。
  • 北京一皇家寺廟,有1700多年歷史,寺廟內藏有眾多寶物,少有人知
    北京最大的皇家寺院!故宮太和殿仿其建造?擁有眾多寶物!「先有潭拓寺,後有北京城」。位於北京市頭溝區的譚拓寺,是一座擁有著1700多年歷史的皇家寺廟,這座寺廟始建於西晉時期,千百年來,這座寺廟歷經風霜與動蕩,直到現在仍然保存十分完好。
  • 現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看深藏宮中、秘而不宣的皇家寶器
    故宮博物院藏有豐富的法器類文物,尤以藏傳佛教法器居多,這些文物對於認識和了解清宮廷的物質文化、皇室的宗教信仰有著重要的意義。 澎湃新聞獲悉,12月15日,由故宮博物院和嘉德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的「妙寶莊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開幕,此次展覽是繼去年「故宮博物院藏宮廷器座展」之後的再度合作。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故宮100解說詞
    文武百官走東偏門,宗室王公走西偏門,東西兩個拐角處的左右掖門平日不開,只有逢大朝之時,官員按文東武西,分別由掖門出入。今天,人們進入故宮,可以完全不理會過去的規矩,隨意出入午門的各個門洞,包括居中的那個門洞。而在100多年前,這座門洞是皇帝獨享的通道。除了皇帝,只有很少很少的人能從這座門經過,所以,這條路又叫「御路」。皇帝之外,有一個人一生能從這裡進入一次,有三個人能從這裡出來一回。
  • 【親子課堂】期盼已久的跟趙老爺遊故宮來啦!|4.23
    【課程簡介】《故宮建築之皇家威嚴》一條主線:中國古建築特點穿插歷史、民俗、典故、傳說、帝後軼事、建築史.在不同的等級的殿宇上小獸有多有少,不要小瞧這些小傢伙,他們有的象徵威嚴、有的代表祥瑞、有的鎮火降災、有的善辨是非,他們以自己的「神力」,保護著殿宇的安全,保佑著殿宇中人心的平和。故宮中和殿中和殿是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屬於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並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的地方。
  •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說明書——紫禁城100
    在第四次遊覽故宮之後,我把這本320頁的「紫禁城100」背回了家。一座座巍峨的宮殿,相似的黃頂紅牆,迷宮似的布局,好像哪面牆都一樣,可是又都不一樣,面對著這座已經屹立了600年的建築瑰寶,總是有一種「欲探無門」的無力感。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史學家,文物學家,建築學家,可以從各個角度發表出各種專業的見解,身為普通人的我,只能「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完全趨於表面,滿腔熱情最後化為不甚清晰的照片,腦海中的回憶也停留在人山人海的圍欄前。
  • 紫禁城:「世界五大宮之首」,中國人為之震撼,國人的驕傲!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樞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 故宮大殿匾額可不簡單!你知道寫的是什麼嗎?而又有什麼含義?
    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新學到的內容,那就是,北京的故宮,那些掛在大殿上的匾額,寫的是什麼?而又是什麼意思?首先來說的是,紫禁城中心太和殿正中掛的匾額「建極綏猷」匾,太和殿上的是乾隆的御筆,什麼意思呢?再往後說,前朝三大殿的最後一殿保和殿了,保和殿上面掛是一塊匾額「皇建有極」匾,什麼是黃建有極呢?就是由天子來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的最高準則。前面不是告訴你了嗎?你要用一個什麼樣的心去治理這個國家?你要穩定、堅定自己的信念,你才能治理好這個國家。那接下來這個匾告訴你,皇權最大,皇帝說的是最大的。
  • 『故宮拍照秘籍錦囊』!在京城故宮,成為人山人海中的風景!
    皇家建築通常是黃色的琉璃瓦,紅色的磚牆。這與我國人對顏色的看法有關。黃色,自上而下以來被認為是尊貴的顏色。故宮的漢白玉欄杆,一排排肅靜優雅,規則有序,有先聲奪人之勢。其他4座橋的長度依次遞減,仿佛排列整齊的衛士手舉火把,守護並照亮著正中的御道。
  • 北京這座宏偉的建築歷經兩朝24位皇帝,如今已建成600年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不同於中國其他朝代宮殿燒的燒、塌的塌,故宮在歷史的長河中幸運地保存了下來,如今彈指一揮間,故宮迎來了600年的生日。故宮歷經兩朝24位皇帝,它也見證了無數的歷史事件,也無外乎有人說這輩子一定要去一次故宮,因為這裡藏了太多的故事。
  • 我國實際上有四座故宮,除了北京故宮,其他三座你知道在哪裡嗎?
    請閱讀這篇文章。說起故宮,相信每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雄偉壯觀的北京故宮,它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神秘的傳說吸引著世人。但你知道麼?我們國家實際上有四個故宮,除了北京故宮,還有三個在哪兒?咱們一起去看看吧。中國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我國明清兩代的宮廷宮殿,歷史上曾居住過24位皇帝,被稱為「紫禁城」。作為世界上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築,北京故宮是國家級博物館,也是「世界五大宮之首」,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故宮有很寶貴的價值和地位。
  • 北京故宮的這把乾隆寶座,竟出自東陽木雕黃小明之手
    位於北京故宮皇極殿內的乾隆寶座,曾是乾隆皇帝的御用座椅,代表的是最高權利,五百年間,這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張椅子,坐上它就能坐擁天下。數百年過去了,如今的皇極殿中依然聳立於高高的臺基之上,然而這把乾隆寶座早已不是乾隆皇帝使用過的那一把,而是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代表性傳承人黃小明複製而成。  寶座,承載皇權的那把龍椅  在漫長的王權時代,御座是皇帝的符號,更是權利巔峰的象徵。曾經,至高無上的皇帝坐在寶座上發出決策,影響著帝國中的普羅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