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了了
新版電視劇《流星花園》造價不菲,宣傳更是下了血本,無奈口碑崩塌,豆瓣評分3.0(截至7月17日),評語多半圍繞臺詞雷人、人設崩塌、表演浮誇、邏輯生硬,不如17年前的臺版,也不如近年來的韓版和日版。
編劇在微博喊冤,表示因為條件限制,不準炫富不準霸凌不準打架,編劇已經盡力了。言下之意是:為了強行正能量,必須閹割這部作品三觀不正之處。我認為,新版《流星花園》這鍋實在甩得莫名其妙。要我說新《流星花園》的失敗,恰恰是因為丟失了《流星花園》故事「正能量」內核,對原著漫畫《花樣男子》的認知有巨大偏差。
新版《流星花園》海報
從童話故事,到言情小說,滿足少女幻想的愛情故事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文藝作品類型,「王子與灰姑娘」則是其中最經典的一類。這一類型中又分兩個亞型:王子拯救灰姑娘,和灰姑娘拯救王子。「拯救」的行為是故事的強驅動力,也是愛情的源頭。
「王子拯救灰姑娘」,童話《辛德瑞拉》是典型,當代影視作品則有和《流星花園》同為臺灣經典偶像劇的《惡作劇之吻》。故事內核是萬能王子愛上平凡普通的我,幫助我,拯救我。在《惡作劇之吻》中,最打動人的部分,是平凡懦弱愛哭如袁湘琴,也會在江直樹的鼓勵和守護下,為了與愛人並肩戰鬥,發奮學習,成為一名優秀的護士,成為一名有擔當的女性。
「灰姑娘拯救王子」,童話《美女與野獸》是典型,故事內核的「拯救」,是「用愛馴服孤獨野獸」,這句話幾乎就是《花樣男子》裡杉菜與道明寺愛情故事的總結。
在漫畫《花樣男子》中,道明寺這個人物確實問題一大堆,幼稚自大、睚眥必報、乖僻無禮。他的問題成因在漫畫中有細緻的講述:原生家庭冷漠、母親視他如棋子、自小在一個真空般的孤獨環境中長大。
但遇到堅強勇敢的杉菜後,他看到自己的刁難不會讓她倒下,看到金錢與權勢不會讓她屈服,心生敬意,杉菜讓他看到了新的平民世界:也許生活貧窮,但家庭溫暖,親人朋友互相關懷,這讓他心生羨慕。
最後,這些情感都成了愛慕。在杉菜的影響下,道明寺的優點逐漸顯現:專一、單純、勇敢,慢慢地他越來越懂得體恤別人,照顧別人,也逐漸成長為有擔當的男子漢。在漫畫最後,道明寺擔起了家族重任,杉菜也考上心儀的學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職業道路。
在文藝作品中,一個混蛋至極的人,流露出一絲善的光彩,往往是這部作品、這個人物最吸引人的時刻。道明寺這個人物,有趣的地方就在於他前後期的巨大反差,這種「霸道惡少因愛改邪歸正」,就是「愛能馴服孤獨野獸」的當代童話版。不談這種童話的現實可行性,至少受眾喜歡這樣的故事,本能裡喜歡的是「棄惡揚善」帶來的欣慰感正義感。
而新版《流星花園》中的道明寺成了個三好學霸,無疑編劇是想規避對人物缺點的質疑,想塑造一個「偉光正富二代」。但這就直接剝奪了人物的成長空間,也讓本來豐富的人物變得單薄。還強調「F4雖然花心,但尊重女性」,是不允許主人公們有一點問題。但一個「尊重女性」的三好學生,卻往女生身上砸飯盒、做出一系列幼稚舉動,人物的邏輯性又何在呢。
令人費解的人物行為邏輯
而原著中兩個人物階層差異巨大,是否有炫富、拜金的導向問題呢?不能說所有描寫有錢人的文藝作品就是炫富拜金,許多文學名著也講富豪與貧女的愛情故事,比如《簡愛》,從價值觀方面來說,故事強調的不是階層對立,而是不同階層間達成理解;人物塑造上,主人公簡愛不拜金不媚俗,自尊自重。這就依然是符合大眾認可的價值觀的。
漫畫《花樣男子》當然不能和《簡愛》比文學性。但在人物塑造和階層處理上,它依然遵循了主流價值觀。道明寺與杉菜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階層,但道明寺羨慕杉菜家庭溫暖,杉菜看到道明寺家庭中的問題進而理解他的孤獨,是人物間達成的理解,也隱喻不同階層間達成了某種和解,這種「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式的和解,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是淡化階級矛盾的處理。
然而在新版《流星花園》中,兩個人的階層差異被直接縮小,不談貧富,偶像劇嘛,撒糖就行。這就弱化了兩個主人公衝破階級差異的愛情的珍貴性,也直接弱化了故事的戲劇衝突。
而《花樣男子》中的炫富,多數由具有反派特性的配角完成,並非主人公的行為。權貴雲集的富豪學院,等級森嚴,霸凌遍地,炫富成日常,這時候有了一個挑戰權威和秩序的杉菜,她的反抗就意味著對錯誤的糾正,對規則的質疑。這是杉菜這個人物的魅力,也是作者對於這種校園現象明確的不認同。
但再看看新版《流星花園》,和諧校園,怎麼會有霸凌和炫富呢?
在我看來,原版《花樣男子》在三觀上並非不正,本質上還是個有點兒「灰姑娘」套路正常範圍以內的虛榮心、但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尋常愛情故事。而套路無新舊,還得看誰講得好,只要女性還沒有失去少女心,王子灰姑娘的愛情故事就永遠有人買單。
不管是韓版、日版、老臺版,也都遵循了這個故事的核心。唯獨新版,改了個面目全非,心虛至極的粉飾,反而讓故事和人物都極度蒼白可笑。況且站不住腳的強行說教,誰信?
本期見習編輯 周玉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