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灘》《霍元甲》到《琅琊榜》 港劇走入「新世紀」

2020-11-17 新華網山東站

  新華社香港10月31日電 題:從背靠內地到擁抱內地——港劇走入「新世紀」

  新華社記者劉斐、仇博、丁梓懿

  入夜,香港的邱小姐用平板電腦點開當日更新的《使徒行者3》劇集,慰勞自己在中環辦公室一天的忙碌。此時,1200公裡外的陳先生也在上海家中用手機追看同一劇集。

  這兩個「80後」儘管成長背景各不相同,但童年與青春期都有守在電視機前追港劇、連廣東話片頭曲都不肯錯過的回憶。他們追的這部劇,是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與上海騰訊企鵝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拍的警匪劇,也是TVB首次全球優先在流媒體平臺播放的電視連續劇。

  在TVB總部一間擺滿了獎盃的會議室,該劇出品人、TVB副總經理(節目及製作)杜之克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TVB過去主要拍的是容易消化的「餐桌劇」,以後會拍更多根據市場需求策劃、有針對性創作的特色電視劇。

  成立於1967年的TVB已經走過半個世紀曆程,是港劇文化的標杆,其創作的《上海灘》《大時代》等成為大江南北幾代人的記憶,《尋秦記》《金枝欲孽》等被認為開創了類型劇先河,而根據金庸小說製作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武俠劇更是在內地和香港都掀起收視熱潮。

  此外,TVB製作的電視劇中許多音樂都成為傳唱至今的金曲,有的還成為廣東話流行曲發展的裡程碑,而TVB培養的演藝文化業界人才更是如今華語文化圈的財富。

  20世紀八九十年代,TVB創作了一大批深刻影響華人世界的電視劇,以TVB電視劇為代表的港劇進入「黃金歲月」。

  杜之克說,彼時,內地改革開放創造了巨大的文化市場,而香港作為連接中外的橋梁,獲得大量資本青睞從而有實力支持影視創作。此外,東西方文化、價值觀等在港互相影響和借鑑,形成了影視劇創作的多元文化社會基礎。

  《萬水千山總是情》《霍元甲》《精武門》等一批飽含家國情懷的作品,儘管故事背景很多設定在內地,卻依然是港劇的代表作。

  「那時候,在英國殖民統治下,港人強烈的家國情懷需要宣洩渠道,這樣題材的港劇就順理成章了。」杜之克說。

  曾經,生活化場景、戲劇化情節、類型化工業模式等成就了港劇的風格與吸引力,但隨著內地影視業發展、海外電視劇競爭加劇,以及播放平臺、受眾需求、製作模式等的變化,港劇市場份額大量流失,影響力也不如過往那般輝煌。

  有人說,如今的港劇港味淡了。「港味是港人生活的反映,只要港劇中的生活與體驗是香港的,那麼就是有港味的。」杜之克舉例說,從過去到現都有許多內地人來到香港,逐步融入香港生活中,而他們的故事反映在港劇中也是港味,只是具有不同時代的印記而已。

  曾經,港劇背靠內地走出一條成功之路;如今,港劇擁抱內地收穫新的天地。近幾年,TVB與企鵝影視聯合出品的《鐵探》是雙方溝通合作與優勢資源互補產生的品質之作,而《嘆息橋》和《金宵大廈》在內地資訊分享網站豆瓣上的評分分別高達8.9分和8.4分。

  影視劇製片人譚皓然認為,觀眾意見現在通過網絡能有效到達影視劇創作人,從而對劇集在內容與製作上進行創新,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感。

  每年都要多次去內地的杜之克表示,TVB董事局及管理層十分看重內地市場。因應內地視頻播放平臺發展迅速,傳統的電視全產業鏈公司TVB果斷擁抱內地網際網路企業,並與之進行包括版權銷售、衍生開發、合作拍攝等在內的大量合作。

  「其實,TVB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已經跟內地合作了。2016年之後內地視頻播放平臺蓬勃發展,彼此合作愈加緊密。」杜之克說,今年TVB已經播出了6部與內地不同形式合作的電視劇,預計到明年能達到10部。

  此外,TVB近年來也購買並播放了包括《琅琊榜》《紅高粱》《延禧攻略》等一批內地製作的電視劇,形成內地與香港電視劇的雙向交流。「以前是港劇進軍內地,現在是內地劇進入香港。」譚皓然說。

  杜之克特別希望做一些自己心目中的「真正的合拍劇」,他以20多年前的一部內地劇《京港愛情線》為例,稱這部劇「有內地與香港的生活痕跡」。(完)

相關焦點

  • 從背靠內地到擁抱內地——港劇走入「新世紀」
    新華社香港10月31日電 題:從背靠內地到擁抱內地——港劇走入「新世紀」新華社記者劉斐、仇博、丁梓懿入夜,香港的邱小姐用平板電腦點開當日更新的《使徒行者3》劇集,慰勞自己在中環辦公室一天的忙碌。此時,1200公裡外的陳先生也在上海家中用手機追看同一劇集。
  • 經典港劇《上海灘》賞析
    上世紀八十年代,內地觀眾非常喜歡看港劇,如《大俠霍元甲》,《萬水千山總是情》,《射鵰英雄傳》,《義不容情》,《警花出更》,《我本善良》等。但要說最為人所熟知的港劇,那應該就是《上海灘》了!《上海灘》這部劇曾風靡兩岸三地,幾乎人人都會哼唱該劇的主題歌:「浪奔,浪流,萬裡滔滔江水永不休……」!其實這部劇的故事情節也沒什麼新意,無非就是「英雄救美」,「黑道相爭」這些老套的內容。但周潤發和趙雅芝這對情侶實在是太惹人喜歡了(戲裡的情侶哦)!觀眾們為他倆操碎了心,多麼希望兩人能成為夫婦啊!
  • 港劇:從背靠內地到擁抱內地
    成立於1967年的TVB已經走過半個世紀曆程,是港劇文化的標杆,其創作的《上海灘》《大時代》等成為大江南北幾代人的記憶,《尋秦記》《金枝欲孽》等被認為開創了類型劇先河,而根據金庸小說製作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武俠劇更是在內地和香港都掀起收視熱潮。
  • 《再創世紀》為內地港劇迷拍攝的偽港劇
    想像中的香港,被誤解的港劇當年在央視八套播出並創下收視紀錄的《創世紀》,堪稱內地港劇迷眼中的神話,甚至被視為集體記憶的一部分。但對於香港乃至泛南粵地區的觀眾來說,或許很難理解。畢竟當年的他們每天都直接以香港電視佐餐——早在上世紀80年代,珠三角觀眾就能收到香港電視臺信號,從日本卡通到香港劇集,從美劇到日劇。
  • 那些年,港劇經歷的大起大落!
    無線與亞洲電視港劇早年觀眾群主體為香港本地及廣東地區,80年代開始影響漸廣,開始對全球華人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港劇在內地聲名鵲起始於80年代的《上海灘》《霍元甲》,80年代是港劇的黃金時期,明星雲集。香港女作家林燕妮撰文形容《上海灘》在內地播放時的狂熱,形象地說「《上海灘》一播,整個上海癱掉了」。其實,哪個城市不如此?當時的香港電視劇也帶動了時尚的走向。馮程程式的麻花辮、旗袍、學生裝成為新時代女性模仿潮流。
  • 港劇!
    內地認識的第一部香港電視劇《霍元甲》(1981)是亞洲電視臺的作品,該劇開創了新派歷史人物與功夫相結合的經典作品,以愛國武術家霍元甲的一生為藍本改編。1984年,一部至今仍被稱為華人電視史上開山巨作的《射鵰英雄傳》迅速在全中國開播。這是香港電視劇值得稱道的一部作品,也成為TVB作為內地觀眾最喜歡的電視劇廠牌的重要因素。1985年《上海灘》被內地引進,此後港劇在內地名聲鵲起。
  • 《大俠霍元甲》37年後,趙文卓梁小龍演新版,看港劇的變遷與未來
    大俠霍元甲》和《陳真》相繼在央視播出。霍元甲和陳真也迅速成為那一代少年的偶像,我身邊真的就有同學選擇練武術進入體校。電視劇《陳真》1985年,我10歲,TVB推出的《射鵰英雄傳》(1983年TVB首播,85年引進內地)和《上海灘
  • 《大俠霍元甲》從鷹四死後,到了上海灘的劇情是不是換導演了?
    但是從鷹四死後,到了上海灘的劇情是不是換導演了?劇情推動怎麼那麼磨嘰無聊呢,生硬荒唐、節奏緩慢,為了擂臺而搭擂臺,編劇為了抓霍元甲製造劇情衝突把松江衙門寫的竟然那麼有效率。 孫無疾這邊一死衙門馬上就去抓人,霍元甲不顧大俠名聲甘願戴枷鎖遊街、老夫人複製痛哭、鋃鐺入獄、知府果斷砍頭、農勁蓀自己的歌命事業不管不顧變成了霍元甲的跑腿的了,這麼不符合邏輯毫無格局的劇本也寫得出來?
  • 8部評分最高的港劇:《神鵰俠侶》只排第6,《上海灘》倒數第一
    今天和大家介紹8部豆瓣評分最高的港劇,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劇集上榜,其中6部出自TVB,2部出自亞視。8、《上海灘》:豆瓣9.0分1980年周潤發和趙雅芝版的《上海灘》影響有多大,19年後,TVB評選最難忘的五大男主角以及五大女主角,許文強和馮程程分別上榜,而且這部劇在內地也颳起了一陣狂熱風潮,當時男孩子紛紛模仿許文強的黑帽、風衣、白手套的造型,女孩子紛紛梳著兩個麻花辮的馮程程髮型。
  • 港劇真的落寞了嗎?為什麼90後都不愛看港劇
    對於90後及00後而言,港劇不成為一種集體性的回憶情有可原。這倒不是說港劇的落寞和退步導致了這兩個年齡層的人對於港劇的集體無感,而是另有原因。無可否認,最近十多年來,國產劇發生的變化不可謂不大,從投入到製作再到產出
  • 【港劇】【動作 / 傳記】霍元甲 (1981)
    【港劇】【動作 / 傳記】霍元甲 大俠霍元甲 (1981)導演: 王文杰 / 徐小明 / 李元科 / 劉世添 / 郭煜機 / 李兆華 / 張乾文編劇: 盧新燕 / 鄧潤良 / 徐小明 / 鄭細玲該劇生動地描繪了清末著名武術家霍元甲富有傳奇的色彩的一生:他摒棄門戶之見,博採眾家之長,創建了「精武體育會」以民族大義為重,致力於中華武術界的團結;在民族危亡、列強入侵的時代,他縱橫大江南北,以自己高超的武藝屢次戰勝外國武師、力士,為民爭氣、為國雪恥,大大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熱情。
  • 致敬經典港劇之八十年代
    又到年末了,習慣性地要寫總結,小編決定賣賣力氣,把曾經大熱的港劇做個總結,你最喜歡哪一部?漏掉了你最愛的港劇嗎?
  • 《大俠霍元甲》:首部被內地引進的港劇,盛極一時,萬人空巷!
    1983年,香港麗的自製劇《大俠霍元甲》,率先被廣東電視臺引進,一經播出,反響極大。 次年,中央電視臺把此劇搬到黃金時間播出,更讓此劇火爆全國,成為無數觀眾心中的經典之作。
  • 《霍元甲》和《三國春秋》,內地引進的第一部港劇之謎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關於81版《霍元甲》主演黃元申的文章,對於《霍元甲》這部劇,眾所周知此劇通常被認為是內地引進的第一部香港電視劇。我那篇關於黃元申的文章發布後,有一位廣東的朋友留言,他認為內地引進的第一部港劇並不是《霍元甲》,而是他1981年看過的《三國春秋》。
  • 《流氓大亨》、《我本善良》,那些我們都曾愛過又追過的經典港劇
    但相比較而言,在心理上更為切近,更能引發情感共鳴的無疑是同宗同族的港劇。在港劇輸入史上有著裡程碑意義的連續劇我認為當屬《霍元甲》。這部劇的熱播程度堪稱空前絕後,一時之間,人人爭看「霍元甲」,個個競談「迷蹤拳」,從北上廣到小鄉鎮處處可聞「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那令人熱血沸騰的旋律,幾成街頭背景音樂。之前知名度並不算很高的一代大俠霍元甲,經由此片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
  • 今日大事件之歷史上的4月26日,霍元甲轟動上海灘
    1.1909年4月27日,霍元甲轟動上海灘1909年春季,外國著名大力士奧皮因來上海表演,他宣稱要挑戰中國人,並且吹噓自己國家,侮辱中國人。這時,商人陳公哲等人邀請霍元甲來上海對抗奧皮因。霍元甲與奧皮因在靜安寺路的一處地方進行比賽,並相互籤下生死狀,可是比賽來臨之際奧皮因卻悄悄的跑了。霍元甲在上海戰勝劉賽成和局的拳師和日本高手,這件事轟動上海灘,武術愛好者為留住霍元甲,建設了"精武體操學校",由霍元甲擔任主任教師。
  • 《大俠霍元甲》劇中榮先生出場霸氣,其原型更是上海灘有名的大佬
    《大俠霍元甲》中的榮先生的出場很有意思。霍元甲剛到上海灘開設精武門,人生地不熟不說,還遭到了小報主編的暗中使壞,被偷偷改了開館聲明,致使武林同道因憤恨找上門來,解釋未果之後,霍元甲不得不同意了對方通過打擂的解決方式,於是劇中神秘的榮先生就登場了。
  • 冷暖那可休,回頭多少個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港劇
    Δ我對陳真的印象好像比霍元甲深。雖然TVB曾一度是港劇的代名詞,可當年首先震撼人們的卻是亞視。 我始終記得劇中霍元甲的那一身白衣,而扮演霍元甲的黃元申已於九十年代初削髮為僧,雖然後又還俗可依舊保持著多年僧人的習慣鮮少露面。 《上海灘》
  • 大俠霍元甲與「世界第一大力士」的生死對決,歷史上竟如此結局?
    1983年,香港出品的連續劇《大俠霍元甲》,在大陸電視臺播映,成為改革開放後內地最早引進的港劇,掀起一時收視狂潮。《萬裡長城永不倒》一曲,也因洋溢著滔滔民族壯志,傳遍大江南北。圖/出自蕭汝霖《大力士霍元甲傳》,載《青年雜誌(正月號)》一卷五冊,1916年,該照片是現時為止見諸出版物的最早的霍元甲圖像,後來被精武會反覆使用。
  • 《大俠霍元甲》:以此劇為開端,港劇進入內地市場,輝煌20年!
    提起港劇,總是有著說不完的話題,尤其對於廣大的60、70、80後們來說,更是對港劇有著別樣的感情,畢竟它承載著我們曾經的青春過往。今天咱們要說的這部港劇,在絕大多數人心中被認定為內地引進的首部港劇。因而,它在國內電視劇市場上,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