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公安部「雲劍-2020」行動以來,各地公安機關加大了對命案積案的偵破力度,成效那是非常顯著。最近,山東聊城冠縣警方奔赴山西太原,將潛逃38年之久的命案嫌疑人武某成功抓獲。
這也是目前為止,今年全國公安機關抓獲潛逃時間最長的命案逃犯。
跨省緝拿 揭開38年前命案真相
2020年10月30號,在山西太原某小區地下車庫內,幾名神秘的年輕男子突然一擁齊上,控制住了一名六旬老人。綁架?打劫?尋仇?還是……
原來,這幾名大漢是當地的民警。亮明身份後,民警立即將這名上歲數的男子押上車,直接開到了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萬柏林分局。在這裡,有幾位操著山東冠縣口音的人早已等候多時了。
一聽到熟悉的口音,原本一語不發,沉默對抗的男子知道,這回真的躲不過去了,終於開口說出了實情。他就是潛逃38年的命案嫌疑人武某。
第二天,專案組民警將武某押解回冠縣,六名專案組成員凱旋歸來,這起全國年內時間跨度最長的命案積案宣告偵破。
禍起地邊 小糾紛鬧出人命案
案情要追溯到1982年的秋天。在聊城冠縣的一個小村子裡,有一戶姓武的人家。這家的24歲的兒子武某從小被收養,日子雖然過得不算富裕,但也還過得去。可是一家人原本平靜的生活,卻因為田地裡的一個小糾紛徹底打破了!
武家的承包地和同村汪某家的地緊挨著,中間由一條三尺寬的生產路隔開。武某覺得這樣一條路放在那裡閒著也是閒著,不如種上點東西,還能多有點兒收入。於是,他就在靠近自家的地邊佔用了四寸寬的生產路種上了蔥。
俗話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武某這點兒小聰明,哪能瞞得住。相鄰地塊的主人汪某,一眼就瞧出了毛病。汪某直接找到村幹部,要求武某拔蔥退地。在村幹部的協調下,自知理虧的武某隻好把剛種上的蔥一顆一顆地拔了出來。
雖然,事情過去了,可是武汪兩家的梁子也算結下了。過了沒多久,武某發現汪某那邊的地有點兒不對勁,仔細一量,汪某那邊佔了一尺半寬的生產路,種上了麥子。這下武某可找著出氣的機會了。「你不讓我種蔥,我要是讓你種成這麥子,我就把武字倒過來寫!」武某想到這,騎著自行車就來到地裡,專挑著汪某佔道種下的麥苗軋。正在地裡幹活的汪某,一看武某這麼幹,一下就氣炸了。衝過來,兩人就對罵了起來,隨後矛盾升級雙方動起了手。
武某雖然是奔著打架來的,可是一伸上手,武某才知道自己是錯打了算盤。汪某雖然年紀比他大,可是力氣明顯佔上風,三下五除二就把武某摁在地上。武某吃了虧,更加惱羞成怒。
情緒已然失控的他,猛地從腰間的鑰匙環上取下一把摺疊水果刀,照著汪某腰間就捅了過去。汪某慘叫一聲倒在一邊,武某趁機爬起身,頭也不回地就跑了……
杳無蹤跡 偵查命案接力38年
血案發生後,冠縣公安局刑偵民警立刻趕到現場進行勘察。由於犯罪嫌疑人武某身世特殊,加之當時條件所限,警方一直沒有找到武某的下落。
聊城市公安局二級高級警長魏祿建:「1982年,我20歲,剛參加公安工作一年,作為一名刑警,我參加了武某案件的偵查工作,因為當時受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比方說武某是抱養的,親屬,或者是其他的在逃的社會關係線索沒有查清,雖然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沒有使這個案子成功破獲。」
案發多年,武某從未和家人聯繫,他就像人間蒸發一樣,沒有一點消息。加上地處偏遠農村,留給辦案民警的線索微乎其微。儘管如此,一代又一代的刑偵民警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案件的偵查。終於,通過深挖積案線索,武某的身世漸漸浮出水面。
冠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大隊長吳廣傑:「我們最後終於了解到,武某是在兩歲的時候從河北省館陶縣一個村莊裡抱養來的,這樣我們就馬上開展工作,在館陶縣公安局的配合下,找到武某出生的那個村莊,經過了解,武某的父母早就不在人世了,但是有直系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然後就圍繞他的近親屬,做了大量的工作。」
儘管此時依然沒有武某的下落,但原生家庭的出現讓辦案民警看到了希望。在接下來的走訪調查中,他們又獲取一條重要線索。
冠縣公安局合成作戰中心主任曹延坤:「我們獲取了一條重要的線索,就是說有人反映他一直在山西省,在那邊活動,有可能,但是通過當時的一些工作,也一直沒有鎖定具體的位置和具體的地點。」
冠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大隊長吳廣傑:「這條線索的來源儘管沒有確鑿的根據,但是也給我們在沒有很明顯線索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偵查的方向。」
經過研判,專案組民警決定立即趕赴山西,開展進一步偵查工作。在當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通過現代化的比對技術,辦案民警在茫茫人海中搜尋著與武某特徵相吻合的人員,終於,一個名叫薛某的男子進入警方視線。
冠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大隊長吳廣傑:「有群眾反映說他們村裡有一個薛某,這個薛某是屬於30年前入贅到(太原市萬柏林區)西銘村的,後來也娶妻生子,然後我們就翻出找出薛某當時入贅落戶的相關資料,發現薛某籍貫一欄註明的是河北省館陶縣,這就和我們掌握的嫌疑人有了更多的相似之處。」
周密計劃 民警智擒逃犯
通過調查,薛某就是武某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這令專案組民警隱隱有些興奮。為確保萬無一失,他們又進行了進一步的驗證。
冠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大隊長吳廣傑說:「當時專案組的同志都非常振奮,連夜和我們家裡另一組偵查員進行聯繫,製作了非常規範的辨認筆錄,找出很多相似的照片,讓當時案發的這個村子裡邊和武某年齡相仿的人進行辨別,很快,家裡就反饋情況說這個薛某就是故意殺人逃犯武某,這是同一個人。」
2020年10月30號下午4點20分,經過一天的蹲守,兩地警方在某小區地下車庫將已經62歲的命案嫌犯武某抓獲。一開始,武某反抗情緒明顯,但當他聽到來自山東的口音時,瞬間沉默,很快交代了隱藏38年的犯罪事實。據武某交代,案發後他一路流浪,最後逃到了山西太原郊區,直到1989年入贅到當地一戶人家,娶妻生子,過著隱姓埋名的日子。
【審訊現場】民警:這麼多年心裡一直想著這個事嗎?
嫌疑人武某:想。民警:為什麼不投案?
嫌疑人武某:還是帶著點僥倖心理吧。我也知道早晚有這一天,網絡這麼發達,現在國家進步,應該早晚也得(被抓)。
隨著武某落網,這起38年前的命案積案終於真相大白。在幾代民警的不懈努力下,這場命案追逃接力賽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
得知命案成功破獲,作為第一代偵辦這起案件的民警,聊城市公安局二級高級警長魏祿建說:「總算是了了我作為一名老刑警的一個心願。這也展示了我們聊城公安、冠縣公安這種頑強拼搏,鍥而不捨,命案必破的決心信心和能力。我們對得起受害人家屬38年的等待,也對得起公安民警,歷代公安民警38年的堅守。」
據民警介紹,像武某此類的惡性案件,當初的起因僅僅是因為尺寸地邊一類的小事,由於相互之間的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最終釀成慘案。心理專家表示,對基層矛盾及時進行幹預和化解,是避免積怨加深,衝突升級的有效途徑。
聊城大學心理健康與諮詢中心主任趙富才表示,在宣傳教育方面,除了有相應的機構以外,也得要靈活化,比如說發放一些書籍,根據鄰裡關係編一些現實的題材,發生在身邊的事件,讓大家去觀看,接受教育。告訴大家遇到事情,比如說應該鄰裡能調解的,就鄰裡調解。鄰裡不能調解的就找村幹部調解。村幹部不能解決的話,還有鄉鎮這一級。遇到什麼樣的問題,應該找什麼人,通過哪些方式和途徑。如果讓村民了解了,就不至於積怨太深,就不至於形成惡性的事件。
38年前為了地邊的小事
竟然釀成殺人的悲劇
留給雙方的
是惶惶不可終日的逃亡
是死者家屬不盡的哀傷
一時衝動的代價實在太過昂貴
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希望鄰裡之間
少一些爭執和糾紛
多一些理解與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