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道袍,頭戴八卦巾
手持桃木劍,腳踩七星步
這是「殭屍道長」林正英留給觀眾永恆的記憶,在電影裡他好像總是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可以除盡各種妖魔鬼怪,讓人被嚇得魂飛魄散後恢復正常。一路摸爬滾打,從開始的武術指導到影視演員,從《敗家仔》到《殭屍先生》,他用了不同的形式讓觀眾,見證了經典老電影曾經的輝煌,也徹徹底底地的記住了「林正英」這位偉大的演員。他用別具一格的形象帶給了觀眾太多的驚喜,迄今為止,林正英已經離開我們有20幾個年頭了,但他留給這個世界的經典依然鮮活的在觀眾中存活著。
1952年12月7日,林正英出生於香港的一個貧寒家庭,家中極度拮据的生活,讓林正英不得不早早輟學,外出工作補貼家用11歲那年他有幸加入香港的一個京劇團,被著名京劇演員粉菊花收入門下,同時也拜了武術大家于占元為師,因此結識了七小福的洪金寶,埋下了合作的種子。林正英是個悟性極高的人,受訓半年後便得到了演出的機會,京劇生涯維持了三、四年便轉行入了電影圈,開始了真正的演藝生涯。
1969年,17歲林正英開始在邵氏電影公司工作,擔任龍虎武師,兩年後,他正式從業於武術指導,並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李小龍,血氣方剛的他憑藉一股韌勁和紮實的武術功底迅速得到了李小龍的賞識,同年便受邀功夫電影《唐山大兄》中擔任武術指導,從此之後,林正英便成為了李小龍的左膀右臂,李小龍更是在劇組宣稱拍戲可以沒有導演,但不能沒有林正英,隨後的歲月也驗證了兩人深厚的情誼,從相識到離開,從《精武門》到《龍爭虎鬥》乃至後來的《死亡遊戲》等一系列經典之作,李小龍幾乎所有的電影中,都有一個屬於林正英的位置。
1982年,林正英憑藉電影《敗家仔》,斬獲了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工作指導獎,影片中他展示了詠春拳,至今仍被公認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隨後在另外一部電影《奇謀妙計五福星》中再次獲得了最佳動作指導的獎項,此時作為一個幕後指導,林正英已經獲得業界高度肯定,然而蜂擁而至的獎盃並沒有蒙蔽他的雙眼,他清楚地明白一切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只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幕後觀望了數十年之久,1985年,林正英終於有機會登上大熒幕,以主角的身份重新起航,他在《殭屍先生》中飾演茅山道士九叔,嚴肅而不失冷幽默,多年積累的演技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影片一經上映便引起了全民轟動,「九叔」的稱呼響徹於大街小巷。林正英也憑藉這部影片收穫了最佳男主的提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影視名人,自此便被譽為殭屍片的「開山祖師」。
隨後幾年間林正英以每年一部的頻率出演了殭屍題材的各種電影,以一貫的道士形象收穫了大批影迷,「九叔」的名氣逐漸開始在海內外傳播開來,香港的殭屍電影也因此掀起了一陣收視狂潮。可以說,沒有林正英就沒有香港殭屍功夫片,然而好景不長,《殭屍先生》上映後5年,引來了超過100部的跟風之作,但都是一些反覆模仿,毫無創新的影片,而且這在一定程度上消費了觀眾的熱情,直接導致了殭屍電影開始逐漸失去了市場,走起了下坡路,林正英目睹著自己創立的輝煌日益凋敝,心生不甘,於是他開始尋求創新之路。
1989年,林正英開始積極融入西方吸血鬼和殭屍,以此自導自演了一部電影《一眉道人》,影片突破傳統,西方殭屍和東方道長碰撞了前所未有的新奇效果,這讓觀眾頗為受用,讓本已窮途末路的香港殭屍電影再次重獲生機,二度掀起創作熱潮毋庸置疑的是林正英是這一現象的最大功臣。
1995年後,林正英正式轉戰小熒幕,受邀出演電視劇《殭屍道長》系列,為亞洲電視贏得了極高的收視率,他本人的演藝生涯也被推上了另一個全新的高度。因為常年喝酒加之過度勞累,年僅45歲的林正英被確診為肝癌,原擬定拍攝《殭屍道長3》的計劃也不得不被擱置下來,誰曾料想,一放竟是永別。
11月8號,林正英在九龍聖德助撒醫院溘然長逝,那部未完成的殭屍電視劇因而成為了永久的遺憾,自此之後,世間便再無林正英,那個由他締造的殭屍電影時代也徹底宣告了終結。
其實,工作中的林正英是個愛恨分明,說一不二的人,無論臺幕後,他都展現了高度的專業精神,作為武術指導,友人曾回憶說,他在動作方面真的有別人沒有的天分,什麼樣的巨星級演員,他都可以設計出動作,永遠都有新的東西做出來,而作為影視演員,他承載了一代人的童年記憶,創造了一個殭屍片的絢爛時代。
人們常說「巔峰即謝幕」,林正英的早逝使自己的滿腹才華未能施展完全,也使得華語殭屍片早早畫上了終結的句號,相信如果他可以再擁有一些時間,一定會帶給觀眾更多的驚喜,成就更多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