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這裡是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
所有內容均為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絡,所有水印保留
最下方為微信自帶廣告,支持本號點一點
2020年新冠疫情橫行,百業重創可卻大大刺激了網上教學的興起,不管什麼東西只要能教授的都做成了網課形式。攝影自然也不例外。
這幾年,一股所謂攝影復古調色風氣流行起來,數碼興起之後,除了拍照,怎麼把照片後期成各種色彩風格,畫面效果成為攝影者關注的重中之重。前幾年流行所謂日系小清新,其實你用2000萬像素以上的照相機拍出來的照片不可能清新,一定是銳度極高,色彩乾癟,所以只能用後期的鬼斧神工了。
而這兩年復古流行,而所謂的古就是過去的照片,換句話說就是模擬過去膠捲的效果,其中包括攝影膠捲,也包括電影膠捲。
因為這個風氣流行,所謂「港風」,「昭和風」逐漸流行起來,可能是大家厭倦了數碼的基本結構吧。
然而,看到了一些所謂復古光影攝影課,我卻感覺非常滑稽,比如大家看看下面這組照片,這就是宣傳照。
在這個課程裡,他們認為左邊的照片不好,而右邊這種發黃髮綠的就叫做復古光影。包括我們上面的第一張。
如果真的從復古角度來看,我也覺得這個網站的這個課非常業餘,因為右邊這個叫做復古綠,而左邊那個叫做復古紅。
其實兩邊都是復古色調,而不是數位相機原本的乾癟色彩。
但關鍵在於這個色調究竟是怎麼來的?沒有人去追究。如果明白這個色調誕生的原因,那麼你是否還覺得這個色調美?
所以這裡涉及兩個問題,第一是知識問題,第二是審美問題。我想告訴大家,這兩點都不是玄學。
一不問知識,二沒有審美,三還自以為是,這恰恰是當前中國許多職業攝影存在的問題。當然,也可以說恰恰是不夠職業才造成這種笑話。我想真正的職業攝影師看到這種所謂的課程肯定是不削一顧的,你能相信給國際大牌拍照的攝影師教你把人都P成殭屍?
你把上面的照片拿出去給正常的攝影師看,我相信90%會覺得左邊正常,右邊是出問題的照片。
但是,我們還是給大家講講所謂的「港風」「昭和風」是怎麼回事。
這就是典型的80年代的日本照片,圖中人物是當時最紅的偶像歌手鬆田聖子,聖子奶奶年輕的時候非常漂亮的。那個年代的日本照片整體來看給人一種畫面偏暖的感覺,80年代雖然已經發明了掃描技術,但還沒有出現後來的數字暗房技術,這些色調基本是由膠捲特徵定下的,我們再來看一些當時的圖。
其實所謂昭和風格照片並不簡單偏黃,也有偏綠的,但偏紫的可能是底片存放問題導致的,但這都可以修復。
但是其中最突出的還是偏黃的照片。這種偏黃本身是膠捲的特徵造成的,特別是負片大量使用以後。
所以當一些照片被修復以後,你看80年代照片就和現在的數碼照片一樣,高銳度,沒什麼色彩,我們看看下面這個:
這種修復過的照片看起來就和在海馬什麼,天真什麼裡面的效果差不多,只不過那種證件照可能P起來更狠一點。
如果大家經常看過去的照片,那麼你會發現135照片更符合大眾心目中復古的標準,而120照片往往沒有。負片更符合大眾心目中復古的標準,而反轉片往往不能。
在70,80年代是彩色負片發展比較快的時代,大家可以看到60,70年代許多照片依然是黑白的。彩色負片有其自己的優勢,也有其自己的缺點,即偏色。
這種偏色是根據曝光情況來的,在自然光情況下會發生偏黃,偏綠等等問題,而在燈光情況下偏色會得到很好的修正。
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清晰度。
70,80年代膠捲的解析度不如現在的膠捲,更不如現在的數碼,整體畫面銳度較低,給人柔和,溫暖的感覺。而相比之下,120的商業片,4X5的商業片銳度就很高,實際上和現在的數碼片感覺接近,但是色彩更豐富一些。
實際上,所謂昭和風,港風的偏色恰恰是膠捲後期中儘量消除的色罩。也就是說要在乾淨的照片上加上色罩。把色罩當寶貝,這真是剛·猛·勇·暴,簡直就是LOMO玩法。在處理彩色負片時,膠片本身色罩帶來的畫面問題讓人頭疼,而現在卻又要想辦法去加色罩。現在所謂的復古要把正確的顏色,正確的曝光給P成不正常的顏色,和不正常的曝光。
此外,原本正常的顏色,偏偏要弄成不正常的顏色。
這不是很滑稽嗎?而且實際上大家看上面這種P圖,和膠捲的實際效果相差何止十萬八千裡?
這是用BRONICA ETR上的75mm鏡頭拍攝的,只要用這枚鏡頭,每一張照片都會有偏紅的情況,鏡頭和膠捲都會影響其情況。不好的鏡頭和曝光環境會加重色罩,而膠捲則會導致偏色。
可以看到RGB曲線需要拉伸才能去除這層紅色色罩。而現在很多復古竟然把這種不正常當成了正常,真的讓人很無語。
因為負片色罩的存在,使用色彩還原度很高的PORTRA160也會出現發紅,但是如果使用原本就偏色的膠捲,那麼情況就完全不同。
不同鏡頭的表現不同,比如同樣是PE 50/2.8鏡頭就沒有這麼突出。
除了紅色外,也會出現綠色的情況。這種情況可以根據光線的不同會不同,光線越暗就越明顯。
不同膠捲出現這種問題的情況也不同,比如PORTRA160,PRO160NS,X-TRA400就比較突出,但是EKTRA100,FUJI100就不那麼突出。
換言之,EKTAR100拍出來色彩豔麗,但沒有那麼復古。
此外,在掃描時商業掃描儀會進行矯色但依然難以去除。
即使如此,膠捲的這一層霧很多時候還是比較淡的,但是大家看看所謂復古風格給搞成什麼鬼樣了?
說句實話,我看了很多這種PS課程的廣告,我還以為是殭屍片的片場。
你要覺得這種圖片美,根本不用上什麼課,只要用PS稍微動一下色調的曲線就能做出各種偏色效果。
數碼時代不僅獲取照片容易,修改照片更加容易,於是許多速成的東西就出來,仿佛動動手指就能拍出布列松一樣的照片,按按滑鼠就能P出商場門口的頂級大片。
這種想法太簡單了。數字暗房是非常複雜的技術,由於它的延展性太大,幾乎可以把照片搞成各種各樣的樣子,甚至可以直接改變像素,改變畫面,因此絕不是點點滑鼠,絕不是幾個小視頻就能講會的。其中涉及的理論知識已經極其複雜,更需要各種實踐。
另一方面,照片依然有自己的基底,不是說什麼照片都能夠隨便P,如果拍攝的時候不注意拍攝,不注意光線,那麼很多效果是P不出來的。硬去P就會很不自然,非常滑稽,就像汙染物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就拿這個去色罩,我就是動一下曲線,但是實際上的做法非常複雜,為了獲得更真實的色彩。
真的要後期是需要系統學習的,那樣才能P出好看的照片。
最後我想說,真的要復古,玩黑白絕對沒錯的。
照片好壞看自己,到底什麼照片好?我給大家一點我的經驗,你現在看,1周後,1個月後,1年後,3年後看,你都覺得好,那就是好。很多時候你現在覺得美麗的照片,以後只會覺得自己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