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親人,傳承記憶!2020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活動今日舉行

2020-12-26 新華報業網

  追思親人,傳承記憶,祈願和平!11月25日上午9點30分,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舉行。

  夏淑琴、葛道榮、石秀英、馬庭寶、路洪才、艾義英、餘昌祥、去世倖存者梅秀英家屬及去世倖存者梅壽蘭家屬等9家25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家人,一起在這裡緬懷83年前遇難的親人和同胞,獻上鮮花表達追思之情。

  「戰爭實在太殘酷了,讓我從小就失去了完整的家。經歷過戰爭,才讓我更加熱愛和平。」談及當年的慘痛經歷,92歲的倖存者艾義英眼含淚光,「當年哪會想到會過上現在的好日子,天堂般的好日子。我經常和身邊的人說,要好好活著,珍惜現在美好幸福的生活。」91歲的倖存者夏淑琴說:「我家9口人有7人被殺害,只有我和妹妹活了下來。我希望有生之年能等到日本政府的一聲道歉。」儘管這段記憶讓她們內心傷痕累累,但堅強的她們仍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傳播真相,為和平「代言」。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介紹,多年來,紀念館持續不斷地開展文物和史料的徵集,把歷史的證據保存好、研究好。為了更好地傳承歷史的記憶,去年以來,紀念館啟動了倖存者二代的普查,目前已有很多人參與了紀念館的志願服務工作。每年這個時候舉行家祭對倖存者來說是一種慰藉,這也是中國追思先人的傳統。

  「83年過去了,時光流逝,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曾經的慘痛記憶。歷史,需要一代一代的傳承,即便這種傳承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一個缺少痛感的民族註定是沒有凝聚力的。」張建軍表示,「對於今天的人,特別是青年人來說,知道過去的經歷十分重要。在深切緬懷、沉痛悼念遇難同胞的同時,我們更要認識到團結一致的重要性,奮發圖強的重要性,勇敢鬥爭的重要性,珍愛和平的重要性。」

  據了解,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是從2014第一次國家公祭日前夕開始的,這一活動既是對日本軍國主義罪行的控訴,也是為了緬懷先人、祭奠亡靈,更是為了讓倖存者證言和歷史記憶得以傳承,讓南京大屠殺的悲劇不再重演。

  歷史需要銘記,和平更需珍愛!

  交匯點記者 周莉娜/文 高鑫/攝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舉行 歷史記憶需要代代傳承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舉行 歷史記憶需要代代傳承2020-11-26 10:42來源:新華網  11月25日上午,天氣陰沉,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舉行。
  • 南京舉行大屠殺死難者家祭活動 倖存者僅剩73人
    新華社南京11月25日電(記者蔣芳)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到來前夕,歷史見證者正在凋零。25日,南京正式啟動大屠殺死難者家祭活動。據統計,今年又有4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去世,目前在世倖存者僅剩73人。  初冬,飄著細雨。
  • 家祭,為了不能忘卻的記憶
    11月25日 庚子年十月十一天氣陰沉上午9時30分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
  • 南京大屠殺在世倖存者僅剩73人
    25日,南京正式啟動大屠殺死難者家祭活動。據統計,今年又有4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去世,目前在世倖存者僅剩73人。獻上鮮花表達追思之情。實習生 於樂瀛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萬程鵬 攝11月25日上午,天氣陰冷。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哭牆」前舉行。
  • 為了共同的記憶,華僑華人共祭南京大屠殺80周年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紀念日,也是第四個國家公祭日。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舉行下半旗儀式
    中新網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朱曉穎)13日上午8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上舉行升國旗、下半旗儀式。晨曦之中,衣裝齊整、身肩旗幟的儀仗隊精神抖擻,踏著正步走向集會廣場中央。 葛勇 攝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哭牆」前,他們又一次家祭親人
    昨天上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現場。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攝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也叫「哭牆」,上面每一組名字的背後,都是一個個家破人亡的悲慘故事。11月25日上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在「哭牆」前舉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葛道榮、石秀英、馬庭寶、路洪才、艾義英、餘昌祥等和親屬一起在這裡緬懷83年前遇難的親人和同胞。
  • 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家祭:白髮漸少 薪火待傳
    中新網南京11月25日電(記者 申冉 葛勇)在一年一度國家公祭日到來前夕,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舉行。  25日,倖存者夏淑琴、葛道榮、石秀英、馬庭寶、路洪才、艾義英、餘昌祥,以及部分去世倖存者家屬,在濛濛細雨中,再一次為逝去的親人送上鮮花和哀思。祭奠的人群中,白髮老者越來越少,年輕的身影正在多起來。  「只要身體允許,家祭我是每年都要來。不來我心裡難安啊!」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
    當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這是12月13日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當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南京舉行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
    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舉行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出席並講話。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現場國旗下半旗。3000餘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默然肅立。10時整,公祭儀式開始,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國務院在南京舉行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陳希出席...
    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中共中央、國務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舉行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出席並講話。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現場國旗下半旗。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忘苦難記憶,砥礪復興之志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以來,對30萬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和對那段災難歷史的深刻反思,正成為國人傳承歷史記憶的自覺追求,化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牢記民族苦難冬天的「哭牆」前,有無盡的哀思。11月25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葛道榮、石秀英、馬庭寶、路洪才、艾義英、餘昌祥,以及部分去世倖存者家屬,齊聚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紀念館」)內的遇難者名單牆前,再一次為逝去的親人送上鮮花,留下無盡的哀思。「只要身體允許,我就要來。不來我心裡難安啊!」家中9口人有7人被殺害,夏淑琴老人蹣跚的身影,幾成每年家祭日「標誌」。
  • 澳門舉行公祭儀式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中新社澳門12月13日電 (記者 龍土有)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澳門特區政府在保安部隊高等學校操場舉行公祭儀式,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死難者。隨後,12名保安部隊儀仗隊隊員把寫著「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花圈放到公祭臺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張榮順、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署理特派員王冬、駐澳門部隊司令員徐良才、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孫文舉作為公祭代表,逐一上臺整理花圈緞帶及鞠躬,之後全場默哀1分鐘,緬懷逝者。
  • 抗戰館舉辦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
    抗戰館舉辦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 2020-12-13 16:59: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各地舉行公祭日悼念活動
    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各地舉行公祭日悼念活動,共同表達銘記歷史,守望和平,開創未來的心聲。
  • 日本友人清明節來南京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日本友人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朱曉穎 攝朱曉穎 攝中新網南京4月1日電 清明節將至。4月1日,26名日本友人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尖利石子路圍就的祭場內,長明火隨風跳動。巨大黑色無字碑前,懸掛著白底黑色「奠」字。「日本第31次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植樹訪華團」26名日本友人,身帶「和平之花」紫金草標記,在祭場敬獻花圈、默哀。
  • 點點燭光祈和平 江東門紀念館舉行燭光祭
    12月13日晚,燭光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場舉行。寒風中,小號手吹響《南京記憶》,如泣如訴。83名社會各界代表手持白燭,緬懷逝去同胞,祈願世界和平。作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系列活動之一,燭光祭活動自2009年起,已連續舉辦了11年。
  • 《四十九日祭》: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沉痛祭文
    這不是一個妓女與女學生的生命互換的故事,更不是一部娛樂化的抗日神劇,這是以張黎導演為首的一群有才華且敬業的電視藝術工作者,對日本軍國主義罪惡滔天獸行的有力揭露和清算,對77年前在南京大屠殺中死難的中國同胞的沉痛悼念。 南京大屠殺題材的影視作品以前拍過不少,既有《屠城血證》這樣的優秀作品,也有《南京!南京!》這樣令人憤懣的曖昧投機之作。
  • 以國之名,緬懷30萬遇難同胞;83年前,媒體筆下的南京生死十三天
    國行公祭,祀我殤胞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之名祭奠30萬遇難同胞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攻陷南京這一場持續40多天的人間浩劫30多萬同胞慘遭血腥屠殺南京大屠殺在世倖存者僅剩73位劫後餘生的倖存者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今年,又有4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與世長辭。截至目前,登記在冊的在世倖存者僅剩73位。△2020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百人群像實錄(黑白照為已故倖存者)11月25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
  • 永不消逝的南京記憶:走過至暗時刻,他們仍在守護和平
    圖為倖存者夏淑琴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縱然從浩劫中逃生,痛楚的記憶也跟隨一生。當記憶回歸歷史,誰還在述說?圖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倖存者照片牆。2017年12月,「南京大屠殺80周年證言集會」在日本東京舉行。 呂少威 攝國內外多方也堅持「打撈記憶」,搜集史料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