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搞笑而搞笑、為了悲傷而悲傷、為了抒情而抒情、為了讓別人高興而討好,都是無情的表現,當意圖控制別人的情緒,行為就很難再真誠,也很難忠於事實。真誠的做事態度是:我為了滿足需要、為了認識自己、為了自我完善。
看完《你好,李煥英》,想對每個親愛噠小孩說些話,如果你是成年人,心裡還有個委屈的小孩,也希望對你說:
1/ 父母的生活是他們能選擇的最好生活。清不清醒、幸不幸福、富不富裕、事業成不成功、感情好不好……都不是孩子造成的,不要自我歸因,也不要有心理負擔。大膽地追求你想要的好東西、好成績、好老師、好生活,如果父母不能滿足你,那不是你的錯,是父母的能力不夠。早一點認清事實,早一點發展能力,你一定有辦法滿足自己和實現願望。
2/ 父母是成年人,對自己的生活負全責。父母會衡量利弊(可能是錯的)和考慮自己的利益,越愚蠢越只考慮自己,越智慧越利人利己。父母的決定和行為符合自身的利益,如果讓你感到快樂,那是順帶的,無需感恩戴德;如果讓你感到很痛苦,那是利益和你有衝突,也無需感到驚訝。你可以想辦法實現自己的利益,比如追求正和博弈,自我完善也利益他人。
3/ 父母不是偉大的職業,父母是滿足繁衍需要產生的新身份。沒必要美化一種身份,美化背後是不以為意和想要控制,需要額外的彌補——從身份中獲得巨大的好處。親子關係若存在很多不滿和壓抑才要刻意美化,否則無以為繼;良好的親子關係輕鬆舒適,人人獲益無需強調。父母如果認為子女欠自己的就會強調付出,因為要加倍償還。愛講道德的人更工於算計、更無情和會吸血。
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父母和想成為什麼樣的父母。於我而言,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想成為母親,想體驗為人父母的生活,想有更多承擔和給予。是孩子成全我,感謝我的孩子,感謝每個勇敢來到人間、慷慨成全父母的孩子❤️
唯有事實和真相的藝術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