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6月1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該院審理涉未成年人案件、特別是侵害農村未成年人權益案件的有關情況,同時公布五起典型案例。 梁犇 攝
中新網濟南6月1日電 (記者 梁犇)記者6月1日從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院以近兩年千餘件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案件為樣本,對侵害農村未成年人案件的情況進行分析後發現,拐賣、拐騙兒童案件佔比逐年降低,但網絡犯罪的特徵越來越明顯。
據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傅國慶介紹,農村一直是拐賣、拐騙兒童的「重災區」。近兩年,該省法院不斷加大對收買被拐賣兒童人員的打擊力度,通過遏制買方市場,進一步減少買賣兒童犯罪。山東拐賣兒童案件由2016年73件下降到2019年26件,但利用網絡實施犯罪的特徵越來越明顯,從2016年佔比6.8%上升到2019年的19.8%。一些犯罪分子在網站上隱匿發布「送養」「領養」信息,為非法收養兒童提供幫助,非法牟利,既擾亂了收養秩序,也不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必須予以嚴厲打擊。
未成年人身心發育不成熟,對外界不良影響的防禦能力較弱,特別是農村未成年人。研究樣本顯示,涉及未成年被害人的所有案件中,在農村、鄉鎮生活的佔絕大多數,為65.9%,平均被害年齡9.7歲,其中一半多的農村兒童不滿十周歲。就個案而言,年齡在13歲的農村未成年被害人居多。
傅國慶稱,近年來農村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斷攀升,引起社會高度關注。隨著農村大批人員外出務工,留守兒童作為在農村生活的主要群體之一,因缺少父母必要的監護和照管,成為一些犯罪分子的性侵對象。在農村未成年被害人案件中,67.7%的案件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且大多是熟人作案,有79.1%的未成年被害人與犯罪人相識,23.5%的案件發生在鄰裡之間。
隨著法治鄉村工作的不斷推進,近兩年針對農村未成年人實施的嚴重暴力犯罪明顯下降。2019年,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綁架兒童案件分別比去年下降37.5%、58%和37.5%。而一些滋生於農村的黑惡勢力逐漸抬頭,刻意拉攏招募當地未成年人,教唆、引誘他們實施犯罪,組織脅迫未成年少女賣淫,嚴重損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法律嚴懲。
傅國慶稱,在嚴重暴力犯罪中,農村未成年人常成為案件雙方當事人矛盾激化後的無辜受害者,因農村鄰裡糾紛被殺害的未成年人佔19.1%;因父母婚戀糾紛等遷怒孩子致死的案件有42.4%,甚至出生幾個月的嬰兒也未能倖免。
「農村未成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由於家庭生活環境、教育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往往更容易受到不法侵害,需要社會各界給予更多的關心關愛。」傅國慶表示,法院作為司法機關,依法嚴厲打擊侵害農村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農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既是法院服務保障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政治責任,也是義不容辭的法定職責。
在少年審判領域,山東各級法院創造性開展護航「三農」工作,努力保護農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傅國慶說,該省法院充分發揮少年審判職能,嚴厲打擊侵害農村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和黑惡勢力犯罪,該從重的依法從重,該判處死刑的堅決處以死刑,有效震懾犯罪分子。其中判處五年以上刑罰的罪犯為41.3%。緩刑適用率為5.4%,比全省刑事案件緩刑適用率低17個百分點。
山東各級法院不斷加大涉案農村未成年被害人的援助力度,加大對農村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力度。2019年,該省法院對30名農村未成年人進行司法救助共計126萬元人民幣,盡力幫助未成年人擺脫生活、教育和精神等方面的困境,讓未成年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