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在不同的人眼裡,今天是不同的節日。
在讀這篇文章之前,咱們先來投個票:
OK,那我現在來給大家捋一下,看看今天到底是什麼日子~
對很多人來說,3月14日是白色情人節,是2月14日情人節的延續。據說這一天,女方送男方禮物。對於喜歡數學的人來說,3月14日是非常重要的數學節日——圓周率日。每一年的今天,全球各地的一些大學數學系喜歡在這天舉辦派對。慶祝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進行背誦圓周率的比賽~另外,有的人還根據圓周率額數值創作了一首圓周率之歌。當然,如果你覺得費腦子的話,可以選擇另外一種慶祝方式——吃派。不論是蘋果派、菠蘿派,還是南瓜派、蛋黃派,只要你喜歡就可以放肆吃。π是一個無理數,可能是因為定義簡單以及在數學公式中隨處可見,π在流行文化中的出現頻率及地位遠遠高於其他數學常數。人們對π的精確值的計算,幾乎貫穿整個人類文明史。古希臘數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 年)利用「割圓法」求出圓周率的下界和上界分別為223/71 和22/7, 並取它們的平均值3.141851 為圓周率的近似值。公元5世紀,我國的數學家祖衝之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計算π的精度也得到破天荒式的提高——π的十進位精度已高達小數點後萬億位。2019年3月的時候,谷歌宣布對他的研究已經是來到了小數點之後的31.4億。提到物理學家,你想到的前三個物理學家有可能就有這兩個人——愛因斯坦、霍金。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著名的物理學家。他於1879年3月14日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得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21年因其成功的解釋了光電效應諾貝爾物理獎,同年,創立狹義相對論。2019年3月14日,加拿大航天局太空人在太空分享了愛因斯坦的照片,以此紀念其140周年誕辰。3月14日是愛因斯坦生辰,但這一天也是另一位傑出物理學的離世紀念日。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被世人譽為「宇宙之王」。1970年提出了「奇點定理」與「霍金輻射」,著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1963年,21歲的霍金患上了肌肉萎縮性硬化症,全身癱瘓,只有眼球和三根手指是可以動的;2005年霍金徹底失去了動手指的能力。2018年的3月14日,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離世,享年76歲。因為霍金傳奇的故事和卓越的物理成就,他成為了繼愛因斯坦之後最為著名的物理學家。對於喜歡物理的人來說,3月14日同樣重要,因為這一天見證了愛因斯坦的到來,也見證了霍金的離去。如果你覺得3.14還不夠神奇,那就在列舉兩件事吧:
1804年3月14日奧地利作曲家老約翰·施特勞斯誕生
1883年3月14日 馬克思 辭世。
3.14不是一個普通數字,而是各界通吃的一個數字·····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