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草莓和大家一起回顧了從前古裝劇中那些經典的編發造型,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盤發。
縱觀現在的古裝劇造型,九成以上都是飄逸的披髮或者丸子頭,明明一個個不是仙女就是公主,卻好像窮得買不起釵環。
要麼就是一個演員十部戲都好像在共用一個妝容和髮型,完美再現了爾冬陞所說的「漂亮但沒有個性」:
挽個頭髮更是要了造型師的命,活生生把好看的女演員弄得中不不洋,有時候真想勸造型師實在不會盤發那就放棄吧,你莫名其妙給留兩綹頭髮還不如全披著呢:
更糟心的就是下面這種現代感妝容,每次看到就感覺是現代人戴了個頭套跑去玩cosplay了:
如此喪失質感的古裝造型,觀眾還能忍多久?
近些年古裝劇造型頻頻被吐槽「充滿廉價感」,究其根本,還是造型師忘了質感取決於細節這個制勝點。
就以《西遊記》為例,開篇最先出現的七仙女其實並沒有多少戲份,但是她們每一個人的造型都做得極為精緻。這裡的精緻不只是指閃閃的釵環,還有她們的髮型也都各不相同,此舉不僅可以幫助觀眾對她們進行區分,還會給人一種自帶貴氣的感覺。
尤其是出鏡最多的紅衣大仙女,作為七仙女之首,她沒有像妹妹們一樣選擇飄逸的半披髮或者嬌俏的編發造型,而是以端莊的盤發搭配珍珠步搖。
釵上所綴的流蘇在王學勤行走時隨之晃動,襯得她更為優雅大方的同時,又增添了些許女人味和纖細靈巧之感。此時若是將她的首飾卸去,只留一個光禿禿的盤發,那效果一定大打折扣,甚至會弄巧成拙令造型充滿鈍感。
另一位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邱佩寧所飾演的嫦娥。
我們常說「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作為仙界公認的頂級美女,除去天生麗質之外,嫦娥的造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華麗的凌虛髻搭配鳳釵,身穿淺藍色修身長裙,外著飄逸白紗,舞動時搖曳生姿。
至於個別觀眾提出的「嫦娥髮髻太為誇張」的問題,首先,原版中的劇情是嫦娥在獻舞,既然是獻舞,當然大部分鏡頭是遠景,如果將髮髻縮小,那觀賞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其次,如果真的讓嫦娥像現在一些古偶一樣只扎一個丸子頭,然後如原版一般不給特寫地轉幾圈,那普通人從玉帝和王母的距離看只會滿滿的違和,因為你可能都分不清她是男是女,完全不似如今這樣充滿女性的柔美。
除了純盤發,《西遊記》也十分擅長將盤發和編發相結合的造型方式,這一點在各種小妖精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以牛魔王的愛妾玉面狐狸為例,不同於火爆尚武的鐵扇公主,玉面狐狸嬌俏可人,所以她的造型風格也頗為活潑。髮型師先是在她的頭頂挽了一個優雅的百合髻,又在下方增加了兩個少女的小辮兒來衝淡盤髮帶來的端莊感,再配上暗示狐狸身份的毛絨髮飾和演員鄭益萍的嬌嗔演技,整個人清新中透著媚態。
不信感受一下P掉兩邊小辮兒的玉面狐狸,是不是突然就顯老了許多?
至於《西遊記》中的人界美女,比起五花八門的髮髻樣式,她們更注重配飾的選擇。
就拿迷倒了許多觀眾的女兒國國王來說,儘管國王年輕貌美,但為了突出她的女皇威儀,造型師還是捨去了繁雜的少女風編發,選擇了更為大方的盤發造型,並通過放大配飾的手法來突出她高貴的身份。
除了上面這套經典的藍色寢宮便服,國王初見及送別唐僧時的紅色鳳尾花造型也極為奪目,完全展現了一國之君的尊崇地位。
華麗的鳳尾花搭配同色系步搖,頸間的雙層紅寶石項鍊貴氣中透著精緻,搭配太陽花圖案的鏤空耳墜,珠翠羅綺,富麗堂皇,與她送別摯愛時的心痛神情形成極大反差,更顯出她蓄淚時的柔弱之態。
國王唯一的半披髮造型就是寢宮談情時的粉色睡衣,此時的她卸去了白日作為君主的氣場,只餘下一個女子對於心上人的愛慕和崇拜,胸前故意垂落的一縷頭髮是影視劇中常見的增加女人味的利器。
佟麗婭的趙飛燕造型與之相似,都是半披髮搭配鮮花和釵環的髮式,隨手捻起一縷長發嫵媚撩人,這部劇也一直被稱為佟麗婭的古裝造型巔峰。
而等到趙飛燕成為皇后,她的髮型就又變成了更為霸氣的朝天髻,配飾也從風情的鮮花換成了富貴的金器和玉石。
不過在這部劇裡,草莓還是更喜歡郭珍霓扮演的趙合德。
比起姐姐後期保守的全盤發,合德的髮型更具有女人味,日常利用各種流蘇銀飾來妝點自己,一舉一動勾人心魄,完全讓我相信了「從此君王不早朝」的可能性。
與偏愛半披髮的漢宮劇集不同,大多數唐朝宮廷劇喜著各式各樣的高鬢髮髻,最經典的當屬95版《武則天》。
關於《武則天》,草莓在之前的編發專題中有分享過劉曉慶所飾演的少女武則天的編發造型,而到了唐高宗李治時期,武則天的髮型則大多變為了成熟風的扇形高鬢。
除了上面這些以金器為主的髮型以外,武則天也有很多花髻造型。花髻,顧名思義就是將各種鮮花插在髮髻上作為裝飾的髮型,李白就曾在《宮中行樂詞》中寫道「山花插寶髻」。
又因唐朝人盛愛牡丹,史料中也曾提及當時貴家之女極愛將牡丹花簪於髻上,所以劇中也有許多將牡丹戴於高鬢之上的造型,其中最美的當屬武則天的外甥女賀蘭敏月,嬌媚又富麗。
對比她平日裡的少女造型反差極大:
而劇中的另一重要人物上官婉兒則多用改良版的飛仙髻,這種髮型多見於未出閣的少女,非常適合文雅淑麗的茹萍。
等到了後期,上官婉兒的髮型換成了更為端莊的倭墮髻,配合「上官婉兒曾被發怒的武則天用硬物擊中頭部留下疤痕」的傳聞,造型師給她增添了一枚花鈿。
另外比對幾個角色我們也可以發現,根據上官婉兒在歷史上的才女形象,她的首飾一直都比較精簡。
還有一個十分特別的髮型就是蕭淑妃的墮馬髻,雖然墮馬髻在從前的古裝劇中偶有體現,但做得這麼柔美的真是獨一份。
反觀範冰冰在《武媚娘傳奇》所梳的墮馬髻就讓人感覺十分僵硬,尤其是搭上這一頭塑料花,廉價感溢出屏幕:
和《武則天》富麗風格形成對比的是追求極簡風的《大明宮詞》,儘管極簡,但人家的髮式可一點都不缺斤少兩。
不管是周迅的改良版驚鴻髻:
還是胡靜飾演的少女韋後的可愛元寶髻:
抑或是中期太平的紫色花髻,所有的造型都充滿著精緻感:
最牛的就是陳紅的這套紅色宮裝,簡直神還原了古畫上的仕女:
事實上不只是宮廷劇,從前的仙俠劇中也有一些很好看的盤發造型,不過由於題材和人設的限制,仙俠劇中的盤發造型大都比較簡單。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仙劍奇俠傳》3中龍葵的雙螺髮髻,少女的雙螺搭配粉色和藍色的碎玉髮簪,清純感爆棚。
和現代劇集不同,古裝劇非常重要的一大看點就是女性角色的造型,尤其在缺乏精雕細琢好劇本的大環境下,造型可以說成為了觀眾決定是否追劇的第一要素。
換句話說,如果說一個古裝劇連最基本的造型都做不好,那怎麼指望這個團隊能夠完成好更有難度的劇本和演技要素呢?
當然也有部分觀眾提出:時代不同了,現在就是流行極簡風,不能什麼都拿過去的標準衡量。
沒錯,時代不同審美也會有所變化,但根據收視率以及網絡點擊率的種種表現,很明顯大多數觀眾對此並不買帳。影視行業是服務於觀眾的,你的受眾對此不滿,難道不是值得重視的問題麼?
最關鍵的是,如果只是部分仙俠劇認為仙子們更偏愛飄逸的披髮造型,那無可厚非。可現實是許多非架空古裝劇也有樣學樣,搞得市場上不論題材清一色的八字劉海和丸子頭,大大降低了古裝造型的可看性。
觀眾在責怪造型變差的同時,其實是在抒發對整部劇不夠用心的批判。
有一說一,演員的顏值當然是成就造型的重要元素,但如何讓觀眾充分感知到這份美麗還是要靠造型師的加持,這二者永遠是相輔相成的,絕不是只靠其中一方就可以做到。
當然,如果每個演員都美成王祖賢當我沒說。
但我們要明白,如果遍地都是王祖賢,那造型師這個職業也沒必要存在了,這本身就是個謬論。
而之所以越來越多粗製濫造的古裝劇,很大原因就是做造型時不注重細節。
沒有醜到極致的造型,只有不用心的造型師和忙著掙快錢的劇組。
作為影視劇的消費者,好的造型我們要表揚,差的也要指出來,這是他們的工作,拿了錢理應付出合理的勞動。
同時,在意造型並不代表希望造型凌駕於劇情之上,而是一部好劇的完成絕不只是靠一兩個演員或者幾個工作人員撐起來的,它必然需要各方的耐心配合。個別粉絲也沒必要因為大眾批評了某部劇的造型而粗暴地將網友們定義為「演員的黑粉」,這樣不僅不能幫助演員進步,還會降低路人對這個明星的好感度,吃力不討好。
總而言之,精緻盤發的消失只是影視劇流水線的一個縮影,喪失質感的古裝劇也許能紅火一時,但讓人難忘的永遠都是那些真正走心的作品。
長此以往下去,觀眾還能忍多久?
文中提到的盤發造型你最喜歡哪一個?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古裝造型麼?你認為部分古裝造型越來越敷衍的原因是什麼?快在評論區告訴大家。
喜歡看電視劇和八卦盤點就關注我吧~
【原創文章,請勿洗稿、抄襲,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大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個別為自截,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