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依琳
最近的神清氣爽,是「薇姐「趙薇給的。
在反矯情、懟賣慘這條路上,她跟「菲姐」「那姐」堪稱「娛樂圈十級學者」。
事情還要從李溪芮、孟子義上《演員請就位》說起。
當時,她倆重現顧裡林蕭撕破臉皮名場面,情緒最該爆發時,李溪芮因為兩度卡詞,交上一份帶瑕疵的表演。
當然,這還不是致命的。
就像陳凱歌說,出錯也有出錯的魅力,正常人吵架也不都是流暢的。關鍵看成熟的演員,怎麼去臨場處理。
大概是太在意比賽結果,主持人已經喊「卡」了,李溪芮卻遲遲不肯從失誤裡醒來。
緊接著,上演了比《小時代》還精彩萬倍的抓馬大戲(建議郭導下部戲加上這段):
她帶著哭腔說自己很渴望演顧裡,但是毀了郭敬明的作品;
聲淚俱下,邊說邊抹眼淚,「我不是一個不會演戲的人,我真的很過不去自己這一關「;
整場又是鞠躬道歉又是哽咽難平,就是不承認業務能力不行。
弄得旁邊的孟子義也試圖陪出幾滴眼淚,主持人大鵬徹底蒙圈:沒有兩個女孩在我身邊這麼哭過,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搞?
不愧是「社會我薇姐」啊,一句話就制住了混亂局面——
「她們沒有演得不好,她們倆從臺上走到這兒,這段戲演得不夠好。」
「在臺上站的時候,真是很矯情,
作為一個演員,應該是那上面是最重要的,
在這臺上的戲比上面還足,我覺得大可不必「。
懟得好,懟得妙啊!
一句「大可不必」,不僅說出所有觀眾的心聲,更讓「反矯「這事勢在必行。
李溪芮矯情這一招,其實張大大上一期早就用過了。
明明演得很爛,愣把隱忍穩重的科學家整成賊眉鼠目小偷既視感,可他偏偏不願承認,一遍遍強調自己「有多努力」,「壓力有多大」。
「我從來不失眠的。
我掉頭髮,
我從來沒有掉過頭髮,我嚇到了。「
這麼一搞,話題、曝光和同情分都有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
誰還記得兢兢業業跟他搭戲的女演員王智呢?你看吶,這人多聰明!
張大大的矯情,是出了名的「經典」。
參加《我是歌手》給譚維維當助理,結果自己「一哭成名」;主持火箭少女解散晚會,他哭得比楊超越還兇,女孩們還得圍著輪番安慰。
即便是好閨蜜都忍不了,在朋友圈發矯情文字,本想求贊卻被楊冪一個問號憋出內傷。
好一出敏感脆弱的,「戲精的誕生「。
一個張大大還不夠,各大選秀節目更是選手矯情賣慘的大本營。
仿佛誰要沒點催人淚下的故事,都不好意思叫選秀。
《中國夢之聲》裡,有個歡快男生組合,哥倆一上來就以流浪歌手標籤搶佔全場觀眾同情。
其中有個成員,特別深沉動情地訴苦水,隔著屏幕看得心疼——
「做流浪歌手這一行的話,會面對各種眼光。
曾經我的一位老師,得知了我做流浪歌手,告訴了我爸爸,還有我爸爸的朋友們,說我們是乞丐。
我想跟他說,我們唱的是青春,是夢想。」
多可憐,多擲地有聲的吶喊啊!連閱人無數的徐若瑄和任賢齊都眼眶含淚感動到了。
可事實上,他們早已拍過網劇,上過電視,根本不是流浪歌手,把大家當成傻子來糊弄。
後來,他們發微博說節目總編導事先知情,
看來更像是一場聯合炒作
《舞林爭霸》舞臺上,即便是優秀舞者也沒逃開煽情賣慘這一套糟粕。
明明跳得不錯,連楊麗萍老師都給出很高的評價。唯獨金星老師失望地表示,跳舞時故意光腳露傷痕不專業,拼好感、博同情的嫌疑太過明顯。
以《中國好聲音》為首的唱歌類節目更不用說了。
完成父親遺願的,輾轉漂泊吃盡苦頭的,連傷帶病堅持演出的,為了追夢家庭破裂的……
歌聲背後,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慘」法。
這些,通通為王善勇、高玉凱的諷刺相聲《選秀風雲》,提供足夠多的靈感和素材。
能販賣眼淚,誰又肯花心思琢磨實力呢?
「想晉級嗎?你得有一個悲慘的身世。」
「悲慘的身世?」
「打動評委,打動觀眾,你就能晉級。」
「是嗎?」
「你別不信,我天天擱家練。「
「練唱歌?「
「練身世「
矯情賣慘的噁心風氣,什麼時候開始變得盛行了?
大概就是越來越多煽情故事,成了圈粉晉級的利器,實力不再重要,汗水不再重要,能編會演最重要。
明明是比強比美的舞臺,誰想要看一群人比慘比可憐?
這屆觀眾不相信眼淚,要哭請回家去哭。
當然了,我們身邊肯定也不乏這種聲音,「XX就是很努力很用功啊」,「你知道他有多辛苦多不容易嗎」?
不好意思,既然選擇吃這碗飯,承擔它的辛苦就是應該的。
成年人的世界,誰又比誰輕鬆舒服了呢?
就像楊冪對張大大說,「每一個人都很辛苦,送外賣的不辛苦嗎?剛才出去幫我們焯排骨的他不辛苦嗎?他們今天蹲在這兒(攝影師)不辛苦嗎?對半天稿子不辛苦嗎?
所以,你憑什麼要別人了解你的辛苦?因為每個人都辛苦。「
的確,無論舞臺還是職場,說到底它就是拼實力驗收成果的地方,是專業技能散發光芒的場子。
大家花了錢,投入了時間,當然有權利要求看最好的。
憑什麼追捧爛的,僥倖勝過實力,淚水贏過汗水,讓公平公然蒙羞?
關於這點,郭麒麟的一番話,我想給他點一萬個贊。
某採訪裡,當聊到永遠要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他說歸根到底,這個行業主導權掌握在觀眾手裡。
「我要非得去渲染,我怎麼怎麼不容易,我很努力,我覺得這些都是扯。
我作為觀眾,我看了一個很爛的東西,
你告訴我你很努力,我會比之前罵的更狠。」
沒錯,觀眾只會為好作品買單,沒義務為背後的努力買單。
你用辯解、眼淚來掩飾渲染,不恰恰說明了能力不行嗎?
所以也難怪網友們看到爾冬陞罵張大大,沒有不服反而紛紛為叫好,趙薇懟李溪芮,粉絲放棄控評尷尬到連夜跑路。
這正是大家對專業的敬畏,對底線的守護。
每年畢業季,不知大家發現沒,網上總有些給剛踏入社會職場小白的建議。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別矯情,別太容易陷入自我感動。
在以結果為導向的社會你會慢慢明白,顧影自憐的眼淚、廉價的同情,是最要不得的。
它只會讓人越來越脆弱,越來越沒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
承認實力不行,在哪跌倒在哪爬起來,丟人嗎?一點也不。
丟人的是永遠是,明明是自己的問題,非要甩鍋找藉口矇混過關。
我想,大家之所以反感矯情,討厭公開賣慘,絕不僅僅是厭惡情緒本身吧。
這裡面藏著一套強盜邏輯:會示弱的就有理,會哭的就有糖吃。
太多人喜歡拿這些當武器來謀私利了,擠掉別人位置,偷走別人的人生,讓實力淪為笑柄……
而這正是我們深惡痛絕,共同抵制的根本原因。
最後,還是希望以後的舞臺,努力跟努力拼,實力跟實力比。
至於矯情,偶爾噹噹夜深人靜的生活調味品就夠了,別讓它再充斥觀眾眼球喧賓奪主,還是薇姐那句話,「我覺得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