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B站有兩部國產動畫很奇怪。一個是《仙王的日常生活》,因為和日本動畫設定相近的槽點,B站的評分跌穿到4.7分,豆瓣也只有5.1分,但小破站播放已過3億,可以說是越罵越紅。另一個就是《大理寺日誌》剛開播B站就爆到9.9分,豆瓣也高達9.1,比去年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還要高,然而至今接近尾聲,卻還在爆紅的路上。兩個都看過的人,摸著平胸說,多少替《大理寺日誌》委屈。雖然我不愛吹什麼國漫崛起,而且也覺得國產動畫水平還不值得捧殺,但「拒絕胡蘿蔔」的目標就是想幫大家篩出最新的好作品,這部動畫我們是真的想要吹上一吹。《大理寺日誌》在製作上是有多重質保的。《大理寺日誌》改編自2014年漫畫家RC的同名條漫,由好傳動畫策劃,而此次的動畫也由好傳動畫製作,可以說做到「原汁原味」,不用擔心被過度改編。而提到好傳動畫,這個製作公司的履歷裡最有名的是2017年曾收穫不少好評的動畫電影《大護法》。《大理寺日誌》中分鏡的流暢,不得不感嘆畢竟是做過院線電影的公司,看著就是那麼舒適。再來,《大理寺日誌》是個好笑又緊張的動畫。《大理寺日誌》故事發生在唐朝,武則天剛剛登基,因不明原因外表變成「貓」的李餅出任大理寺少卿,帶領這手下一眾不太靠譜但還算頂用的衙役,開啟的唐朝破案日常。《大理寺日誌》背景設定在架空的唐朝,正值武則天登基之時,講述發生在這個朝代「最高法院」大理寺裡的「公務員們」的故事。大理寺裡目前主要的公務員們有如下五位:因不明原因變成「貓」的李餅,性格高冷內斂,還是個武功高手,原是天水郡王,李氏皇族,之前被關押在大理寺大牢中,後因武皇登基被赦,現任大理寺少卿,也就是「副院長」。動畫裡所有緊張的元素都是圍繞李餅展開的,包括他為何變成貓的過往、他和武則天眾人的關係、以及如果斷藥他就會徹底「貓」化等等。再來是操著一口正宗河南話,誤打誤撞把自己「賣身」給大理寺的陳拾,是個皮糙肉厚有口飯就能養活的淳樸娃娃,每次喊他的少卿大人那句「貓爺~~」都格外有味道~而另一個操著魔性「塑料普通話」的角色叫阿里巴巴,是個正宗外國人,而且還是個富二代!然而此刻在大理寺,他一門心思想只想要考過「官話八級」,得到正式大理寺編制。另外就是熱愛女裝,行走的「八卦小報」王七,以及眾人中外表最高大威猛,實則卻膽小秀氣的孫豹。總之,除了少卿大人之外,這四位的業務能力就很「水」,摸魚時間很久,湊巧撞大運比較多。
與條漫更多是日常瑣事不同,《大理寺日誌》目前每集都致力於交代人物關係,以及突顯大理寺「公務員團」的性格。所以動畫增加了一些原創劇情,來豐富李餅的身世,也提前了如阿里巴巴的單獨篇章,以提前一些事件衝突。這些劇情上的心思都可以看出,動畫版的《大理寺日誌》希望給觀眾展現一個有趣又完整的戲劇故事。而已有消息,《大理寺日誌》之後也將拍攝真人劇集,相信現在的動畫劇情敘事也是為了之後劇集化做出鋪墊。以及,《大理寺日誌》真的是從細節裡還原「唐朝文化」。與很多僅僅把時代設定當做背景資料的作品不同,《大理寺日誌》可以說摳勁細節來表現唐朝風氣。前文提到的兩個「口音奇怪」的角色陳拾和阿里巴巴,配音演員都是用的方言或者外國普通話來進行角色塑造,要的不僅是製造喜劇效果,同時也是為了還原唐朝的真實模樣,古代人說現代普通話才是真的違背歷史吧。同樣在第一集中出現的大理寺白蘿蔔梗,其實也是一個隱藏的歷史文化知識點。現在幾毛錢就能買的白蘿蔔,在唐朝時期卻是真正的山珍海味,普通老百姓都未必吃的上,而大理寺作為「職能部門」,每天都吃白蘿蔔並不如大家嘲笑的「寒酸」,相反實際卻是「腐敗」。看到這個地方時,真的感嘆,傳說中寓教於樂的國產動畫片是這樣的啊。而作畫上的細節那就更多了,比如大理寺官服、武器、參考梁思成古建築手稿繪製的唐代建築等等。動畫比劇集在還原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只要古代有的,都可以畫出來。以及在每集片尾還會有一個可愛的定格粘土動畫,會科普一些唐朝的文化小知識,很可愛了。
但,幾乎所有好看的國產動畫劇集都有一個毛病。就是永遠太短,不夠看!《大理寺日誌》的條漫是從2015年就開始連載的,一直追漫畫的人看動畫這個進度真的是可以著急死,而儘管動畫已經努力強化劇情衝突,但奈何交代人物和背景怎麼也要佔用好幾集的篇幅,眼瞅著第一季的12集就要完了。然後,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等更新!前面提到國產動畫目前的確還不足以被大吹特吹,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製作跟不上,有的是製作質量,有的則是製作速度。而誠如《大理寺日誌》這般有一個完整的故事設定的動畫,想要講完劇情,以及推進高潮,怎麼也需要2-3季才能完成,而依照現在行業最快的製作水平,也估計需要2-3年。日本一個好看的動畫最多是個半年完結,而國產動畫則需要2-3年。只能說,越是這樣,越需要大家對好作品的關注,只有更多的關注,才有可能在人力和物力上為優秀的國產動畫實現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