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楊洋是誰?」
照片中這個90後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姑娘叫楊洋,是湖北省通城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的書記員。
新冠肺炎爆發後,每日關注疫情和數據,成了楊洋春節休假在家的必做功課。通城縣法院在1月28日就派出了兩支隊伍包括院領導在內共20人到兩個執勤點控制人流量,執勤時間長達24小時,同時也派遣了6名扶貧幹部入村設卡守卡,積極參與鄉村抗疫工作。辦公室人員也主動取消春節休假,參與單位值班和後勤保障工作。當看到從院領導到普通幹警上下一心,夜以繼日、風雨無阻地超負荷工作,在家休假的楊洋感到渾身不自在,急切地想要為他們盡一份心。
當了解到一線抗疫人員缺少護目鏡、面罩等必備物資後,楊洋十分擔心同事們的安危,這個心靈手巧的姑娘,託人買了一些透明的塑料文件袋,用繩子綁起兩端,製作了80多個精美的面罩。
手工面罩完工後,楊洋第一個想到的是醫護人員在一線上更加危險,她親自跑到縣人民醫院,把60多個面罩放到護士站,並教給護士使用,透過厚厚的口罩,楊洋感到無比溫暖。隨後,她又把剩下的十幾個面罩送到執勤點,交給我院的執勤人員,並且反覆叮囑他們一定要注意防護。
在她的朋友圈裡,用衛生紙包著的出血的手指,讓同事們既心疼又感動。
02 「我可以報名嗎?」
2月4日,領導在工作群裡發布通知,號召黨員志願者加入執勤工作。
「我可以報名嗎?」楊洋似乎沒有底氣,畢竟她不是黨員,而且院裡為了照顧女同志,暫時沒有硬性要求女生參與執勤。她對政治部主任講,「我雖然不是黨員,但是我也多次向組織提交過《入黨申請書》,我的申請不是做做樣子,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像大家一樣投入戰鬥!」。
院領導對楊洋積極參加抗疫工作的態度給予了肯定。楊洋的父母也為自己上進的女兒驕傲,他們對女兒說:「去吧!注意安全!」在父母的支持下,她作為第一個主動請纓的女孩子,走出家門,走上崗位,與男幹警們一同站在抗疫一線的九眼橋頭。
帶上寫著「志願者」的紅袖套,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份工作做好,用實際行動向黨組織交好一份《入黨申請書》。
每天執勤時間是從早上7點到晚上12點,而楊洋從家裡到執勤卡點,需要走路半個小時。為了讓執勤的同事們喝上熱水,也不耽誤值班時間,她堅持每天早起半個小時,在家裡燒好開水帶到執勤點去。遇上雨雪天氣,她與其他男幹警一起淋著大雨,冒著風寒,即使凍僵了手指,也對每一輛過往車輛進行認真核查。對待不配合、不理解的群眾,她總是用女性獨特的耐心細緻進行勸說與解釋。
「雖然疫情防控的這十幾天,工作強度很大,一站就是17個小時,但只要認真核查好每一輛車,每一個人,就能有效地降低疫情傳播的可能性。這樣一想,就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面對疫情期間繁重的工作,楊洋的話總是很實在。
從2月5日起,楊洋已經在九眼橋執勤點堅守了15天,她認真、耐心、肯吃苦的工作態度贏得了執勤幹警們的一致讚賞。九眼橋卡點負責人王開甫隊長不善言談,卻一個勁兒地誇她:「這是個相當不錯的姑娘!」
2月11日,正在卡點執勤的楊洋突然接到了母親的電話,母親告訴她表姨父因新冠肺炎在重症監護室搶救無效去世了。不能去見一面、不能去送一程自己親愛的表姨父,她只能躲在一旁失聲痛哭。哭完後,她突然懂得,自己做的事雖不是直接在一線搶救病人,但同樣意義重大......
03 「她有一顆閃閃的紅心」
楊洋不僅是抗疫戰線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日常工作中,也是響噹噹的「拼命三娘」。作為法律業務上的「生手」,在前任書記員即將離職的那幾天,她開始忐忑不安,總擔心無法勝任工作,給庭審造成麻煩。為了更好地做好審判輔助工作,她主動加班,五樓辦公室裡她總是最後熄燈回家。借鑑庭審記錄、請教同事經驗、反覆查閱案卷......這些灌滿了她一天的生活,有時候她連飯都來不及吃。在刑庭遊庭長的印象裡,楊洋總是沒有一點空閒,從早上提前到崗打掃衛生,到下班後依然在辦公室加班整理案卷,常忙得腳不沾地。
「她的案卷沒有一本不及時歸檔的。再忙,她也要把布置給她的工作搞完。對工作和群眾,她都一樣熱情耐心。她有一顆閃閃的紅心」,庭長遊巍如是說。
不僅僅是楊洋,還有其他法院幹警,他們是法官、是法官助理、是書記員......他們也是兒女,是父母,是兄弟......疫情來臨,他們脫下法袍、警服,帶上口罩、黨徽、紅袖套,就成了抗疫一線中的一員。
不是他們生而無畏,不是他們不顧小家,只是他們明白,只有守望相助,才會有春暖花開。小溪會匯成汪洋大海,做好交通管控、宣傳防疫知識、入戶測量體溫、發放防疫物資.....一點一滴的小事最終會鑄就老百姓身前堅實的堡壘。
來源:通城縣人民法院
編輯: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