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犖如今在日本青二事務所擔任職業聲優,從事中日雙語配音的工作。即使在聲優文化發達的日本,職業聲優依舊是門檻高、頗具挑戰性的工作。
而作為一名在日本做職業聲優的中國人,劉婧犖成功徵服了日本觀眾,並在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她對「聲音演員」的理解。
和普通影視演員不同,聲優需要通過最單純的聲音表達,喚起觀眾心中的情感共鳴。在日本,發達的動漫文化讓聲優也可以成為受到屬目的明星。劉婧蘋第一次接觸聲優這個概念是通過老劇場版的《新世紀福音戰士》。劇中的配音演員對於聲音的演繹震撼了她。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日語配音,我深受感動,尤其是中間的那些叫喊聲,還有聲音當中各種情感細膩的表達。即使一句都聽不懂,依然可以感覺到一種衝擊,讓我渾身發抖」。
▲ 劉婧犖
在接觸動漫的過程中,韓國聲優樸璐美在日本做配音的經歷也讓她深受觸動。在高考前夕,她就把自己的高考志願全部填成了日語系。
2008 年從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之後,劉婧犖前往日本的聲優學校進修,開始接觸發聲練習和舞臺表演。在日本配音最難的是融入當地的文化語境,「如果我想做日文的配音,就需要用日語去表達日本人能接受的感情。那說明你要理解他們的思維,不光是口語和形體語言更重要的是理解臺詞裡面表現的心」。
即使是聲優工作,日本依舊保持著傳統職人學藝的習慣。前輩不會把技藝交給你,你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觀察「偷師學藝」。那段時間對劉婧犖來說是很艱難的時光,用日語配音需要大量的時間練習,但是連續熬夜訓練,又會傷害聲優賴以依仗的嗓子。
除此之外,在日本配音往往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演員在一起磨合配音,聲音構造需要達到平衡,這也對聲音環境的融入和理解提出新的要求。
在所有動漫作品中,給劉婧犖帶來最大影響的是《鋼之鍊金術師》。影片中愛德華面對絕境時侯的堅忍從心裡感染了劉婧犖,這部動漫也最終在那些艱難處境中讓她堅持了對配音的熱愛,她希望用同樣的熱情影響更多人。「就像我當初從《鋼煉》裡吸收的那麼大的力量,如果我也能通過聲音給一些人在某些時刻他們所需要的力量,那就是我作為聲優最棒的回饋。」
即使在配音行業有了近 10 年的工作經驗,劉婧犖依然享受聲音帶給她的感動,對她來說,每一次完美配音都是心靈震撼的瞬間,而她依然渴望收集和體驗這些時刻。
相比於普通的演員,聲優僅需要通過自己的聲音來融入角色和感染觀眾,會不會更有難度,有什麼特別的工作或者訓練方法嗎?
劉婧犖:聲音方面需要傳達信息和情緒。在國內,有時候會由演員自己演再找其他人來配音,是因為聲音也有它的角色性,這個跟每個人的先天條件有關。聲音演員能做的就是儘量表現這個人物在聲音上的角色性,就像動畫需要用線條、顏色、鏡頭表現一樣,各種行業都有難度。
對於成為一名優秀的聲優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
劉婧犖:每個人對優秀的概念看法都不一樣。我個人希望自己能讓自己配的角色在她/他所處的世界是一個很自然、很鮮活的存在。
日本長久以來有著聲優文化的歷史,而中國隨著二次元發展,聲優行業也慢慢興起,怎麼比較中日的聲優文化和環境,有什麼區別嗎?
劉婧犖:我個人覺得日本不光是在配音方面,在製作作品的很多細節和前期準備中也做得很足,每個環節的人都各盡其職。但國內還沒有分化得特別細緻,沒有過多的條條框框,氣氛比較自由輕鬆,這種氛圍有利於創作的部分。
▲ 在NHK國際廣播電臺錄製節目
在日本,聲優本身也是明星,會被偶像化,但是在國內,配音演員更多地只能存在於幕後,即使所配的角色深入人心,這種區別從何而來呢?
劉婧犖:並不是所有聲優都是明星,也許只是幕後配音的聲優大家不知道而已。作為演員,配的角色深得人心其實就是對自己工作最大的肯定了,偶像化屬於市場的需求和結果,現在國內也漸漸有不少偶像聲優了,今後區別可能會越來越小。
作為一名聲音工作者的代表,對你來說,聲音是表達情感最好的方式嗎?
劉婧犖:對我自己而言,我並不覺得哪種方式是最好的,也許將來人類的身體可以直接插晶片,那時候就不會有語言的隔閡,也許還會傳達得更準確。
但是,是否會失去「明明想說喜歡卻說了討厭」這種微妙的情緒呢,有時想想,可能最後「不是 100%準確的傳達」才讓人類有互相了解、溝通的意願,以及會由此產生各種情感和故事。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日和手帖
德宗浩 / 文 蔣珂 / 攝影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
〖 點擊圖片,直達歷史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