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評論員:為西部發展留住人才

2021-01-11 光明日報

「艱難敢赴身無悔,橫斷山外國為家」,這是時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奎元同志的詩句,至今仍流傳在很多援藏和援疆幹部的口中,其中蘊含的對祖國和人民的赤誠之心,感人不已。今天,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等西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紮根西部,奉獻西部,其科研報國的高尚精神同樣讓人動容。

在科研報國之外,這些高校和科研機構還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如蘭州大學迄今已為國家培養了20多萬名各類人才,這些畢業生普遍具有濃厚的西部情結,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堅守在西部地區,為當地的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社會管理默默奉獻著。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工作者是創造第一生產力的主力軍,應該得到充分的關心和支持。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較東部尚有差距,從需求上來說更加需要穩定人才隊伍,發揮科技人才的聰明才智,有針對性地解決水土流失、風沙、草場退化等自然環境問題,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起來。

人才的流動本無可厚非,科學家個人理應享有自主選擇工作單位的自由。但是,由於體制機制的問題和發達地區爭奪人才造成的人才流失,會對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這對當地來說不啻「抽血」。只有理順科研人才福利、退休待遇等方面的體制機制,促進科研項目和經費在區域間的公平合理分配,才能遏制西部地區人才流失的現象,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保留寶貴的人才資源。

「新栽楊柳三千裡,引得春風度玉關。」這是晚清重臣左宗棠經略西北時寫的詩句,素愛柳樹的左宗棠在西北地區栽種了數千裡柳樹,為改善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發揮了很大作用,當地人譽之為「左公柳」。只有植樹蓄水改善環境,才能引來春風度關,這個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在人才培養方面,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嗎?

相關焦點

  • 評論員觀察|去除「唯帽子」,為人才「正衣冠」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扭轉高校「唯帽子」傾向,提出不給人才貼「永久牌」標籤、完善人才稱號退出機制、培養支持各類人才等意見,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 光明日報評論員:加強國際合作 築牢國境防線
    光明日報評論員  在3月1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清醒看到國內外疫情形勢的複雜性和嚴峻性,特別是國際疫情快速蔓延帶來的輸入性風險增加,「要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發生逆轉
  •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勵人才?寧德做了這些事……
    寧德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資源的支撐。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把人才作為創新發展的最強驅動、最強引擎,大力實施「寧智回歸」工程,以「人才服務提升年」為抓手,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有效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類人才28.5萬人。
  • 光明日報|乘勢而上 努力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乘勢而上 努力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期間,來到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考察園區開展企業黨建和內容生產、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並作出重要指示。
  • 經濟日報評論員:讓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發揚光大
    經濟日報評論員:讓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發揚光大 2020年10月24日 11:19:17 來源:經濟日報   在硝煙瀰漫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這一精神,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 「廣州日報少年評論員」活動周末「送課到校」
    周五周六兩天,第二屆「廣州日報少年評論員」體驗營活動繼續舉行。12月11日下午,廣州日報廣言團隊「送課到校」,向集體報名參加活動的學生們送上少年評論員系列課程,廣受好評;12日上午,近300名師生來到廣報中心回訪,並現場了解新聞採編流程,開展新聞評論實踐課,現場氛圍十分熱烈。
  • 推進媒介融合發展 重慶將建西部縣級融媒體發展研究院
    論壇上,西部縣級融媒體發展研究院正式籌建,將致力於媒介融合研究,推進西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和發展。中廣聯媒介融合研究基地、重慶日報、重慶廣大融媒科技有限公司、重慶新聞學院(重慶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籤署《西部縣級融媒體發展研究院合作共建框架協議》。
  • 河南日報評論員:這一「拳」,打出了自信與豪邁
    本文轉自【河南日報】;□河南日報評論員太極拳,17日晚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此次,作為太極文化發源地的河南牽頭申報、成功申遺,使得太極拳這一古老運動擁有了來自更廣大區域、更眾多民族的新註解,中華民族儒雅自律、不屈不撓的品格得以彰顯,河南傳承文化、保護遺產的努力,再次得到了世界肯定,無疑有利於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省,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這是一次重要的文化傳播。
  • 玉溪日報評論員:抓落實一定要講究方法
    玉溪日報評論員:抓落實一定要講究方法 2020-11-04 15: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湖南日報評論員:「慧」聚安全 「智」造未來
    湖南日報評論員煙雨湖湘,聚光燈下,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今日啟幕。德國「第四次工業革命」、美國「智能製造領導力聯盟」、英國「工業2050戰略」呼嘯而來,留給中國製造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時間並不寬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鮮明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 河南日報評論員:這一「拳」,打出了自信與豪邁_新華報業網
    □河南日報評論員  太極拳,17日晚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好消息傳來,全省各地各部門和社會各界深受鼓舞、倍感振奮,高質量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又邁出鏗鏘有力的一步。從2000年洛陽龍門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算起,河南的「申遺之路」已走過20年,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社會為文化遺產傾注的努力,是賡續文脈、珍視文化的普遍共識。
  • 【最美醫生】魏文斌:為患者留住光明
    「為患者留住光明和希望。」這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眼科主任魏文斌從業30多年的追求和目標。魏文斌的診室總是被患者包圍著。患者要求加號,魏文斌就特意叮囑護士:「外地來的儘量加,眼腫瘤病人必須加。」從早8點到晚8點,他曾創下一天接診130多名患者的記錄。對於很多有眼部疾病的患者來說,北京同仁醫院是帶給他們治癒希望的最後一站。
  • 一個企業怎樣才能留住人才?
    一個企業怎樣才能留住人才?文/廣東老書生 職場提問:大學生就業後不斷跳槽,為什麼都沒有穩定性,一個企業怎樣才能留住人才?你好!「性格缺陷」:這又是職場中典型的人群,相對來說,這些人需要關愛他們,因為,這樣的人大多為性格內向型,或者偏執狂型等所謂有性格缺陷的職場人士。特別是那些性格敏感者,很在意別人的態度,看法,做法,尤其是在收到批評,或者爭論等場面時,很容易造成誤會,或者加深矛盾,引發強烈的衝動,辭職是很快就做出決定的事。
  • 選址日報:阿斯利康西部總部落戶成都;追覓科技智能工廠落戶蘇州
    (via 蕭山日報)世界500強藥企阿斯利康西部總部落戶成都阿斯利康中國西部總部定位為全國區域性總部,將成為阿斯利康中國5大區域總部之一,具備運營、銷售、創新孵化等功能,阿斯利康部分創新產品也將通過中國西部總部獨家進口銷售。同時,其商業創新中心及產業孵化器也將同步落戶。
  • 德州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 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強大人才動能...
    1月15日,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重要論述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總結評議去年人才工作,安排部署下一步重點任務。市委書記、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猛主持會議並講話。市領導楊洪濤、張傳忠、彭小毛、趙藝丁、張安民和領導小組成員參加。會議指出,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也是我市人才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的一年,通過大力實施「人才興德」行動,深入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攻堅,人才事業穩中有進、勢頭良好。
  • 光明日報評論員:全國哀悼,為了更好地前行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4月3日發布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從上午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慎終追遠,民歸德厚。
  • 湘潭日報評論員:弘揚創衛精神 為湘潭更美明天接續奮鬥
    湘潭日報評論員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1月14日,從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湘潭被正式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在「十四五」徵程開啟之際,湘潭便收穫了這樣一個含金量極高的「國字號」榮譽,這無疑是對湘潭城市建設成績的高度肯定,是對湘潭人民過去三年為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所付出努力的最高褒獎,更是對湘潭揚帆奮進「十四五」的有力鞭策!時間退回到2018年。這一年,懷著創衛為民的初心,市委、市政府全面啟動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
  • 河南日報評論員·在「五個比」中抓落實③丨比一比誰的綜合抓手多
    □本報評論員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幹工作要找準抓手:「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向總書記看齊,我省在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過程中,就要更加注重工作抓手,把抓手作為落實中央精神的具體載體和手段
  • 新聞海報、H5、手繪……光明日報全媒戰「疫」
    1月29日,光明日報首批赴武漢一線報導組出發前合影。光明日報一線報導組赴武漢兩周,發回了幾十篇人物報導。兩微一端為此開了一個專欄:「武漢面孔」。其中一位主人公,叫王利。2008年,她18歲,在四川漢旺鎮。
  • 黑龍江日報評論員文章:遏制局部疫情擴散是當前最重要工作
    黑龍江日報評論員文章:遏制局部疫情擴散是當前最重要工作 2021-01-14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