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有利於拓展市場空間、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
近日,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四川省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通知,公布川渝通辦事項清單(第一批),明確在今年12月31日前,川渝兩地群眾、企業在辦理涉及跨省、市的異地就醫登記備案相關手續、交通違法繳納罰款、普通護照籤發、合夥企業設立登記、審核籤發貨物原產地證明書等95個事項時,可全面實現線上「全網通辦」、線下「異地可辦」。
「川渝通辦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務實舉措。」11月15日,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楊琳接受重慶日報記者專訪,圍繞川渝通辦事項清單出臺背景、清單亮點、工作進展等作了解讀。
中央有部署 川渝有行動
川渝通辦事項清單出臺背景是什麼?
楊琳: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重慶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協同推出了這個清單。中央有部署、川渝有行動,這是我們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
此前,圍繞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重慶、四川兩地黨委、政府已開展了一系列務實合作。此次推出川渝通辦清單,是兩地合作的進一步深化與拓展,必將造福兩地群眾與企業。
清單出臺前兩地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楊琳:今年上半年,我們就在謀劃推動川渝兩地政務服務通辦事宜。
6月,我帶隊去四川省政府辦公廳接洽此事。雙方圍繞通辦的路徑、方向、事項、合作方式等展開深入交流。
7月22日,四川省政府秘書長張剡帶隊到重慶,與重慶籤署《協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放管服」改革合作協議》,明確了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推動政務服務標準化、加強數據共享、推進線上「一網通辦」、推行線下異地辦理、加強跨區域協同監管等合作內容。
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印發後不久,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陳彥夫來渝調研對接協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放管服」改革工作,雙方就相關細節進一步磋商。
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兩地政府還是相關職能部門,都做了大量認真、細緻的工作。雙方頻頻互動,反覆溝通商量,最終推出了這批清單。
既對標對表 又突出特色
川渝通辦事項清單(第一批)有何亮點?
楊琳:本次發布的川渝通辦清單,聚焦川渝兩地企業、群眾辦事需求,將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異地辦事頻次高、辦件量大、與兩地企業和群眾緊密相關的高頻事項,梳理形成95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清單。這份清單涵蓋居民身份證換領、異地就醫登記備案、普通護照籤發、企業設立登記等多個領域,有很多亮點。
一是覆蓋部門範圍廣。清單裡的政務服務事項涉及公安、民政、人力資源、市場監管、住房城鄉建設、衛生健康、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其中,重慶有14個部門,四川有15個部門(比重慶多一個民航部門)。
二是涉及高頻事項多。清單聚焦企業和群眾需求,包括居民身份證換領、電子監控違法處理、電子社會保障卡籤發、企業設立登記、執業藥師註冊等95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
三是推進實施速度快。清單對國家要求2020年底實現「跨省通辦」的58個事項實行了全覆蓋,拓展新增了32個川渝特色「跨省通辦」事項。同時,清單將國家要求2021年底實現「跨省通辦」的5個事項列入清單,實現時間提前了1年。
清單中的增加事項和超前實施事項有哪些?
楊琳:實際上,川渝通辦事項清單(第一批)可以劃分為「58+32+5」的形式。
「58」是指國務院要求今年年底前必須實現「跨省通辦」的事項。比如學歷公證、學位公證、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退役軍人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互轉等58個事項。
「32」是指辦理居民身份證換領補領、電子監控違法處理、交通違法繳納罰款、補領換領機動車檢驗合格標誌、社會保障卡信息變更、個人獨資企業分支機構設立登記、出具國際商事證明書等32個事項。這是川渝之間增加的特色「跨省通辦」事項。
「5」是指包括開具臨時身份證明(開具戶籍證明)、川渝兩地戶口遷移、社保卡啟用(激活)、社保卡掛失與解掛、生育服務證辦理5個事項。這5個事項比國家規定的時限提前一年實現通辦。
利企又便民 避免來回跑
川渝通辦將給企業和群眾帶來哪些好處?
楊琳:川渝通辦將極大方便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便利群眾異地就業安家,減少「多地跑」「來回跑」次數,有效提升川渝兩地政務服務水平,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比如,重慶的企業想到成都拓展業務,以前要專程到成都去辦理註冊登記,現在企業不必兩頭跑,只需要在重慶提交辦理證照相關手續,即可獲得成都的營業執照,免去兩地奔波之苦,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營商環境。
再比如,以前不能通過在成都繳納公積金在重慶貸款買房,現在我們推行了川渝公積金互認互貸,群眾若是從成都到重慶來就業,也可以用在成都繳納的公積金在重慶買房,極大方便了群眾。
川渝通辦相關準備工作進展如何?
楊琳: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成熟一個通辦一個。我們會在今年12月31日前,確保95個事項全部實現川渝通辦。
目前,兩省市相關部門(單位)正加快推動第一批川渝通辦事項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統一事項受理條件、申請材料、辦理流程等要素,編制規範化辦事指南,明確線上線下辦理方式,實現同一事項在川渝兩地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同時,兩省市相關部門(單位)正將有關業務系統接入重慶市、四川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及「渝快辦」「天府通辦」移動端,通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網上政務服務專區集中對外展示,實現川渝通辦事項線上「一地認證、全網通辦」。
除此之外,重慶各區縣也在積極與四川省各市(州)、區(縣)進行對接合作。截至目前,重慶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等17個區縣與四川的天府新區等市(州)、區(縣)籤訂了合作協議。九龍坡區、巴南區等還在政務服務大廳開設了川渝通辦專窗,為川渝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便利。同時,不少區縣還結合當地實際,進一步延伸「跨省通辦」的觸角。
繼續推清單 拓展服務面
第二批、第三批川渝通辦事項何時推出?
楊琳:下一步,重慶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落實好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戰略任務,適時推出第二批、第三批川渝通辦事項,努力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發力。
一是統一服務標準。緊扣「跨省通辦」事項全鏈條,加強川渝兩地政務服務機構、業務部門的工作對接,全面梳理服務模式,再造服務流程,統一辦事流程和辦事指南,推動事項辦理規範化運行,實現同一事項在川渝兩地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二是優化服務體驗。豐富完善川渝通辦線上服務專區,推動「渝快辦」平臺與「天府通辦」等平臺對接,加快推動川渝通辦事項的受理、審批、制證等環節全流程網上辦理,實現線上「一地認證、全程網辦」;線下組織更多區縣政務服務大廳將川渝通辦事項納入窗口統一受理,推動有條件的區縣政務服務大廳設立「一窗通辦」專窗,開闢審批服務綠色通道,實現線下「異地受理、兩地可辦」,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線上線下多渠道服務。
三是拓展服務範圍。重慶還要擴大朋友圈,加強與包括四川在內的全國其他省、市、區對接,進一步拓展「跨省通辦」的範圍,為重慶市場主體更好地融入國內大循環,避免群眾「來回跑」「異地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
前不久,重慶沙坪垻區、江津區、大足區還與四川成都武侯區、河北雄安新區、陝西西安雁塔區籤訂「跨省通辦」政務服務戰略合作協議,結成「跨省通辦」戰略合作夥伴,在四省六地實現商事主體登記等多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賦能政務服務創新。
來源: 重慶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