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少裝修企業而言,「軟實力」是個相當陌生的概念,「品牌建設」更是遙不可及,相比其他發展已較為成熟的行業,家裝行業似乎還處於一個「蠻荒時代」:絕大部分作為家裝服務核心載體的裝修公司產值規模在千萬元甚至千萬元以下,這些裝修公司大多從施工隊自然發展而來,尚未建立起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仿佛遍地的小作坊。
近年來,隨著政策變化及行業供需關係的轉換,家裝行業轉型升級的呼聲越來越高,然而,企業軟實力的匱乏成為了眾多裝企轉型的重大阻礙,這使得企業運營效率的提升、數位化能力的習得、服務流程的梳理和再造顯得尤為吃力,此外,品牌的缺位也使裝企難以真正佔領消費者心智、進而制約了裝企的發展壯大。
軟實力缺失有其歷史淵源
企業軟實力是支撐企業實現效能最大化的關鍵能力,在企業經管學裡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一般而言,當我們談到企業軟實力,更多地具象為企業的管理架構、人才隊伍、業務模式、文化制度等。當一個企業具備足夠科學的管理架構、優秀的人才隊伍、成熟的業務模式、凝聚人心的企業文化時,才能更好地支撐企業經濟規模的壯大。
因此,軟實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弔詭的是,在家裝行業中,現階段大部分裝修公司都不具備企業軟實力。
業內人士介紹,家裝行業中產值過億的裝修公司寥寥無幾,跨區域的裝企更是屈指可數,大量裝修公司人數規模在十幾人左右,甚至還有由幾個人組成、註冊而來的「小作坊式」的公司。此外,這些公司大多由施工隊發展而來,企業法人、創始人、管理者都是一線工人出身,他們在實際的施工方面經驗豐富,但在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卻幾乎經驗為0。
筆者曾走訪了不少中小型裝修公司,發現這些裝修公司的經營管理處於非常原始的階段。職工分工不明確,服務沒有做到流程化和系統化,公司老闆兼任管理者、設計師、監理等職位,設計師則更多地在扮演銷售的角色,企業缺乏清晰的組織架構和晉升、薪酬體系,員工流動性大,對施工端的把控力弱。
這些現狀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與國內住房史的發展不無關係。資料顯示,直到二十一世紀商品房興起,國內住房稀缺的現象才得以逐步緩解,與此同時,隨著人均住房面積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家庭住房裝修才逐步受到重視,家裝行業的市場開始興起。因此,中國民營家裝公司也幾乎在90年代末、21世紀初才開始慢慢成立起來,相比其他行業的公司,這是一段相當短暫的發展史。
此外,第一批裝修公司誕生後,其發展也並不順利,出於節省成本的考慮,大部分居民仍會選擇直接找施工隊裝修,大大小小的施工隊才是家裝市場的核心載體。直到近年來,在消費升級大趨勢下,居民對居家舒適度和個性化審美的需求高漲,以及「花錢買時間」的消費意識興起,有著一定設計能力、可以為消費者省心省力的裝修公司變得更受歡迎,大量施工隊才開始向組建裝修公司轉型。
顯然,裝修公司的發展速度還遠遠跟不上家裝需求的變化速度,這些由一線工人組建起來的裝修公司要在短期內打造軟實力幾乎不可能,除了受限於成立時間短、人才素質低,還由於家裝行業本身固有著鏈條長、管理難度大等因素。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部分裝企老闆甚至根本不具備提升企業軟實力、打造現代化運營模式、進而擴大企業規模的意識和動力,他們往往比較容易滿足於小本生意,心理上還是一支施工隊。
軟實力匱乏阻礙了品牌的創建
從表面上來看,軟實力的匱乏似乎並不影響一家裝修公司的正常經營,但這種表象在行業深度調整的當下變得尤為不堪一擊。
家裝行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這一點幾乎已成為行業共識。上遊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及精裝房政策的推行使家裝行業市場趨於飽和、競爭日益激烈,供需關係發生了根本轉變,消費者不再被動地接受裝修公司的服務方式,而成為了家裝產品和服務的實際決策者。裝修企業必須調整業務模式、提升運營效率、優化產品和服務體驗,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而這些都離不開企業軟實力的支撐。
近兩年來,大量中小裝企倒閉的事實已論證了上述觀點,尤其疫情爆發後,那些粗放經營、數位化能力低的裝修企業越來越無法滿足消費者對優質家裝服務的需求,一些裝企開始急切地尋求向數位化轉型、重視經營管理,而另一部分,則倒在了因循守舊之中。
除了影響生存,軟實力的匱乏也阻礙著裝修企業的發展壯大,甚至直接阻礙了裝企品牌的形成。事實上,品牌也算是企業軟實力的一部分。縱觀整個家裝行業,真正被消費者記住的裝修公司品牌寥寥無幾。
齊家網董事長兼CEO鄧華金在第四屆齊家網全國家裝行業峰會上表示,當前裝修企業品牌是非常稀缺的資源,儘管有部分裝修公司通過轉型升級積累了一定的口碑,但距離形成品牌仍然遙遠。一旦形成品牌,裝企就能更好地佔領消費者心智、提升轉化率、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利潤,也就能更好地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掙脫小規模的束縛,朝著全國性大企業的方向發展。
數據表明,家裝行業馬太效應愈發顯現,消費者在篩選裝修公司的時候,更重視裝修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影響力、用戶口碑等「軟屬性」,大量消費者更傾向於湧向全國性或區域性知名的家裝品牌。裝修公司要發展壯大,必須重視品牌的打造,也就意味著,必須提升企業軟實力。
平臺化或許是一種捷徑
如何提升裝企軟實力、打造裝企品牌?
談到創建品牌,上海一家中小裝修公司的老闆表示,自己並非不願意去創建品牌,也並非不知道品牌的力量,但大多數和他一樣的同行都面臨著兩個困惑:一是不知從何下手;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對於「從何下手」的問題,由於當前家裝行業用戶體驗差、缺少口碑佳的裝企,因此,這對決意變革的裝企而言反而是一種機會,裝企首要的是把用戶體驗做好,便能大概率從同行中脫穎而出。只有持續不斷地輸出優良的用戶體驗,才能沉澱為品牌,而要做到這一點,裝企需要對企業的組織、流程、系統進行全面的優化和再造,要打造專屬的企業文化,在企業內部形成共同的使命感和價值觀,再將優質服務提煉成產品進行傳播,通過產品去不斷地強化用戶記憶,佔領用戶心智。
但是,從用戶體驗下手打造品牌,意味著裝企需要在前期投入一定的成本,並且還需要夢想和情懷的支撐,因為投入並不能馬上轉化為顯性的回報,甚至還需要犧牲短期的利益。顯然,無論是夢想和情懷,還是犧牲短期利益的果敢,都是小作坊式老闆們目前所欠缺的,不少裝企也是因此望而卻步。筆者認為,裝企需要認清並堅定一個信念:這些投入並不僅僅是成本,更是一種投資,其回報率是非常可觀的。
對於「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如前文所述,大量中小裝企的管理者出身於一線施工隊伍,這意味著他們並不具備對企業管理進行梳理和再造的知識儲備和經驗,他們需要藉助外界的力量。縱觀當前家裝行業生態,裝企與網際網路家裝平臺的合作,或是裝企提升軟實力、打造品牌的最佳捷徑。
網際網路家裝平臺自誕生以來,其角色定位不斷轉變,越來越趨向於符合當前行業發展的深層需要,從一開始的流量平臺,到升級為家裝企業的轉型與賦能平臺,這對家裝企業是極大的利好。
以網際網路家裝垂直平臺第一股齊家網為例,近年來,齊家網每年公開發布的年度戰略都將賦能裝企轉型升級放在核心位置,通過提供數位化工具和系統、打造供應鏈生態體系、設定服務標準和評價制度、定期組織運營培訓等方式,幫助平臺裝企梳理和再造了從營銷、接單、設計、建材採購到施工管理、售後服務的在線化全流程,提升了裝企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降低了運營成本。據悉,大量裝企在入駐齊家網後,其人員規模和產值規模都實現了成倍的增長。
從2021年開始,齊家網將進一步把業務團隊的工作重心從招商轉移到成為裝企的轉型助手和顧問,除了幫助裝企做好營銷轉化、數位化轉型升級,更多地協助裝企進行組織、文化、流程的梳理和再造,培養裝企軟實力,打造裝企品牌。這對有提升軟實力、創建品牌的需求的裝企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對整個行業而言,當有一天行業競爭進化到品牌與品牌之間的競爭的階段,或許當前的種種行業亂象可以得到極大的緩解,行業朝著更加良性的方向發展,畢竟,品牌的建設來之不易,品牌都是愛惜羽毛的。